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佳节又重阳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发布时间:2017-8-11 10:10:35   点击数:

汉代《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这表明,自西汉起,人们就有在重阳节求寿的风俗。

重阳节成为正式节日,是在唐朝。唐朝起,我国南北各地无论皇宫中还是民间,皆在重阳日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年,中国正式将农历九月初九命名为“老人节”、“敬老节”,倡导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风气。

重阳节一般有秋游、登高、插茱萸等活动。而在湖广,安徽,江西等地,一些山区村落还保留了重阳“晒秋”特色。

我国南方山区地势复杂,平地极少,村民就在秋收时,利用房前屋后及窗台屋顶晒、挂晒农作物,逐渐演变成传统农俗,且在近年来成为了画家、摄影家喜欢的创作素材,形成了诗意般的“晒秋”。

此外,重阳节还有以下一些民俗活动:

1.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各地作法不一。

比较讲究的重阳糕,一般是作成九层宝塔模样,上叠两只小羊形状,即重阳(羊)的意思。

2.赏菊

古人有将重阳节又称菊花节的习惯,菊花象征长寿;重阳时,也是菊花最娇艳盛开的时节。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赏菊赋诗成为时尚。始作俑者,大约就是历史上最出名的爱菊者,东篱先生陶渊明了。

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辞官归田园后,喜欢饮酒赏菊,成为东晋清流之鼻祖。历代文人墨客学习他的很多,菊傲风霜,能白能红,其脱尘风骨成了清高文人的自诩与象征。譬如下面清代郑板桥这首诗,就以东篱菊表示自己不甘落于宦海沉浮,宁愿如同菊花一样隐居民间,清贫耐寒。

《画菊与某官留别》郑板桥

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3.饮菊花酒

古代有赠菊祝寿,采菊酿酒的习俗。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当时著名的太尉钟繇,以此表示祝寿。晋代《抱朴子》记载,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从而延年益寿。菊花有养生成分,而菊花酒在古代则被视作是“吉祥酒”,古人认为重阳节时饮用菊酒可以祛灾。

在韩国,重阳节有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等习俗;在日本,则流行重阳日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等活动。

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九是数字中最大数,寓意长久,长寿;秋天又是一年中收获之黄金季节;因此,中国人自古以来注重重阳佳节,历代文人有不少庆祝重阳,咏菊花,重九思乡的千古佳作。摘选如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九日》(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一休贝比原创文字及编辑并撰写,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青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69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