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活动 >> 李白有昨日登高罢
“九九”谐音有长久之意,也常在此日举行祭祖或敬老活动1989年,我国正式将这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历来脍炙人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当时诗人17岁,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是举目无亲的“异乡”在诗人的笔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场景,已定格成对亲人无尽思念的浓浓愁绪王维还有另外一首《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即使真的分离,那份殷殷的牵挂和深深的思念还是可以隔着遥远的距离传递到亲人身边一瞬间的重逢和偶然,一句熟悉的问候、想念,会想起曾经快乐重阳节的习俗无限人总要走一些陌生的路,看一些陌生的风景,听一些陌生的歌,等到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发现那些自己以为不会忘却的事就那么被遗忘了到现在想起从前,心里有的是些什么,也记不清道不明时间改变了我们的样子,却在心里留下了彼此的影子一件物事,一封信笺,一声问候,一句想念,都可能勾起最美的记忆
释文:“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襄书”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当时就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以谢天帝眷顾,祭祖以缅怀祖先恩德等活动重阳节名称的最早记载见于三国时代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重阳节的来历20字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
“今又重阳”,今日的重阳又有什么不同?
我国传统节日中有日月重数的,如元旦,二月二,三月三,重阳节亦是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汉中叶后的儒家阴阳观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农历九月初九,二阳相重,称为“重九”,亦称“重阳”除夕、清明、中元、重阳是我国传统祭祖四大节日
岁月霜河,风风雨雨,纷纷扰扰,又到重阳日
登高作赋诗酒情
相比之下,意境稍显开阔的是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其中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透露出人生易老的感慨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所抒发的,则是重阳行军途中登高,思念有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故园的情怀:“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九:唐代定为节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责任编辑:hn013
民间在这天有登高风俗重阳登高究竟因何而起?说法不一不过“桓景避难”之说较普遍: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初九你家中有大灾,应马上让全家作绛囊盛茱萸系于手臂,登上高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除桓景照师父的话去做,举家登山,果然平安傍晚回家,却见鸡犬牛羊都死了此后,人们每到九月初九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呈祥,历代相沿,逐成风俗重阳节又被称作“登高节”,因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重阳节又称为“茱萸节”,另有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
《重阳节澄心堂纸帖》
“中秋过后又重阳”流年碎片,轻指微弹,时光如流水般,再次将春色洗尽,夏颜抹去,用一种浓烈却又颓废的色彩涂抹成季节在凋零之中的辉煌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重阳为题,写下无数名篇佳作李白有“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卢照邻有“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苏东坡在《南乡子·重九》一词中表达的,因宦海浮沉而流露出的愁苦心绪:“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辛弃疾《踏莎行》:“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李清照《醉花阴·重阳》折射出孤独凄凉的心境:“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唐宋诗词中,杜甫的《登高》诗,可谓重阳诗九九重阳节的诗句词悲苦之极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时,杜甫寓居夔州,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既可见自然之“秋”,更能察人生之“秋”骚人墨客的情绪在起伏间轮回,或伤春悲秋,或吟风弄月,重复着近似字句
蔡襄行楷书尺牍《澄心堂纸帖》,纸本,1063年作纵24.7cm,横27.1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满城尽带黄金甲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农历九月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菊月”适逢此际,金灿灿的菊花傲霜怒放,绽芬吐翠,彰显出生命的坚贞与高洁凉爽的秋风,驱除了夏的酷热,浓绿和茂盛褪去了,果实熟了,叶子黄了一夜秋风至,遍地皆落叶秋来了,让人生出许多怀恋和思念,让人看到了满地菊的花黄,重阳节手抄报图片也让人喜收累累硕果赶上了重阳的脚步,真的就重新唤回了阳光,只是又添上了几许思念好的心情可以更加充分地去体会、去领略秋天的美美在持久,美在积淀,美在包容,美在活力
《澄心堂纸帖》又名《澄心堂帖》宋代士大夫讲究生活品位,对于文房用具尤其考究蔡襄写此信札,便是为了委托他人代为制作或是搜寻纸中名品—“澄心堂”纸“澄心堂”纸源自五代南唐,据说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在北宋就已是相当珍贵、难求的名纸了这幅书迹纸质缜密光洁,很可能就是蔡襄用来作为“澄心堂”纸的纸样精致的纸质,配上蔡襄秀雅而庄重的墨迹,使得这幅“澄心堂”帖格外清丽全文结体端正略扁,字距行间疏密有致,一笔一画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信札署重阳节几月几日有“癸卯”年款,蔡襄时年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正书风的代表之作女性得了白癜风该怎么办染发对白癜风女性患者有什么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