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重阳这是一份来自思源孩子的思乡情结爸妈

发布时间:2021-12-25 10:43:04   点击数:
白癜风吃什么药好得快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42832.html

你有没有算过,从西安,到自己家有多少距离,有人说十二个小时的火车,公里。有人说两个小时的飞机,公里......有人还说......甚至更远。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一次读王维这首诗的时候,还不懂诗句背后的韵味。

如今,步入大学,再品这首诗,每每读到此句,别是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原来,公里不是距离,远的离乡分别的三颗心。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

两九相重,便是重阳

重阳节,百善孝为先。

爸,妈,我不在的日子里,好好照顾自己。

饮食

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

由于“秋燥”的影响,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鼻炎等。养生应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等。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防秋燥,除了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外,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银耳、百合、香蕉、橄榄、葡萄、梨、核桃、芝麻、红枣等柔润之品。

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

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山药既是中药,是大家熟悉的滋补珍品。其维生素的含量是大米的数倍,矿物质中钾含量极其丰富。

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与人体内的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脾,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芝麻,《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内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健脾胃、利小便、和五脏、助消化、化积滞、降血压、顺气和中、平喘止咳,可治神经衰弱,抗衰老。芝麻广泛用于食疗: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通常称为“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余的。

栗子又名板栗,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国外被誉为“人参果”。原产我国,在古代被列为五果之一,常为贡品。

栗子自古就是药食两用的佳品。栗子性温,味甘平,入脾、胃、肾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功效,主治反胃不食、泄泻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筋伤骨折瘀肿、疼痛、瘰疬肿毒等病症。

《名医别录》说:“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睡眠

秋天的最佳睡眠时间为子时(23:00-1:00)入睡,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早晨5:00-6:00起床,《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也就是说,秋季养生应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如果秋季适当早起,便可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除了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外,还要有适当的午睡来补充。

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秋季仍然昼长夜短,人们往往晚睡早起,午睡不仅能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好好休息,还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心肌梗塞。据调查,每天午睡半小时,可减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不要俯睡,因为俯睡时胸部心脏受压迫,会使呼吸困难,吸氧相对减少。

向左侧睡也不可取,因为向左侧睡时会压迫心脏和胃部,使胃内食物不易进入小肠,不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在饱餐后。

睡时身子稍微弯曲并向右侧较为适宜。这样既能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又不压迫心脏,使心、肺、肝、胃肠都处于自然状态。

穿衣

重阳节,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

常言道:“出门需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中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

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

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护理

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毛发脱落等症状。

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可以用湿毛巾擦室内的家具,用湿拖把擦地板,室内还可养鱼、养花,或者使用加湿器等。

秋季里可以通过洗澡来促进血液循环,使肺与皮毛气血流通。

一般秋季洗浴的水温可控制在20℃~30℃,在沐浴前先喝一杯淡盐开水,洗浴时不要过分揉搓,以浸浴为主,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

选择保湿性的沐浴液,最好不要使用肥皂,洗澡后一定要涂抹润肤乳液。

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注意情绪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重阳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不宜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

每天晚上可用热水泡脚,泡脚的最佳水温在50℃以下,要求热而不烫,感受水温不要用手去测量,最好就是用脚去感受。

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或搪瓷盆,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而且最好让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运动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要根据自身体质情况和身体状态,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等。

中医上来说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但运动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秋日清晨气温低,不可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

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应待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着凉。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重阳佳节,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对老年朋友来说,登山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加心肺功能,更有陶冶情操,舒缓郁闷情绪的作用。

不过,患有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老年朋友要尽量避免登山等消耗较大的运动。

注重心理静养,避免紧张节奏。

保证充足睡眠。

加强松散运动,不要过量过激运动。

控制热量摄入,不酗酒膏粱,饕餮大餐。

不要今此药、明彼药,不要希冀以补药补品达到长寿。

根据自己的文化程度和爱好,可以泼墨书画,琴棋剑拳。亦可种花养鸟,拆装修理。

不愠不怒,多管"闲事",善于助人。

若此,福寿自至。

重阳佳节

愿家人平安喜乐

资料来源|医院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qy/126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