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31 11:19:23 点击数: 次
刘军连怎么挂号 http://nb.ifeng.com/c/89ILxhbI6w5原标题:老漂族你在青岛还好吗?在“北漂族”“上漂族”后,如今一类新的异地生活人群开始兴起:老人们不远万里来到异地他乡,不为谋生,不为养老,只为帮助子女带孩子,他们被称为“老漂族”。在青岛,也有不少这样的“老漂族”存在。重阳节马上就要到了,早报记者走近青岛的“老漂族”,听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人物1/来到新环境人生地不熟张兰从省内一家国企单位退休后,原来一直在老家临沂生活,退休后的生活悠闲舒适,早上起来和老伴一起逛逛早市,回家后吃个早饭,偶尔约着朋友们爬爬山,跳跳舞,生活很是惬意。“闺女在青岛工作,前两年在这边结婚,去年刚有了孩子,见面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过年过节回家看看,说实话挺想孩子的,尤其小外孙出生后,经常给我们发照片、发视频,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也很‘眼馋’。”张兰告诉记者,女儿和女婿在青岛工作都很忙,有时候周末还要加班。“孩子还那么小,平时在家没人照顾,请保姆又觉得不放心,就想让我们过来帮着看孩子。”张兰表示,女儿既然提出了这个想法,就说明真的是顾不上了,再加上自己和老伴都退休了,在家确实比较清闲,商量一番后去年就从临沂老家来青岛了。“来了之后我们就住在孩子位于李沧区的家,一百来平方米的房子,我们4个人加上孩子倒是也够住了,而且女儿女婿现在挣的也不少,我们两口子退休金也够花,生活方面没什么太大问题。”白天女儿女婿上班,老两口在家照顾孩子,给孩子做饭,帮忙收拾收拾家里卫生。张兰说,女儿也说了好多次,父母的到来真是帮了自己和丈夫不少忙,但是时间一长,老两口的心里多多少少也有些不自在了。“刚过来一年的时间,人生地不熟,平日里也不怎么出门,不像在老家,生活了大半辈子了,觉得到哪都方便,而且这边也没什么朋友,没人一块聊天了,心里说不上来啥感觉。”/人物2/来青6年了仍觉不适应无路有偶,从济南老家来青岛照顾第三代的许继兰也有着同样的感触。“我是年过来的,当时大宝刚出生,儿子就让我过来帮着一起照看孩子,后来年二宝出生了,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了啊,就把老伴从老家叫过来了,我们俩一起看孩子。”许继兰告诉记者,即便是在青岛待了6年了,自己仍然没能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前两年,我自己在这的时候,白天儿子儿媳上班,我就在家看孩子做饭、收拾家务,一天下来也挺累的,同时还得挂念着家里那位,担心他一个人料理不好自己,心里试着也不得劲。”许继兰说。二宝出生后,两地分居的老两口终于得以团圆,但是一家6口住在西海岸新区一处套二的房子里,也是多有不便。“我们和他们年轻人的作息时间完全不一样,这是最不习惯的,再就是我们在老家住惯了平房,来了之后住进楼房里,也是适应了好长时间。”随着大宝二宝都上幼儿园了,老两口白天的空闲时间也多了起来,每年秋收时节,就回老家把自家种的核桃、花椒等农作物带来,在早市或者大集上售卖。“我们俩也得找点事干,要不然也闲得慌,同时给家里增添点收入。”许继兰表示,自己和老伴商量过有在青岛长住的想法,但是这样就得再添置套房子,否则孩子大了,5个人住在一起就太拥挤了。“如果再买套房子,就又增加了不少经济压力。”提到这一话题,许继兰有些惆怅。调查多数“老漂族”缘于帮儿女带娃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年9月,中国老漂族有多万,约占全国总流动人口2.47亿的7.2%。其中专程为了给儿女带娃的比例高达43%。这个特殊群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分隔两地的情况。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二孩政策的放开,老年“异地恋”群体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但在很多时候,这个庞大群体的真实情感需求却处于“隐形状态”。再加上子女平日工作繁忙,对老人关心不够,长此以往老人就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甚至是身体上的疾病。调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让年迈的父母背井离乡,对于老人和儿女来说,可能也都是无奈之举。但老人在城市生活过程中,出现的难以融入新环境、精神空巢无陪伴、看病就医报销难等诸多问题,也亟待社会予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youyuanedu.com/cyqy/135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