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起源 >> 难怪斗酒僧能拼过王重阳,你看他的真身是谁
金迷皆知,《射雕英雄传》时代,乃至“前射雕”时代,武林中的最强者都是被称为“五绝”的那五位高手,不过那也只是明面上的顶尖强者,金庸也不止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暗示过,每个时代都不知有多少潜藏于暗处的高手。
比如《天龙八部》中那扫地僧的登场就颠覆了读者的认知,在他面前,所谓的“天龙四绝”也不过是一帮凡夫俗子,就连最强的萧峰也没能将他击败。
(僧人剧照)
而射雕时代也有一位隐藏高手,那人便是“嵩山斗酒僧”,事实上金庸从未对这个角色给出具体的命名,他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连王重阳也输给了他?其实结合书中的种种细节来看,也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一、武林至尊王重阳说来遗憾,《射雕英雄传》正篇故事发生的时代,重阳真人早已仙逝,但武林中的各位绝顶高手在谈及此人之时,仍不免将自己内心对他的崇拜溢于言表。
比如同为五绝的洪七公就评价过:“要讲武功,终究全真教是正宗,这个我老叫化是心服口服的。”
不过七公为人圆滑(曾为了不与欧阳锋翻脸而放了欧阳克),他的话也未必真挚,而那一向为人傲气的黄药师给出的评价却极具含金量,他的说法则是:“自重阳真人逝世,从此更无武功天下第一之人了。”要知道他也是开创了桃花岛一脉的宗师级人物,他都对王重阳如此崇拜,可见那道人着实是强。
(王重阳剧照)
而金庸也借周伯通之口解释过众人为何如此高看王重阳,那是因为重阳真人当年在一场长达七天七夜的战斗中将那七人给打服了。
书中是这么说的:“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哥王重阳的武功是天下第一。”
(周伯通剧照)
若只是几招或几十招的对决,或许难以证明角色之间的强弱,但当年的华山一论持续了七天七夜,东南西北四绝多半是竭尽所能了,重阳真人的天下第一之名是当之无愧的。
但谁能想到,就这样一位高人,居然也败给了另一位前辈高人。
二、无法拒绝的请求斗酒僧赢了王重阳,这是不争的事实,毕竟那段往事已经被写在了《九阳真经》之中。
“他不说自己姓名出身,只说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无所适从,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得以借观《九阴真经》,虽深佩真经中所载武功精微奥妙,但一味崇扬“老子之学”,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尚不及阴阳互济之妙,于是在四卷梵文《楞伽经》的行缝之中,以中文写下了自己所创的‘九阳真经’。”
这即是《九阳真经》的来历,且不说这《九阳真经》一定比《九阴真经》更为精妙,至少二者是同一级别的神功秘籍,所以这位与王重阳斗酒的僧人怕是所言非虚,他的确是胜过了王重阳。
不过在王重阳的视角来看,作为武林至尊的他为何要与这位僧人斗酒?
咱不妨先看看,他为何要发起第一次华山论剑。
(九阳真经)
后来的周伯通就对郭靖说过,王重阳最佩服的是那种有救世济人胸怀之人,所以周伯通认为师兄若在世,一定会喜欢郭靖,而他本人当年发起华山一论也不是为了争夺虚名,那“天下第一”对于他而言只是“附赠品”,他真正在乎的,其实是那本《九阴真经》,当然,他不是觊觎经书中的武功,而是不想这经书落入奸邪之人手中。
书中提到过,《九阴真经》问世之后就辗转多人之手,而在这过程中,无数英雄豪杰因此丧命,王重阳不忍看到群雄为此厮杀,于是邀请了四大顶尖高手,意在以击败那四人来断绝旁人争抢那经书的念头。
也正因为如此,好不容易才得来的经书,王重阳又怎会将它轻易交给一个陌生的僧人?
除非,那人提出了颠覆他认知的说法,比如“我曾击败过萧峰”。
三、“手下败将萧峰”“我曾击败萧峰”这句话能够震慑到王重阳的前提是“王重阳知晓萧峰这号人物”,在旧版的故事中,《天龙八部》与“射雕三部曲”都是相对独立的故事,二者之间自然是没什么关联的,而在新修版中却不是如此。
新修版《射雕英雄传》第十二回中就提到过萧峰与虚竹的大名:“北宋年间,丐帮帮主萧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极少有人能挡得他三招两式,气盖当世,群豪束手。当时共有‘降龙二十八掌’,后经萧峰及他义弟虚竹子删繁就简,取精用宏,改为降龙十八掌,掌力更厚。”
(萧峰、段誉剧照)
所以王重阳自然是听说过关于这些前辈的传说的,不过要让他相信这人曾击败过萧峰有谈何容易?除非这人真的对萧峰了如指掌,甚至与萧峰的关系不一般,才足以让王重阳信任他。
其实结合金庸赋予斗酒僧的人设来看,读到这里,你应该已经知道这人是谁了,若无意外,他就是萧峰的义弟段誉。
段誉何时击败过萧峰?很简单,当年二人初逢之时,正是因一场斗酒结缘,萧峰的酒量虽好,但耐不住段誉那小子使诈,他以六脉神剑将体内的酒逼出,因此做到千杯不醉,萧峰哪知这小子有如此才能,只叹哥们酒量的确不错,令他好生佩服,于是二人便成了结义兄弟。
(段誉剧照)
客观来说,段誉的确是在酒量上击败了萧峰,而当他轻描淡写地将这段往事告知王重阳时,王重阳怎能不信?他段皇爷当年在雁门关大战时生擒辽帝之举更是为大宋换来了数十年的和平发展时间,对于大宋子民而言,段皇爷自然是个英雄人物,王重阳自然没理由与他比武,二人便以一场斗酒决胜负,继而王重阳败给段誉,交出了经书。
其实这也解释了为何后来王重阳临死之前有心将先天功传给“南帝”段智兴,要知道段智兴始终是大理人,照优先级,王重阳应该优先考虑大宋高手“北丐”洪七公才是,他之所以做出这看似不合理的决定,无疑是因为他了解大理段氏的为人,如此一来,一切就解释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