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读史曹操与刘备行为相反,本质相同

发布时间:2018-5-6 1:09:19   点击数:

导读/曹操和刘备这对斗了数十年,势不两立的死敌,却从不掩饰自己对于对方的欣赏,正所谓英雄相惜!就如南宋诗人辛弃疾所说的那样:“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曹操和刘备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向我们阐述到底何为英雄!

说到天生的对手,就不得不提曹操和刘备。在三国这个风云际会、群雄辈出的华丽舞台上,曹操和刘备无疑是其中最佳、也是笑到最后的舞者。他们相互缠斗,相互厮杀,最终都成了雄霸一方的英主。

曹刘本是同类人

在王粲的《英雄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也就是说,刘备早年曾到过洛阳,还结识了当年作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之后,刘备与曹操一起返回曹的家乡——沛国,然后在那里征集士兵。此事虽然不见于正史,但是此故事由王粲说出,恐怕并非空穴来风。毕竟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氏父子有着非同一般的交情,能够知晓他人所不了解的内情。

对于刘备这个喜怒不形于色,还小自己六岁的后起之秀,曹操非常重视,很想拉拢他为自己所用。在帷幕之内,曹操经常对刘备推心置腹,并说出自己对于时局的看法。但郎有情,而妾无意,刘备并不认为曹操的器量能够容纳自己。于是不久之后,刘备便带着关羽、张飞辞别了曹操。

然而令曹操想不到的是,这个看似老实的刘备,居然在离开不久,便送给了自己一份“大礼”。曹操一直很看不起袁绍的为人,在谈论中,无意将自己对于袁绍的负面看法告诉了刘备。转眼间,刘备便将曹操所说的话,和盘告诉给了袁绍。为此,曹操还咬破了自己的舌头,引以为“失言之戒”。

虽然刘备曾经出卖过自己,但以曹操的器量,还绝不至于记恨刘备。曹操出于政治上的考量,还屡次向汉献帝上表,为刘备加官进爵。公元年,曹操上表朝廷,封刘备为镇东将军,封为宜城亭侯。

公元年,曹刘又迎来了第二次合作的契机。当时刘备被吕布所击败,不仅丢了自己的根据地徐州,甚至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丢了。狼狈不堪的刘备走投无路,只好西向投奔了曹操。到了曹操的驻地后,他果然不计前嫌地接纳了刘备,并且还给了刘备以兵马和粮草。其后,曹操与刘备一起击败了吕布,并且一起回到了许都。

为了拉拢刘备,曹操给了他前所未有的礼遇。他又一次上表朝廷,为刘备求官。而这一次,刘备被封为左将军,成为曹操麾下地位最高的客将。此外,曹操还与刘备出则同车,食则同席。很明显,曹操是想将刘备作为自己的二把手培养。然而即便曹操做到这种地步,刘备仍不准备领他的情。

从实质上来说,曹操和刘备是同一种的类型的人。曹操也曾说过:“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这个“俦”字,也就是相同类型的人的意思。曹操和刘备,都具有能力极强,野心极大的特点,都是极具魅力,终不会为人下的雄才。因此,刘备绝对不会服从曹操,不论他对自己有多么好。这就是所谓的一山不容二虎,刘备和曹操就像冰和炭一样,永远不能相容。

身在曹营,刘备时常有朝不保夕之感。因为他深知,曹操麾下的很多大臣,都曾建议曹操将自己杀掉。而自己的命,是曹操力排众议保下来的。但在多疑的曹操手下做事,居人篱下的自己保不准就会被其杀掉。其后,曹操又找刘备喝酒,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从表面上来看,曹操是在夸奖刘备的能力强,而在另一方面也是在敲打刘备——“就算是强龙,也得把头给我低着”。对此,刘备惶恐不已,于是开始与董承等人一起,共同酝酿杀死曹操的阴谋。

以刘备的识人之能,自然知道董承等人成不了大事。于是他借带兵征讨袁术之机,迅速占领了下邳,并且杀死了曹操所立的徐州太守——车胄。从此以后,曹操和刘备正式撕破了脸皮,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再也没有共事、合作的可能。

曹刘相争三十年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刘备无疑是曹操的克星,曹操经常被刘备玩的团团转。不仅被其陷害,被其出卖,甚至还差点被其谋杀。聪明一世的曹操,很难从刘备没有任何波澜的脸上得出什么有用的信息。而自己那种大大咧咧的诗人性格,却总能为刘备所利用。若在和平年代,曹操很可能会被刘备给整死。但是在战争年代,军事天赋平庸的刘备,只有被曹操追赶、打败的份儿。

刘备与诸葛亮谈论兵法时,经常以曹操为能,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他的恐惧。甚至还认为,曹操用兵仿佛孙武、吴起。刘备在斩杀曹操部将蔡阳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吾势虽不便,汝等百万来,未如吾何;曹孟德单车来,吾自去。”也就是说,像蔡阳这样的将领,即使带百万之兵前来,我也不畏惧;但是曹公单车前来,我就要逃走了。”刘备对于曹操的军事才能,有多么忌惮。

对于刘备,曹操又何尝不忌惮呢?他清楚地明白,如果放任刘备不管,任其坐大,会成为多么可怕的后患。曹操曾经说过:“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就像个磁石,他无论逃到哪儿,总有一个小团队跟随着自己,这个团队不乏像关羽、张飞这样“万人敌”的名将。无论刘备被打败多少次,这个团队就是打不散,总能在短时间内聚成一团,简直是水泼不进。

到了一个地方,刘备总能以自己的名望和魅力,拉拢当地豪强,从而轻松拉起数万兵马。裴潜曾经评价刘备:“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也就是说,只要让刘备潜龙入渊,再想消灭他,应当是非常困难的事。

所以,曹操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总将刘备列为第一顺位的打击对象。刘备逃到哪,曹操就追杀到哪。公元年,曹操带兵攻打盘踞于下邳的刘备。当时,袁绍对曹操已然大兵压境。但即使面临如此危机的情况,曹操仍毅然带领主力攻打刘备,并将之杀得大败,刘备被迫投靠袁绍。

同年,刘备又随文丑攻打曹操,然而又一次战败。其后,刘备脱离了袁绍,与刘辟、龚都等人一起,占领汝南,继续骚扰曹操的后方。在此期间,刘备曾被曹仁所击败,但却斩杀了曹操的部将蔡阳。公元年,曹操带兵亲征刘备。这一次刘备不敢对敌,率军南下投靠了刘表,成了他的客卿。

虽然刘备连续惨败于曹操,但是他却一直在失败中学习,试图找到击败曹操的办法。公元年,刘备在博望坡设伏,大败曹操的大将夏侯惇。此战是刘备对于曹操势力所取得的,第一次战果较为显著的胜利。

公元年,统一北方的曹操南下荆州,刘表之子刘琮被迫投降。其后曹操与刘备在当阳交战,刘备大败亏输,几乎被擒。虽然刘备被曹操所击败,但是天下人仍然认为只有刘备能够抵挡曹操。就如孙权所说:“非刘豫州莫可可以当曹操者!”在这个基础上,孙权与刘备组成同盟,共同抵挡南征的曹操。

公元年,孙刘同盟对曹操发动了赤壁之战,终于击退了来势汹汹的曹军。从赤壁之战中,刘备终于发现曹操并不是不可战胜,这为他在汉中独自击败曹操埋下了伏笔。

此后,刘备从盟友东吴那里借得荆州,获得了稳定的根据地。此后,刘备向西攻略益州,终于实现了“横跨荆益”的战略计划。在占据益州后,刘备兵锋直指巴蜀门户——汉中,并与曹操展开了最后一次决战。

公元年,刘备反客为主,在定军山杀死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并且尽占汉中地利。此时的刘备兵强马壮,名将如雨,谋士如云,实力早已今昔非比。刘备得意洋洋地说:虽曹公亲来,无能为也!”不久后,曹操果然带领大军来到汉中,眼见在群山之中遍插旌旗,兵据险地的刘备军,心中不禁生出绝望之感。经验丰富的曹公明白,这仗恐怕是打不赢了。

汉中之战,曹刘两人最后一次交锋。公元年,曹操和刘备第一次在洛阳相识,他们都是三十左右的年轻人,意气风发,指点江山,都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整整三十年后,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再一次以兵戎相见,两人都已年过花甲,成为割据一方的雄主。但是两人没有时间唏嘘,也没有时间交谈,刀枪与火焰是他们给自己“好友”最后的饯别礼物。

最后,曹操被击败于汉水之畔,险些遭受灭顶之灾。当刘备远远望见曹操退去的背影,又会是什么感想呢?是兴奋?是悲凉?还是二者皆有?这就不得而知了。

异曲同工话曹刘

作为旗鼓相当的英雄,曹操和刘备虽然出身天差地别,但是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具有相当鲜明的个性,有着出类拔萃的个人魅力,更有出乎常人的识人才能。更重要的是,两人都有容人的雅量,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能有如此之多的人才投靠、效忠的根本原因。

例如曹操曾原谅了杀害自己长子的张绣,在官渡之战中烧毁了自己将领与袁绍的密信。而刘备呢?在关羽丢失荆州后,并没有为难自己的重臣糜竺,仍待之如故。要知道他的弟弟糜芳,就是出卖荆州的始作俑者。夷陵之战后,刘备又原谅了被迫投降曹操的黄权,并且善待他的家人。他们对于他人的宽宏,是何其相似。

同时,曹操和刘备都有不忘初心,百折不挠,屡败屡败的精神。大家都知道刘备命运坎坷,经常吃败仗。而曹操又何尝不是呢?曹操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是经历的败仗一点也不比刘备少,有好几次都差点被敌人所杀。但是面临困境,曹操和刘备都具有永不言败的精神,并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刘备在刘表那里当客将时,已经47岁了,可谓是一事无成。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可能早已放弃了梦想,过上了求田问舍的安逸生活。而刘备呢?却仍为自己髀间生肉而落泪,为自己碌碌无为而羞耻。百折不挠的曹操和刘备,又怎能不让后人心生尊敬呢?

但是刘备与曹操又是不同的,简单来说曹操是以“霸道而兴王道”,而刘备是以“王道而兴霸道”。在乱世中,曹操为了匡正天下,采取了很多过激的手段,残害了许多人民。在徐州,曹操为了发泄私怨,甚至屠杀了数万百姓,杀得河水为之不流。

在官渡之战后,他又残忍地坑杀数万被俘的袁绍军将士,他的心肠之狠令人胆战。在治理中,曹操崇尚法治,以重典治国,百姓受到了沉重的压迫。这一切,都是曹操不受百姓喜欢的根本原因。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屠杀和压迫并非曹操的本心,而是一种手段,是乱世中不得不为的手段。否则曹操又如何会写出“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这样悲天悯怀的诗词呢?当有人向曹操劝进时,他却意味深长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欲为周文王。”

可以说在曹操心中,虽然他用的是霸道的手段,但在他心中至始至终都是为了实践王道。直到他去世,都没有废掉那个名存实亡的汉朝朝廷。虽然他非常残忍,但起码留下了一个稳定的北方,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终于又有了喘息之机。

而刘备呢?虽然他身上带有皇室的血液,但仍掩盖不了他低贱的出身。但是,他却一直想要成为人上之人,成就帝王之道。就如他年幼时望见自己门前的桑树所说的:“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在征服天下的过程中,刘备从来以王道以及仁德之心来对待所有人。因为刘备很聪明,他明白自己的起点低,与兵多将广的曹操不能比。

所以,他务在得人。当曹操暴虐地残害人民时,刘备能够以仁德吸引他们,而人民的支持将是他成就帝王之道的根本。所以,刘备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就是:“操以急,我以缓;操以暴,我以仁;凡每每与之相反,遂能如愿也。”在人民的支持下,刘备到哪里都能够如鱼得水。当阳之败后,跟随刘备逃跑的百姓竟然多达十数万,其得人心的程度居然到了这种地步。

总之,曹操和刘备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本质上相同,却在行为上截然相反。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向我们揭示了到底何为英雄!就让我们以辛稼轩的词为结尾吧!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秋风起,赏菊时,小编被这片花海美的窒息了,好不容易找回呼吸赶紧将这最美的金秋礼物送给大家,看看喜欢吗?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过菊江亭

明于谦

杖履逍遥五柳旁,

一辞独擅晋文章。黄花本是无情物,

也共先生晚节香。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宋晏几道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

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

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

五代顾敻(xiòng)

庭菊飘黄玉露浓,

冷莎偎砌隐鸣蛩,

何期良夜得相逢?背帐凤摇红蜡滴,

惹香暖梦绣衾重,

觉来枕上怯晨钟。

多丽·咏白菊

宋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白菊三首

唐司空图

人间万恨已难平,栽得垂杨更系情。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到自低垂。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

白菊四首

唐司空图

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

却笑谁家扃绣户,正薰龙麝暖鸳衾。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狂才不足自英雄,仆妾驱令学贩舂。侯印几人封万户,侬家只办买孤峰。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赵昌寒菊

宋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

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

百草摧时始起花。

咏菊

明丘浚

浅红淡白间深黄,

簇簇新妆阵阵香。无限枝头好颜色,

可怜开不为重阳。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宋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

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长安晚秋

唐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惜黄花慢·菊

宋吴文英

粉靥金裳。

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

翠微高处,故人帽底,

一年最好,偏是重阳。

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

殢醉乡。寸心似翦,飘荡愁觞。

潮腮笑入清霜。

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

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

雁声不到东篱畔,满城但、风雨凄凉。

最断肠。夜深怨蝶飞狂。

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饮酒·其四

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和郭主簿·其二

晋陶渊明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

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

尽借篱落看秋风。

庭前菊

唐韦庄

为忆长安烂熳开,

我今移尔满庭栽。红兰莫笑青青色,

曾向龙山泛酒来。

宿赞公房

唐杜甫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咏菊

清曹雪芹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华下对菊

唐司空图

清香裛露对高斋,

泛酒偏能浣旅怀。不似春风逞红艳,

镜前空坠玉人钗。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宋吴文英

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

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

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

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芳井韵,寒泉咽。霜著处,微红湿。

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

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

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见鄂州党建网: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qy/80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