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食俗 >> 西南联大诗词课历经风霜洗礼,仍是一树
千百年来,诗词带给我们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任岁月荏苒,时光更迭,山川江河沧桑巨变,诗词的美,却如亘古不变的光,熠熠生辉。
这本《西南联大诗词课》,收录了闻一多、游国恩、朱自清等文化名家的诗词讲义,可以说是非常难得地讲授诗词文化课的好书。
知道西南联大的人,必然明白这所仅仅存在了8年时间的高校,却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西南联大的传奇
“西南联大培育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得主,一百七十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教育史上的传奇。”
书中如此介绍西南联大一点都不夸张。我们来看看西南联大的老师们: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冯友兰……想象一下这些大师在讲台上的风采,着实羡慕那些彼时坐在讲台下聆听大师讲课的学子们,他们是多么荣幸啊。
我们再来看看从西南联大毕业的杰出人物:杨振宁,邓家先,李政道,朱光亚,沈从文,钱钟书……一个个不是功勋卓著的国之栋梁,就是才华横溢,名满华夏的文学大家。
西南联大的诞生是一个传奇。
年11月1日,在中日战争的背景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联合,在长沙成立了一所临时大学,后分三路西迁昆明,4月,改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荟集了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人才济济。时局艰难,教学条件艰苦,但学者们依然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凡的贡献。
二、西南联大诗词课
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西南联大通识课》系列共有五本,本书《西南联大诗词课》是此系列书籍之一。另外四本是《西南联大文学课》,《西南联大哲学课》和《西南联大国史课》,《西南联大文化课》。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这套丛书选取西南联大任教过的十几位大师的优质文章,对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分析,高质量地展现出了西南联大卓越的学术风采。
《西南联大诗词课》主题是诗词课,收录了闻一多,朱自清,游国恩,罗庸,蒲江青等先生的文章,细致梳理了中国古诗词发展的脉络,对古代重要的诗人、词人以及其作品深入研究,细致讲解,以一种博大、精深且包容性十足的教育理念,展现出西南联大卓越的学术风采。
三、西南联大诗词课的风采
以闻一多讲的诗词课为例:田园诗人陶渊明以其《桃花源记》闻名于世,世人皆羡慕诗人笔下的世外桃源,又岂知诗人虽是世家子弟,一生却“不遇而贫穷”。他在农村躬耕、饮酒、作诗,有时穷到乞食,有时无酒度过重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又使他不愿接受友人接济,始终隐居。
陶渊明的田园诗被后人倍加推崇,而生前并不被人注意,好友也不多。
闻一多评陶渊明“大部分思想是出世的,他追溯朴素的生活,不愿媚于流俗。”
他有些哲学诗“结构奇极,发挥哲学思想,结论还是吃酒”。看来,陶渊明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
闻一多评陶渊明的诗:开辟了新诗的门径、脱离乐府创造了新诗意境、诗富含哲理性、是与自然融合的田园之歌、诗风十分质朴,散淡。
看完闻一多先生对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词人生讲解,我们来看一看他对另一位“山水诗人”谢灵运的评价。
谢灵运擅长写山水诗,有很多名章警句流传于世。比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等等。
而谢灵运所处的时代,却是玄学流行的时代。玄言诗里出现山水诗句,作为玄学名理的印证或点缀,屡被人诟病。
闻一多评谢灵运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但是,闻一多也指出,谢灵运一生醉心于政治,失意时游山玩水,“只是在声色狗马之外寻求感官上的满足,并以此掩饰他对权位的热衷。”他的山水诗虽能够描绘外界景物,但他总是借一些玄言佛理的词句装点门面,所以大多数不能做到情景交融和风格完整,这是他的山水诗根本的弱点。
四、历经风霜洗礼,仍是一树繁花。
西南联大虽然仅仅存在了八年时间,却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在此期间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如贺麟的《近代唯心论简释》,冯友兰的《贞元六书》,金岳霖的《论道》,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等。
华罗庚在联大期间,先后完成二十余篇论文。年,他的数学名著《堆垒素数论》获得当年教育部第一届国家学术奖励金。
联大物理系是战时中国首屈一指的物理研究基地。
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是当时中国高校实力最强,水平最高的地质学系。抗战期间联大地质学家的许多研究均属地学界开创性或前沿性的成果。
生物学系培养了不少有声望的植物生理学家。
在文学上,大师们也颇有建树,如闻一多完成了《神话与诗》、《楚辞校补》、《诗选与校笺》、《唐诗杂论》等;朱自清写了《经典长谈》、《新诗杂谈》、《诗言志辨》;许维通写了《管子集释》、《尚书义证》;浦江清写了《花蕊夫人宫词考》等等。
这些知识与著作,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粹。
国难深重时,前方将士拼死杀敌,后方教育者为了重建战后的中国,不但扛起了教育的大旗,还为中华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南联大的诗词华章,将永远陪伴我们探究古诗词的奥秘,指引我们在浩瀚的中华知识文库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