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还有一种做法

发布时间:2015-12-28 11:28:18   点击数:
在儋州、白沙地区,重阳糕一般做成块状,用粽叶或者芭蕉叶包起来,此地区的重阳糕里面的陷多为以糖浆搭配五仁为主

至今,许多文昌本地人都还保留着重阳节登山的习俗,并且这一习俗还吸引许多外来游客在临近重阳节这一期间,去感受攀登铜鼓岭的乐趣倘若游人有幸,途中遇到当地一些古来稀的老人,可以向他们领略一下这些在今天只存在史料中的古老歌谣

“西方土神、南方土神、北方土神、东方土神……”,杨超才还记得这些咒语的开头几句除了是古人信奉神灵的一种表现外,现在的“赶山猫”习俗大多是人们以此来表达一种驱赶鬼神疾病,祈祷吉祥安康的用意

从形式上,重阳节拜祭先人的仪式较清明节并不算太隆重,但由于时间上处于秋收季节,所以拜祭的贡品重阳节突击敬老作文丝毫不逊色于清明节根据海南各个地方不同的风俗习惯,拜祭的方式也略有差别家住儋州市木棠镇的黎子丰向记者介绍了重阳节这天拜祭先人的一些特殊“规矩”家家户户摆放祖先灵位的台子必不可少三样东西:一只母鸡、一条鱼、一块猪肉黎子丰解释说,母鸡能生蛋,寓意请求祖先保佑家里财富不断;鱼,是中国人传统节日餐桌必不可少的食物,意为年年有鱼(余);猪,是自古以来炎黄子孙祭祀不可缺少的家畜,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

本报实习记者陈敏

吃重阳糕沐艾叶水

来源: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九九”重阳祭先人

民间歌谣咏重阳

重阳节这天拜祭先人,普遍存在海南各地民间这一天,长辈们给祖先牌位摆上丰盛的贡品并上香,还要烧纸钱、放鞭炮这种方式在城市已经重阳节又叫什么节不多见,但是在一些村落,却还保留这样的习惯比较常见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文昌、琼海、万宁以及澄迈、临高、儋州一带

海南省民俗学专家焦勇勤教授向记者介绍,历史上海南岛有人居住的地区多为平原地带,高山并不常见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们,重阳佳节往往会远足海边,隔海寄托思念的感情在一些地方,会有群众在重阳节这一天,祭扫祖墓,纪念先人渐渐地,重阳节这天也就成了仅次于清明节的拜祭先人的重要节日

家住文昌市文城镇清群村的李氏今年已经86岁高寿,村子里的人都亲切称呼她“姑婆”“姑婆”告诉记者,她年轻时候很喜欢唱歌,许多本地民间歌谣她都有唱过关于重阳节的歌谣,除了较为流行的《重阳节登铜鼓岭歌》外,“姑婆”至今还对一曲名为《龙颜欢今年重阳节几月几日四时风景歌》尚有残存的记忆,而这一首歌谣就有唱到“重阳到,采摘茱萸登高山”的词句“八月完到九月天,九九重阳登高天;桓景避灾传后世,孟嘉落帽在山圮”除了“姑婆”介绍的这两首民谣之外,记者还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中了解到另一首海南民间歌谣《十二月歌》的存在该歌谣中所唱“孟嘉落帽”的典故,据说与重阳登高望远的习俗密切相关“孟嘉落帽”这个典故,源于重阳佳节的桓温大宴主人公就是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后来,人们就以“孟嘉落帽”形容才子名士,风度潇洒,才思敏捷海南土歌《十二月歌》中所唱“桓景避灾传后世”,讲的就是重阳节登高避祸的传说尽管传说不一定是事实,但先民却逐渐形成了在重阳节这天登高远眺的习俗,并代代重阳节的来历200字流传至今

驱除鬼神“赶山猫”

海南民间歌谣起源于海南岛祖祖辈辈先民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歌谣内容涉及民间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不乏一些传统节日的歌曲作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海南民间歌谣中有不少记录了先民们在重阳节这天活动的情景民歌是一种蕴含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形式,散落在海南民间各地的歌谣则极具地方特色这些植根于海南民间的文化瑰宝,有着悠久而厚重的地域文化背景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关爱老人也同样是关爱我们的将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这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的季节,祝愿所有的老年人健康快乐(注: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据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年间的名臣――礼部尚书、定安人王弘诲在游览铜鼓岭后,钟重阳节突击敬老0情于这片山水,倡议海南文人学子每逢“九九重阳”之际,在此吟诗作画,缅怀先人此后,每年临近重阳节,都会有许多岛内游人登高望远,吟诗作赋,并且随着时间推移,登高的地点逐渐遍及海南其他名山

人们都知道,八月十五吃月饼,但对于九月初九食重阳糕却知之甚少其实,传统的重阳节也有属于自己的特殊食物,即重阳糕

姑婆还向记者介绍,她小的时候,每到农历九月初八那晚,父母就带着子女们来到文昌的铜鼓岭山脚下从凌晨四五点开始,全家人一起爬山,趁日出之前登上山顶观日出,听涛声,为美好的生活祈福迎祥“每逢重阳,到铜鼓岭登山的游人就特别多,总有走散的家人,在登山时你呼我喊,甚至有不少年轻男女高歌一曲,一路上叫嚷声不绝于耳,十分热重阳节手抄报图片闹”姑婆如是说

家住儋州市光村镇新富村的杨超才老人向记者介绍了过去临高、儋州等地重阳节这天非常有趣的一项传统习俗旧时重阳节这天,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会在黎明前起床,长辈们起火生灶,然后其他人手持一根稻草或者较细的树枝点燃一端使其冒出星火,然后全家人会齐声高喊“赶山猫”一些上了年纪的长辈还懂得一些遗留下来类似咒语的东西,当其他人只是发出欢呼声时,他们会小声用方言“嘀咕”这些咒语杨超才说,这些咒语很可能是祖辈们流传下来,用于拜祭先人时一种特殊口语

一直到今天,这种风俗习惯在海南东部地区山村都还保留着

1989年,我国正式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古老的重阳演变至今,为了尊重和顺应九九重阳节这个“九九、久久、延年益寿”的民重阳节的习俗50字俗与吉祥观念,人们“积极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大力提倡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为老年人办实事、好事现在,重阳节已经发展成为爱老、敬老的节日

文昌铜鼓岭是重阳登高好去处

据悉,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其做法和用料并不统一,较为随意韩先生是海口市府城的一家糕点铺老板兼糕点师,因家中排上老三,因此人们亲切称呼他“三叔”“三叔”自十八岁从事糕点制作行业至今,已经有25年的历史“三叔”告诉记者,海南本土的重阳糕做法也有多种形式,比如海口一带制作出来的重阳糕类似三明治构造,上下两层是米粉,中间一层是配料配料的搭配并不固定,根据个人口味任意添加还有一种做法,依然是用植物的叶子包成球块状,但是使用的料不是米粉而是糯米,再九九重阳节的习俗混合本地产的一种豆类海南的重阳糕以甜食为主,口味清淡,寓意平淡的生活中蕴含着甜甜美美的幸福

即将到来的10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又称“重九”,古代人将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九九相重,所以称做重阳在内地,重阳节有登高游览、饮酒赏菊、佩插茱萸、蒸吃重阳糕等传统习俗那么,海南的重阳节又有着什么样的风俗习惯呢?这几天,记者通过走访民间老人,从各地挖到不少有意思的传统风俗和节日趣闻

据考证,在海南东部文昌、琼海一带的民间,流传着一曲名为《重阳节登铜鼓岭歌》的民间歌谣,此歌谣用海南方言描述了游人登文昌铜鼓岭时的所见所闻,人们可以在悠扬的曲目中感受到自然景观和游人情感情景交融的境界

无论是北方方言还是海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南本土方言,“高”和“糕”谐音,作为传统节日中的食品,在重阳之日品尝糕点,最早是庆祝秋季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随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的意思,有步步高的吉祥意味“三叔”告诉记者,在万宁、琼海一带,乡邻之间,晚辈给年纪较大的长者赠送重阳糕,是一种表达尊老敬老的传统习俗当长辈收到晚辈赠送的重阳糕时,总会拿出早已准备的艾叶给子孙们,并嘱咐他们这一天要用艾叶水来沐浴老人们相信,重阳节这一天用艾叶水沐浴具有清除身体杂质的功能现代医学也证明,艾叶水不仅可以去痱子和内热,还可以驱除蚊子防止蚊子叮咬


白癜风饮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ss/3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