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食俗 >>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在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
通讯员杨晓铃记者李忠摄
昨天是农历九月初九,传统的重阳节,也称登高节,一大清早,数以千计的杭州市民乘着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良辰美景,扶老携幼,呼朋唤友,相约同登玉皇山,共览江湖景
乐享重阳糕
本报讯(通讯员 黄嘉玮 记者 陈玮)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昨天北山街道上保社区为本社区内400多位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送上了重阳糕,祝福老人节日快乐
双浦“举孝廉”
秀舞重阳
我国自古以来民间都有在深秋时节登高、赏菊的传统从1989年起,我国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金婚拍照
登高览景
临安记者站 胡岚 通讯员 章昕
放心买菜
昨天下午,熙熙攘攘的河坊街里,一位身着古代传统服饰的少女在同伴悠扬的笛声伴奏下翩翩起舞,另几位则一边向过往游客分发着雏菊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糯米糕等传统的重阳节物件,一边向人们解说重阳节的来历和典故原来,他们都是杭州商学院的大学生,希望以此形式唤起公众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习俗等的重视和了解记者 李忠 摄
奶奶上课
昨日,在建德市梅城镇托老院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返老还童趣味运动会开始了一群群鹤发童颜的大伯、大妈开心地玩起了“老鹰捉小鸡”、打弹球、跳绳、踢毽子、猜谜及寻宝等趣味性的游戏
昨天上午,杭州天成教育集团常青校区的学生们气喘吁吁地登上平时不开放的教学楼顶,登高望远,先列队吟诵唐代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再遥对着各自家乡的方向大声喊出“我的家乡我爱你”的呼唤,并保证在当天给远在家乡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发出一封通报平安、思念祝重阳节手抄报图片福的家信校方希望以此形式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传承一份敬老爱老的责任心通讯员 黄文军 记者 李忠 摄
鱼圆情缘
昨天下午,首批20多位多才多艺的爷爷奶奶走进了杭州卖鱼桥教育集团湖墅校区的教室里,向自家孙辈所在班级的孩子们传授剪纸、国画、中药辨别、京剧脸谱、茶艺表演等才艺,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据介绍,该校创办“夕阳进课堂”活动既丰富了孩子们接受课外教育的内容,也让孩子们在向祖辈们学习技艺的同时培养尊老敬老的美德
装扮一新的临安市锦城街道敬老院,昨日迎来了17对西墅社区的金婚老人34位老人,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也有75岁平均年龄76岁的金婚老人们,相偕前来欢聚一堂,吃着敬老院为他们特别烹制的长寿面,拿着孩童奉送的鲜花,一个重阳节的习俗作文个笑得比花还灿烂为让金婚老人重温甜蜜时光,社区还请来摄影师特地为17对老人拍了金婚照图为端详着金婚照,老两口仿佛又回到青葱岁月据了解,重阳佳节的传统活动极为丰富,而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最为通行,流行至今
“买了菜,网上点点更放心!”昨天,从三里亭农副产品市场拎着菜篮子出来的市民们都在一位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一个触摸屏上检查篮子里的菜是否经过检验昨天,三里亭农副产品市场把杭州科普农贸易网也搬进了市场,派工作人员现场指导老年人使用据了解,该菜场蔬菜检测工作人员每天准确地将蔬菜的检测信息及时公示上网,市民们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蔬菜的农药是否超标等相关信息,根据所查询的信息和自己的需求重阳节敬老放心选购记者 许卓恒 摄
记者 李忠 摄
通讯员 宁文武建德记者站 李牡娇
前天晚上,保俶路边“年年有渔”饭店的16位大厨和20多位服务员通宵未眠,他们剖掉了1200斤的千岛湖有机包头鱼鱼身,刮鳞挑刺,连夜做出了12000多枚细嫩鲜美的大鱼圆昨天一早起,北山街道宝石社区12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都陆续收到了这份特别的“渔村献爱心”节日礼物——一盒热腾腾的新鲜大鱼圆,品尝到了一份节日的快乐
本报讯(通讯员 龚励 记者 陈玮)昨天,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青与著名书画家冯增荣、王惊涛等百名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书画师,一同走进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并在西溪进行现场创作
通讯员 陆洁 记者 李忠 摄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在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又称撑腰糕,“糕”重阳节的来历200字与“高”谐音,寓意生活水平步步高升,象征合家欢乐吉祥如意,而老人吃了重阳糕,则寓意着身体越来越好上保社区的这批重阳糕,是社区联手辖区单位花中城宴会厅特别为老人们连夜赶制的,口感糯软,味道特别香据社区的负责人介绍,今后社区每年重阳节都会为老人们发放重阳糕
楼顶宣言
书画西溪
返老还童
本报讯(通讯员 许桂华 记者 陈玮)俗话说,子孙孝,老来福上了年纪的人,能享受天伦之乐是最为开心的事昨天,重阳节到来前,西湖区双浦镇“敬老之家”暨“十大孝星”评选,在经历了一个月的海选、公示、终选后揭晓该镇外张村郑杏仙等41户“敬老之家”和杭富村倪亦仙等“十大孝星”,成了全镇人学习的榜样
皮肤病医院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