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常识收藏贴历史文化精粹

发布时间:2018-5-15 15:15:47   点击数:

中国古代史朝代大事记

朝代

都城

重要历史事件及典故

阳城

二里头遗址:河南洛阳偃师。

殷(河南安阳)

青铜器:商代广泛使用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西周

镐(陕西西安)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

共和元年(公元前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东周

洛邑(河南洛阳)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或者是秦穆公、宋襄公)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四至点:最北燕,最南楚,最西秦,最东齐

秦朝

咸阳(西安咸阳)

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币值、度量衡;

“焚书坑儒”;修筑长城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公元前年,项羽巨鹿之战打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攻入咸阳(约法三章)

西汉

长安(陕西西安)

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时期,行黄老之术(皇帝和老子)。

武帝:行推恩令、盐铁官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张骞出使西域开“丝绸之路”(输出: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养蚕缫丝、铁器、丝绸。

输入:佛教、葡萄、石榴、胡豆、胡瓜、胡桃,良马。

)。司马迁:编著《史记》

王莽改制:西汉末年,建立新朝,西汉亡,爆发绿林、赤眉起义

东汉

洛阳(河南洛阳)

光武中兴: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

73年,班超再通西域,

97年,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

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官渡之战:年,曹操战胜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年,孙刘联军战胜曹操,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三国

正式建立:年,曹丕建魏;年,刘备建汉;年,孙权建吴,定都建康

西晋

开封

公元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八王之乱)

东晋

建康(南京)

公元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淝水之战,东晋战胜前秦,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南朝

公元年到年,宋齐梁陈

北朝

公元年到年,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隋朝

大兴(陕西西安)

公元年,杨坚废黜北周帝自立,国号隋,定都长安,建元开皇,即隋文帝,创“开皇之治”

唐朝

长安(陕西西安)

公元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定都长安

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开创“贞观之治”;武则天,贞观遗风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公元-年),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

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

唐末农民起义:王仙芝、黄巢

北宋

开封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庆历新政(范仲淹)—王安石变法

南宋

临安(浙江杭州)

靖康之变:年,金国掳徽、钦二帝,北宋灭;

中原政权南移建立南宋。

岳飞抗金

年,宋金绍兴和议,形成南北对峙。

南宋末,文天祥抗元。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大都(北京)

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年他建立了元朝。

行省制度:地方设行中书省进行管理,开省级行政制度之先河。

宣政院:管理宗教和西藏事务,西藏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在台湾附近岛屿设立专门政权机构的开始。

马可波罗:意大利旅行家,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生动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北京—南京(朱棣)

洪武之治—靖难之役(燕王朱棣登基,迁都北京)—永乐盛世—土木堡之变—张居正变法—戚继光抗倭

女医明妃传,现在演的就是土木堡之变啦

北京

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年,清军自山海关南下,占领北京。

平内乱:康熙平三藩;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逐外患:①年,郑成功自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年,清朝廷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设驻藏大臣,共同管理西藏;

乾隆时纪晓岚编写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文化

传统节日

中国节日

元宵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猜灯谜、踩高跷、划旱船、放孔明灯、燃放灯火

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等

起源:汉文帝纪念平定“诸吕之乱”,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神,汉明帝时挂灯礼佛

清明

扫墓、踏青、吃寒食、插柳、放风筝等

传说起源于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二十四节气之一。

端午

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佩香囊,悬钟馗像,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驱五毒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重午节等

国家法定节假日。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9年)

中元

祭祖

又称亡人节、“盂兰盆会”、“鬼节”、“施孤”等

中秋

吃月饼、赏月、玩花灯,香港有舞火龙的习俗

又称秋夕、八月节、月夕、月节、团圆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传说:唐军祝捷;朱元璋领导的反元起义军利用饼中藏纸条传送起义消息。

冬至

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又称“冬节”、“长至节”、“亚岁”。春秋时代,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七夕

姑娘穿针乞巧

又称乞巧节、少女节、女儿节。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情人节。

重阳

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

又称重九节、踏秋节,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规定重阳节为“老年节”。

腊八

喝腊八粥

相传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

除夕

吃年夜饭、贴窗花、贴年画、贴福、守岁、北方包饺子、南方做年糕

先秦时期的“逐除”

春节

守岁、放鞭炮、贴春联、贴桃符、拜年、吃饺子、剪窗花、

古代又称元旦、岁首。国家法定节假日

书法艺术

汉字发展

甲骨文

殷商时代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

金文

商、周时期刻铸在钟、鼎及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

大篆

春秋战国到秦时通行的字体,包括“籀文”和“石鼓文”

小篆

秦朝李斯统一文字为小篆。著名的秦代石刻有《泰山刻石》、《会稽刻石》

隶书

由小篆演变而来,产生于秦,通行于汉,为后世楷书、草书、行书的产生和演变奠定了基础。讲究蚕头燕尾

草书

直接从隶书演变而来,汉初始有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

又称正书或真书,出现于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行。特点是横平竖直

行书

形成于两晋,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书法艺术

名家名品

李斯

小篆

《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东汉

张芝

章草

有“草圣”之称

蔡邕

隶书

创“飞白书”,《熹平石经》

钟繇

楷书

创楷书,《宣示表》、《荐季直表》

东晋

王羲之

行书、草书

有“书圣”之称,《兰亭序》、《快雪时晴帖》、《黄庭经》等,《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献之

行书、草书

有“小圣”之称,《洛神赋十三行》、《中秋帖》、《淳化阁帖》

智永

工草书

《真书千字文》,典故“退笔成冢”

欧阳询

楷书

欧体严谨刚劲,《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

虞世南

楷书

《孔子庙堂碑》

褚遂良

楷书

《雁塔圣教序》

颜真卿

楷书、行书

楷书被称为“颜体”,端庄雄伟,《多宝塔碑》、《颜勤礼碑》。行书“《祭侄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

楷书

柳体风骨(颜筋柳骨),“柳字一字值千金”。《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张旭

草书

“草圣”,《古诗四帖》

怀素

狂草

“颠张醉素”,《自叙帖》、《苦笋帖》

北宋

蔡襄

楷行草

《自书诗帖》

苏轼

楷、行

《赤壁赋》、《后赤壁赋》,《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赵佶

楷书

即宋徽宗,创瘦金体,善长花鸟画

黄庭坚

《诸上座帖》、《经伏波神祠诗》

米芾

诸体皆工

《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

赵孟頫

楷书

赵体柔媚。元人冠冕,书法《洛神赋》等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

一、中国戏曲

1.元曲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窦娥;《救风尘》-赵盼儿;《望江亭》-谭记儿

马致远

《汉宫秋》-王昭君、汉元帝;《青衫泪》-白居易

郑光祖

《倩女离魂》-张倩女

白朴

《墙头马上》-裴少俊;《梧桐雨》-唐明皇、杨贵妃

代表剧目

四大悲剧

《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纪君祥著)

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西厢记》(王实甫著,红娘、崔莺莺、张生)《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2.明代汤显祖“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

杜丽娘、柳梦梅

《邯郸记》

卢生

《紫钗记》

霍小玉、李益

《南柯记》

淳于棼

3.清代

《长生殿》

洪升

唐明皇、杨贵妃

《桃花扇》

孔尚任

李香君、侯方域

4京剧

形成于0年前后的北京,起源于安徽徽剧、湖北汉剧、江苏昆曲和陕西梆子

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因此京剧也称“皮黄”

表演基本功为唱、念、做、打

四行

内部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指女性角色,内部分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刀马旦

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

扮演喜剧角色,俗称小花脸

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需脸谱

红色—忠诚正义—关羽

白色—奸臣—曹操、赵高

黄色—凶狠残暴—典韦

蓝色—粗豪暴躁—窦尔敦

黑色—刚烈、正直、勇猛—包拯、张飞

5.现代地方戏

评剧

发源于河北唐山,前身为“莲花落”

《秦香莲》《刘巧儿》

粤剧

广东、广西、闽南一带

《搜书院》《关汉卿》

越剧

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

《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

豫剧

又称河南梆子

《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朝阳沟》

黄梅戏

安徽,起源于湖北黄梅采茶歌

《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

吕剧

起源于山东

《白蛇传》《李二嫂改嫁》

昆曲

发源于苏州昆山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牡丹亭》

花鼓戏

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北、江西等地亦有同名剧种

《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

戏曲艺术

西方戏曲

歌剧

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

古希腊时期即有相应形式出现,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

代表作品:《卡门》《费加罗的婚礼》《图兰朵》等

音乐剧

又称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戏剧表演,是20世纪出现的新兴综合舞台艺术,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

著名剧目:《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

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

战国

楚辞:屈原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体,代表作《离骚》;《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两汉

汉赋:

西汉: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乐府诗:由民歌加工而成

《十五从军征》《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纂,录有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

建安文学:曹操父子及建安七子。曹操的《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植——《七步诗》《洛神赋》。

诸葛亮《诫子书》《出师表》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去来兮辞》

汉代《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木兰辞》合称乐府双壁。

唐朝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李白,“诗仙”、——《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杜甫,“诗圣”,“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白居易,“诗王”,《琵琶行》、《长恨歌》

山水诗:“诗佛”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春晓》

边塞诗: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李商隐《无题》,杜牧的七绝《江南春》、《泊秦淮》、《清明》

两宋

豪放派

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岳阳楼记》

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永遇乐》《青玉案》

岳飞:字鹏举;《满江红》《小重山》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示儿》《钗头凤》

婉约派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称“千古词帝”;《虞美人》《浪淘沙》

柳永:原名三变,“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雨霖铃》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鹊桥仙》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千古第一才女”,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唐宋八大家:韩愈(唐)、柳宗元(唐)、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元朝

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组成)

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

三言二拍:冯梦龙“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凌蒙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戏剧: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朝

小说:曹雪芹《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吴敬梓《儒林外史》(反映古代科举制度)、蒲松龄《聊斋志异》(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戏剧: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索取学位英语精华资料可以联系老师QQ









































中科医院专家
DSP广告投放运营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ss/82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