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侗族酒文化喝酒不离歌,欢聚不离酒

发布时间:2020-10-13 20:36:20   点击数:

点上方“帮强国际”订阅本刊

+帮强国际

纵观我国酒文化的历史,酒不仅以物质形态出现,更重要的是以精神文化形态的呈现,它渗透到宗教、风俗、礼仪、军事、政治、文学等各个方面,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酒之普及,可谓深入千家万户。无论是种种习俗还是接待贵客,酒在其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酒已经成为每一个民族社交生活的核心媒质。

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时间的流逝中凝练出自身独特的文化。说到侗族文化,最著名的有六件宝。一是侗族大歌,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艺术,已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稻鱼鸭复合种养技艺,在水田里同时种稻、养鱼、养鸭,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三是鼓楼,雄伟壮观,代表了侗族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其文化习俗延续了侗族浓厚的原始集体主义价值观;四是风雨桥,楼阁长廊相连,壮丽美观,既可交通,又可避风雨和歇息;五是侗款,比较完善的制度文化,非常有社会治理的效用;六是侗戏,一朵绽放在中华戏剧艺苑上的奇葩,标志着侗族文化艺术已经走向成熟。此外,侗族善于植树造林,生产笔直高大的木材,木质千年不朽,获得供给皇家建筑用材的“皇木”专卖,并对外进行木材贸易,创造了木商文化。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侗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强身健体、治伤医病的经验,侗医侗药在民间广泛应用。黔东南侗族人自纺纱自织自染葛、麻、棉布来缝制衣服,配以刺绣品和银饰品,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服饰。油茶、腌鱼、腌肉、牛瘪、羊瘪等是侗族人民的特色食品。侗年、三月三、吃新节、祭萨节、林王节等成为侗族人民的传统年节或节日。其间侗族人民创造了踩歌堂等民族舞蹈和“斗牛”“抢花炮”“摔跤”等民族体育项目。侗族文化丰富多彩而神秘,其中,酒文化也是多彩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侗乡,接人待客,非酒莫属。“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这是天经地义的老古礼。侗家人饮酒时非常讲究酒礼酒规,酒礼渗透到宗教祭典、人生礼仪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侗族酒俗,若按照人生礼仪事项,可分为“讨八字酒”“结婚酒”“三朝酒”等;按照生产生活划分,则有“老庚酒”“安碑酒”“晒谱酒”等。在传统民族节日和外来节日里,如“侗年”“萨玛节”等也各有酒风酒俗。

侗族人喝酒不离歌,酒是歌的助兴剂,由此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酒歌。边喝酒边唱歌不仅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也是侗族人相互交流、增加了解的酒俗。男女青年相聚相饮,可以借酒歌表达彼此的志向及爱恋;朋友之间相聚相饮,可以增进感情,以歌抒怀,驱赶内心的寂寞与忧愁;不同辈分之间相聚相饮,可以传授知识,讨教问询,谈今摆古,其乐融融。侗族的酒歌有很多种,按照不同的酒席名目唱不同的酒歌,孩子满月酒唱满月歌,男女结婚酒唱新婚,生日过寿唱祝寿歌等,不同的酒歌表达不同的礼俗。

侗族民间酒具的制作与运用,是侗族酒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表现了侗族利用自然及改造自然的能力、水平和特色,充分体现出侗族对生存环境的认知以及审美的趣味。侗族使用的酒具一般有木制酒具、竹制酒具、酒葫芦、兽角杯、陶制酒具、金属酒具、石制酒具。这些酒具证明了侗族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侗族人民平常多以饮酒消除疲劳,大部分男子晚餐都要少量饮酒。侗家各种节日多,红白喜庆多,社交往来频繁,家家户户热情好客,人们总是以酒待客,以酒为乐。家家都会自酿自烤土酒。在侗乡,以籼米、糯米、小麦、小米、玉米、高粱、甘薯以及水果等原料酿成以下颇有知名度的侗酒:侗乡米酒、甜酒、广西三江鼓楼重阳酒、镇远报京侗家小米酒、天柱侗家奇液、黎平包谷酒、天柱五蛇酒、剑河翁萨酒、榕江侗乡蜜酒、湖南通道“苦酒”等。

酒在侗族饮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饭桌上可以无肉,不可以无酒。侗族人喝酒不离歌,欢聚不离酒,希望侗族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贵州帮强酒(全球)独家运营商

帮强国际集团招商专线:--(九五至尊)招商总监:(李总)

贵州茅台洞藏酒、酱香型帮强酒,让世界都喝上我们贵州人的酒

转发让世界都喝我们贵州人的酒!

过节回家,记得带上帮强酒,回味记忆中的味道!!!

----------------------------帮强国际---------------------------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wh/105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