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今日寒露,明日重阳,来看看延平和闽北各地

发布时间:2021-11-10 16:11:34   点击数:

  今天(10月8日)4时33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如果此时的你已经感受到丝丝凉意,这就对了!因为……寒露节气是气温由凉变寒的转折点。

降温啦!!!该添衣 看这↓

  随着寒露的到来,气温反复骤降,稍不注意就会感冒,如何穿衣也成为小伙伴的纠结难题。其实我们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6℃,研究发现,厚羽绒服相当于9℃,棉衣相当于6℃。寒露到了,延平的伙伴们,记得增添衣物哦~

而明天,又是一年重阳时

  重阳节,又名九月九、重九、茱萸节、菊花节。重阳节起源于秋游去灾风俗,后来才演变为重九节,并受道教一定影响。中国以九为阳,故为重阳节。

      

重阳节的起源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汝南恒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其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这段记载生动地描述了重阳节的起源。

登高望远的好时光

  重阳正值深秋,暑气渐消,天高气爽,秋风徐来,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光。所以在古代每到重阳节,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头上、帽子上插着菊花,拎着盛满茱萸的袋子,成群结队地登临高处,尽情玩赏。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的是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菊

  重阳节赏菊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古称九月为“菊月”,每年九月,菊花千姿百态,我国几乎每个城市的公园都要举行菊展,供人们观赏。菊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而以黄为正。因而,我国不少地区又叫菊花为“黄花”,称重阳节为“黄花节”。

      

舂米粿、打糍粑

    

  重阳节远在两千多年的战国时代已形成风俗,因此流传下来的风俗较多。如今延平区农村流传最广的是家家户户舂米粿、打糍粑。《南平市志》云:“重阳,农历九月初九,秋高气爽,民间有登高之俗,意在避祸免灾。农家此日均制九重粿、糍粑,沿袭至今。”塔前农家此日均制九重粿、糍粑,沿袭至今。王台重阳这天,大多数人多做碱米粿吃,包以豆芽、笋干、香菇、肉丝、萝卜丝等合成料,十分可口。

吃重阳糕

  重阳节另一个习俗便是吃重阳糕,不论是普通话还是本地方言,“糕”与“高”均谐音。重阳吃糕,有步步高升、兴旺发达与登高免灾之寓意。建阳的重阳糕与众不同,是用紫色的大薯做成的。它与过年吃的糯米糕,祝贺生日的七层糕截然不同。可以说,薯糕是重阳节具有特色的食品之一。

      闽北各地重阳民俗    

农村流传“重阳过,谷楻响”之俗语,农家于此节后开始秋收。就是说,重阳一过,田中稻子金黄,该是收成喜庆的日子,因此过重阳节时,菜肴也准备得十分丰盛,饱吃一餐,准备开镰。

峡阳妇女重阳这天,到临水宫祭拜大奶菩萨,生男孩的人家,挑着麻豆、糕饼等供品,去向大奶娘娘报喜。西芹临水宫在重阳这天,举行独特的祭祀陈靖姑的习俗,叫打“重阳关”,乞花请愿、祈保“契子”平安。

每到古历九月初一到初九,夏道镇徐洋村就有“掂重阳篓”的习俗。掂重阳篓是为一至十六岁的儿童无灾无病,平安长大成人而到奶娘庙许的愿,每年一次。篓内一般是大米、香烛、纸钱、鞭炮、五果等。小孩到十六岁叫“满关”,重阳这天要到奶娘庙去还愿,要做一桌斋饭十碗菜,挑到奶娘庙去,这就是“挑重阳饭”的风俗。解放后,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祈保儿女平安之俗已逐渐消失。

建阳有“省省过中秋,煞煞过重阳”之说,可见对重阳节的重视程度。

政和一带,重阳日这天各工场或店铺的老板,照例要备好丰盛的酒席,宴请师傅与学徒。其意在于自即日起其业务进入旺季了,大家多加出力。谚语:“吃了重阳酒,工夫不离手”因此得来。另者,重阳一过,再无大节,俗语有“小小过中秋,大大过重阳,过了重阳没思量”,只有等过年了,这也是世人重视重阳节的原因之一。重阳这天,农村里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

闽北各地民间有过“重阳关”之俗。到重阳那天会有道士设道场作法事,请神求福。许多人家将自己家中子女的出生年月日时辰,交送神坛,保他们平安健康成长。在政和一带乡村,家里有未满16岁的孩子,要到各家讨“七色线”,请阴阳法师念咒语,把七色线打五个节,挂在小孩子衣襟的钮扣上,祛灾祈福。这天,大奶庙请阴阳法师为孩童“过关”。凡未成年男女孩按一岁一两麻搓成线圈,俗称“金丝”,丢炉焚化,以保儿女平安长大。俏皮的孩子还可抢炉内未燃着的金丝,用来放风筝。

      敬老日    

  年,省人民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日。尊老、敬老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敬老活动融合在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中,大概是取“九月九日”的“久久”谐音吧,这既沿袭了重阳节原有含义,也表达了人们敬老爱老,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意愿。

文:老木; 图片来源网络

猜你喜欢

延平书院即将开建,设计效果图不要太震撼!

延平记忆:延平三江话往昔

延平之美:秋已入了时光画卷

延平之美:清潾潾的武步溪

延城之水:城因水生,水映延城

编辑:郭晓妹

责编:魏雄妹

编审:黄名旺

监制:李基枚

美丽延平

爱延平,就留在延平爱延平,就请来延平四贤故里美丽延平欢迎您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wh/124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