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文化 >> 寒露风物美如画,只是未来几天苏州的气温
假期过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
旅游后遗症、上班恐惧症
睡眠紊乱症、美味综合症
肯定是症症中枪
然而,苏州人要面对的
可不仅仅是假期综合征
还有更加寒冷的天气...
今天是廿四节气中的——
寒露
听着就一副高冷的样子...
看天气预报就知道了:
受北方扩散冷空气的影响
未来几天
最低气温只有17度!
为什么寒露以来
天气马上就冷了?
这就要从“寒露”的由来说起了
寒露由来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的“寒”字,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相对于白露,寒露代表气温更低,民谚有"先白后寒"之说。同样是结在地面的露水,寒露更冷,即将成霜,故下一个节气即为霜降。
寒露前后气候进入深秋,气温容易骤降,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天气干燥,白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夜间气温下降明显,早晚温差很大。
寒露风俗观红叶
寒露时节,赏红叶早已成为苏州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苏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每年的重阳节都在寒露节气前后(今年的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后一天),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南方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苏州登高习俗更盛,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饮菊花酒
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秋钓边
这个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可赏花,流行吃螃蟹、钓鱼。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寒露风物重阳节
明天就是重阳了!重阳是两个极限的九相遇,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为重阳,从天人关系,故重阳节要登高避邪。"黄花催促重阳酒",是文人们升发的雅兴,登高游宴,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茱萸
九月九日重阳,采茱萸插头鬓,避恶气而御初寒。茱萸,味辛,性温,有小毒。可温中下气,止痛除湿。《淮南万毕术》中说,在屋里挂上茱萸子,可以辟鬼怪。鳜鱼肥
《海录碎事》:"秋风起而鳜鱼肥,秋当饱鳜。"秋岚
夜半秋雨,梧桐叶落,满阶秋黄不扫,秋容一片憔悴。但秋阴毕竟不浓,雨飘飘而止,秋岚袅袅,漏青天白云,秋晶澄回,光影重新清浅。一场秋雨一重色,红叶黄花秋景宽。霜阶
"几向霜阶步,频将月幌褰。"(李商隐)幌是帐帷,褰是提,月色如帐。最早写霜阶的是西晋夏侯湛,"木萧萧以被风,阶缟缟以受霜",缟是细白的生绢,缟素是白色的丧衣。雾丝烟愁
露丝烟愁,嫋嫋凉霏,凄凄寒露,万物慵倦不振,鸟雀毛羽亦被雾杳蓬松,展翅难上高树,空叽啾。菊月
农历九月也称菊月,菊花日渐金黄,菊花称九花。晨映
秋日之美,在秋日晨映中;秋日晨映之美,在惆怅秋晖流连露湿秋香里。露干了,香就散了。秋日还美在午后静影之下,李商隐诗:"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筇杖来西林。院门昼锁回廊静,秋日当阶杮叶阴。"衲衣是僧衣,筇(qiong)是一种竹。寒露养生寒露前后气候进入深秋,气温容易骤降,早晚温差很大,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随时增减衣物。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秋冬季交替时节,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尽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对于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为宜,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或可采用传统中药,如沙参、麦冬、太子参等泡茶或煮粥食用。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吃芝麻平喘止咳
寒露时节,寒气增长,伤风感冒流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症容易加重。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在饮食上遵守滋阴润燥的原则,少吃辛辣食物。根据《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记载,芝麻有健脾胃、和五脏、助消化、化积滞、降血压、顺气和中、平喘止咳等功效,可治神经衰弱、可抗衰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食疗中。因此,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如芝麻绿豆糕、黑芝麻糊等,都是非常好的养生食品。时令蔬菜首推茭白莼菜
江南地区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时令果蔬不断,交替上市。到了寒露时节,茭白、莼菜等成了苏州人饭桌上的常见时令菜。有一种长于池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叫“菰”,苏州人可能比较陌生,但要是说“茭白”,知道的人就多了。其实,茭白正是它的嫩茎基部,因其洁白而得名。茭白又称作“葑”,苏州东郊原多水泽,有许多茭白水田,后来这一地区就得名“葑门”。苏州出产的茭白,嫩、糯,纤维少,蒸、炒、炖、烹均宜,是寒露时节的蔬菜佳品。莼菜,又称“水葵”,莼菜的幼叶与嫩茎中含有一种胶状黏液,食用时有一种细柔滑润、清凉可口的感觉,并有一种沁人心肺的清香,口感极好、风味独特。并且莼菜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具有加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太湖莼菜是苏州的时令特产之一,广有美名,可配荤炒,可素食,可氽汤,也可做馅,是做美味佳肴的上乘之品。明朝万历年起,苏州的太湖莼菜即作为贡品,年年向朝廷进献。起居:早卧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房劳伤肾。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寒冷:穿以保暖
寒露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是一条很好的养身之道。“一场秋雨一场凉”,要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黏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凉意浓要多穿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