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文化 >> 民俗文化无锡人怎样过重阳,那些你不知道
今天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按照古代的说法,九为阳数,九月初九,因日月均属阳数,故称重阳,也称重九。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会,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许多习俗已渐渐远离。重阳节又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习俗呢?
无锡的风俗
重阳登高、辞青
登高寓意避灾。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边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登高还常与野宴结合起来。
东汉时侯,有个桓景,跟随方士(指通晓追道术的人)费长房学道。一次,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灾疫,应急令家中人缝制纬(深红色)囊,盛放茱萸(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这里指它的果实),每人结在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灾可避。”桓景依费长房所嘱,到了九月九日,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见鸡犬暴死,而人免于灾。重阳重阳糕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老人。
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除了登山、吃糕,还有吃九品羹的说法。但这个风俗不少”土生土长“的无锡囡囡也是不知道的。
重阳九品羹
无锡人重阳节有的还吃九品羹(用荸荠、栗子、莲心等9种果品煮成的羹),意取甜蜜、和顺。
那些你不知道的重阳风俗其实,重阳节的风俗还远不止这些,光吃的就很丰富……
重阳菊花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重阳重阳粽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重阳柿子重阳节吃柿子的习俗是根据朱元璋在重阳这天微服出巡吃柿子止渴的典故沿袭下来的。柿子本身盛产于秋季,本身富含果胶润肠通便,还能美容减肥,所以也深得大家喜欢。只是吃起来会有点涩口,这里教您两招,将柿子装入密闭的容器内3~5天,或者和少量苹果混装于密闭容器内几天即可脱涩。
重阳糍粑重阳节吃糍粑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习俗,而糍粑作为武汉人特别喜欢的一道小吃,当然在重阳必不可少。吃惯了传统糍粑,今年可以来点特别的,将艾蒿叶磨成粉入糍粑料,品一品碧绿的清香艾蒿糍粑。
重阳菊花糕菊花糕比一般糕点多了菊花的冷香和淡定,而且外形美观,此糕甜软酥松,入口即化,齿颊生香,有清凉去火的功用,因此格外受人喜欢还有纪念活动……
重阳佩茱萸·簪菊花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重阳放纸鹞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