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99的人都不了解汉字文化的奥秘

发布时间:2022-5-29 16:28:23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20004.html

张一清著/梁艳读

汉字内外乾坤,兼容并蓄,国学之粹,汉字之美,其中的奥妙你又知道多少呢?花鸟四季春,草木群英汇,每个汉字的背后都蕴藏着独有的涵义和故事,对于四季春色之中的荷、菊、兰三个字你了解多少呢?(一场罕有的现场聆听汉字文化盛宴期待你的亲临,文末福利不容错过!)

“荷”上边的“艹”表示它的意思与花草有关,

下边的“何”表示它的读音,

上下合在一起表示

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水生植物。

这种植物出淤泥而不染,

花叶壮硕,花色娇美,

根茎子实均是人间美味。

因此,从古至今吟颂它的作品不胜枚举。

诗中之“荷”

例如南宋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再如汉乐府《江南》中“鱼戏莲叶间,莲叶何田田”,描述的是一池碧水荷叶如盖,些许鱼儿在茂密的荷叶间嬉戏穿梭。

诗句中的“莲叶”是“荷叶”的另一种称呼,这是因为“莲”与“荷”指的是同一种植物,“莲花”亦即“荷花”。

出水芙蓉南宋吴炳(传)

“荷”之原意

然而,如果从更准确的意义上说,

“荷”最初指的是这种植物的叶子,

而“莲”指的则是它的子实,

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莲子”。

而且这种植物的不同部分还各有各的名称,

比如我们很常见的“藕”就是它的根茎;

而“芙蕖”则表示它的叶子;

“菡萏”指的是类似“穗”的部分,

也就是口语中常说的“莲蓬”。

当然,也有意见认为“菡萏”指的是未开花的花苞。更有意思的是,“荷”这种植物以及它的各个部分之所以有现在的名称,其中还包含着一些鲜为人知的理由。

采莲图清包栋

“荷”亦称”芙蓉“

例如“芙蕖”,原本作“夫渠”,

而“夫”与“渠”这两个字都有“大”的含义,

恰好符合荷叶较大的特征。

与此相辅相成的是荷花最初也称“夫容”,

即后来的“芙蓉”。

这种名称也蕴含着荷花花形较大的意味。

“菡萏”按照解释是荷花的“秀”,

而“秀”本来的意思是植物的“穗”,

后来也可以指植物的花;

再根据“莲蓬”的主要特性就是包裹荷花子实“莲子”的,

而“菡萏”这两个字里面的“函臽”

原本就有“凹陷、包含”等意思,

所以认为“菡萏”指莲蓬比认为它指

“花苞”或许更恰当。

“菊”上边的“艹”表示它的意思与花草有关,

下边的“匊”表示它的读音,

上下合在一起表示

一般都在金秋时节开花的那一类植物。

诗中之“菊”

《礼记·月令》中说季秋时节:

“鞠有黄华。”“鞠”在古代有“穷尽”的意思,

例如《尚书·盘庚》中“尔惟自鞠自苦”,

大致意思是“你们挖空心思庸人自扰”,

或者说“自绝后路而自寻烦恼”。

因此,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及“菊”的时候,

就引用并解释了“鞠有黄华”的

意思是“菊花”开在晚秋时节,

所以就选择了与“鞠”字形、

读音相近的“菊”来命名这种植物。

菊丛飞蝶图南宋朱绍宗

古人何顾独爱“菊”

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

“菊”最突出的特点是盛开在百花之后,

因此就显现出萧瑟秋风奈我何的气度。

比如历史上就曾有黄巾军首领

黄巢豪气万丈的“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诗句。

当然,若论古代爱菊、咏菊的圣手,

肯定非桃花源中怡然自得的陶令莫属了。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万古传诵的不朽诗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后世文人就常用“东篱”表示种植菊花的地方,也就是菊圃,例如宋代柳永《玉蝴蝶·重阳》:“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再如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花卉册页菊花明项圣谟

此外,元曲大家马致远由于仰慕千年前的圣贤陶渊明,还自号“东篱”,例如他的作品《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老正宜。”这个作品表达了戏曲家在经历了意气风发、求取功名的青壮年之后,中老年时归隐田园、追求恬淡闲适生活的意趣与理念。

“兰”这个字以前写作“蘭”,

上边的“艹”表示它的意思与花草有关,

下边的“阑”表示它的读音,

上下合在一起最初表示

一种气味芬芳的香草。

诗中之“兰”

例如周易》中“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意思是志同道合的言论,就像香草的气味一样令人愉悦;还有《楚辞》中“纫秋兰以为佩兮”,说的则是把香草编织在一起做成配饰。

后来,“兰”也指供人观赏的植物“兰花”,如剑兰、鹤顶兰、君子兰等。“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标志物,属于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孔夫子对它的评价是:“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他还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秋兰绽蕊图南宋佚名

借”兰“喻人

很显然,孔子对这种植物是青眼有加的,

他把兰花的盛开并不受环境和独处的影响,

并且还能营造环境同化他物的

特性概括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他借“兰”喻人,

更是把“兰”提升到了“君子”和“善人”的高度。

由于“兰”具有这么美好的含义,

所以许多包含它的词语意义也都非常美,

如“兰客”指的便是人品上佳的好友,

例如唐代浩虚舟《陶母截发赋》:

“原夫兰客方来,蕙心斯至。”

兰花明项圣谟

借”兰“喻人此”兰“非此”蓝“

而“蕙质兰心”表示的则是

女子心地纯净、本性善良、品行高雅,

例如宋代柳永《离别难·花谢水流倏忽》:

“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

虽然寓意美好,但是在日常使用中,“兰”却是很容易用错的一个字,有些人常常用它代替表示颜色的“蓝”。诚然,“蓝”在最初也表示一种称作“蓼蓝”的植物,但是,它后来由于那种植物具有染色作用而发展出来的“蓝色”意思反而更常用,例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比之下,“兰”却从来没有从植物的本源再发展出表示颜色的含义。因此,“兰”并不具备代替“蓝”的基础和条件。

承启斯文耕读传家

更多文化艺术、生活美学资讯,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wh/129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