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文化 >> 九九重阳感恩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万物源水祝福全天下老人重陽節快樂!並送上真誠的祝福:祝您重陽節親朋好友相聚來,喜上眉梢笑花開,長慈幼孝合家爱,好時好事好運來!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六大习俗1赏菊2登高3插茱萸和簪菊花4放纸鹞5吃重阳糕6饮菊酒诗词里的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李白《九月九日即事》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唐·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唐·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重阳节的历史渊源:
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
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最后一起来看看新中国开国领袖这首满满正能量的诗词作品吧,祝天下老人平平安安,健康相伴!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老年节”
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老年节”。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岁月匆匆,
无声流逝,
父母之爱没有终期,
无时或弛。
我们长大的同时,
他们却在老去……
今天,去陪陪父母,
或给他们打一个电话,
跟爸妈说一声:
“我爱你们!
万物源水时刻关怀你!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西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