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文化 >> 学术我们的礼学研究与未来的设想吴飞
我们的礼学研究与未来的设想
作者:吴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来源:原载《中国哲学年鉴》年卷
孔子二五六七年丙申九月十七日壬申
耶稣年10月17日
我们的礼学研究与未来的设想
蒙《中国哲学年鉴》给我这个机会来谈谈我们礼学研究的情况,倍感荣幸。我以为,目前中国学术界的礼学研究既处在一个非常难得的恢复期,又处在不知何去何从的摸索期和混乱期。
数年以来,经学研究逐渐得到各领域学者的重视,特别是礼学研究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领域,其中有这样几方面的因素和力量:第一,在现代中国学术界,虽然经学一直处在相当边缘的位置,但相关的古典文献研究从来没有彻底中断,这一条活的学脉构成了今天激活礼学研究的直接源头;第二,现代中国学术界的发展已经使很多学者越来越认识到,必须把传统的经学纳入到现代学科体系当中,否则就不可能全面继承中国的文化遗产,而礼乐文明又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第三,在对西方思想有了更多、更深入的认识之后,中国学者也能够对自身的文明定位有更多的自信,可以更全面、更系统地审视礼乐文明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独特位置;第四,中国社会文化对复兴国学的需求也刺激了对礼学的更全面研究。
近几年来,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相继成立了礼学中心,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浙江大学礼学研究中心继承了沈文倬先生的礼学研究传统,而沈文倬先生又是晚清民国的经学大师曹叔彦先生的及门弟子,所以浙江大学的礼学研究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正在编辑的《中华礼藏》也必然会对以后的礼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基础。彭林教授主持的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是近些年非常活跃的一个研究机构,其所申请的《仪礼》复原等几个重大项目,特别是召开的数次礼学研究大会,对于全国范围内的礼学研究有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新近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礼学中心方兴未艾,应该也会有所作为。
我们从年开始组织礼学相关的学术活动,到年正式成立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挂靠在北大哲学系下面,希望能够以此整合北大各个学科当中的礼学研究人才,成为一个跨学科礼学研究的支持平台。相对而言,北大的礼学研究最大的优势在于跨学科、人才多,可以在更丰富的层面上展开不同角度的礼学研究。本文就把我们礼学研究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当然,由于北大礼学研究分布在哲学、历史、中文、社会学、法学等许多学科,礼学中心虽然挂靠在北大哲学系,本文所谈的尚不能代表中心所有成员的想法,但可以看做是我们发起成立礼学中心时的一些思路,也希望用这个思路来与北大和全国各领域礼学研究的朋友们相交流和切磋,以推动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华礼乐文明的实质精神。
正在抄录的《丧礼郑氏学》
年,我研究中国自杀问题与家庭伦理的人类学著作《浮生取义》最后完稿,当时就感到,下一步应该北京中科医院白癜丸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wh/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