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文化 >> 故乡赣县赣县设区正式挂牌之前我们先说
故乡赣县之——吉埠
一点一滴我们在记录
以解身在海外的您的思乡之情
▼▼▼
吉埠镇简介
吉埠镇位于赣州市赣县东北部,距县城22公里。京九铁路、江兴公路、平江河穿境而过,村村通公路,80%村通水泥路。全镇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个村民小组,人口3.5万,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
历史变迁
明洪武年间,赣州水东红门楼王怀义迁平江河北侧,当时地名为吉溪,后因人多村大,有船泊码头,便有了埠的形态。自古五里一亭,十里一埠,河流两岸以“埠”命名的地名在赣南有很多。但吉埠名最为吉祥,缘于其码头宽阔、货物上下方便,圩市人烟稠密,交易繁荣,给人以吉祥之感,至清朝时吉溪改名为吉埠,码头遂得名吉埠,后吉埠码头之名衍至圩市名,再衍至乡镇名。
年解放前后,只有吉埠码头、吉埠圩,并无吉埠乡,当时的乡公所设在建节,即建节乡。年成立上游公社,旋改为吉埠公社,年分为吉埠、建吉两个公社,年合并为吉埠公社。吉埠境内地名多怪,如白枧、枧田、瑶村、建节、若内等地名均难解。阅读《赣县地名志》并结合地理考察,才有所解。白枧,公元年,吴永凤从福建厦门迁来吉埠圩西北15华里处的山下开基,此处地势开阔,风景优美,建村时人们认为吴永凤是白白捡来一个好地方,遂取名“白捡”,后谐音美化成“白枧”;同样含一个“枧”字的枧田名由则全然两个概念,清康熙年间,邓必先由福建几麻窝迁来吉埠圩北偏东13华里平江边开基,此村旁边的山形像犁田用的卷壁,中间是田地,遂得名“卷田”,“卷”与“枧”方言同音,演变为现名;若内,箬内的简写,因开基时山内箬竹多而得名;瑶村得名并不是因为村内有瑶族少数民族居民,而是因为村内原先有瓦窑得名窑灶脑,后简称为窑村,再谐音变为瑶村;建节一名最难解,村人茫然,地名志也没有记载,笔者实地到过建节,疑为村内溪涧急湍而得名。
吉埠境内人名内容丰富多彩。平江有十公里流经吉埠,其中枧田村整个被平江环抱其间,大有水之首尾隐匿不见之状,村后是巍巍麂山作屏障,风景秀丽如画。境内大溪村灌肠脑(村人告诉,这地名是古时兄弟打官司打出来的)有四棵数百年的巨樟,其中一棵七八人方可合抱,华盖遮天蔽日,竹林相依成片,鸟鸣不绝于耳,村内诞生了共和国第一批授衔的游好扬少将(其故事形成《毛主席扶我上战马》一文,并入选小学语文课本),还有年毕业于赣县中学、在美国创业的沈剑平博士,
此外,大溪芋头素有“贡芋”之说,每年重阳节后,大溪芋头畅销全省。
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好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wh/6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