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文化 >> 重阳节的由来与习俗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因九为阳数,日月并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据《三山志》载,福州九仙山(于山),是汉闽越王无诸重九登高的地方,无诸与汉高祖刘邦是同时代的人,比桓景早年。《八闽通志》载:“重阳,郡人率以是日登高,饮菊酒以延年,插茱萸以避邪。”据说,闽越王当年盛菊花酒的大石樽,清嘉庆年间还在于山,后来不见了,但仍有“九日台”遗迹可寻。
重阳节俗登高:重阳节登高习俗,从西汉一直流传至今。人们登高往往选择名胜古迹之地。福州登高的地点主要在于山、乌山、大庙山等。那时,大庙山有一块登高石,据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人称“天星落地”。每年重阳,通往大庙山的两条石阶路都被挤得水泄不通,这块象征“高升”的登高石边总会围满人,传说小孩在上面蹦跳之后,来年会长得更高。
▲于山风景区
▲乌山风景区
▲大庙山
放纸鹞(鸢):据说,放纸鹞源自青年桓景与费长房的故事。一次,桓景求费长房取除邪去瘟的药,走迷山路,后经鸽子引导,才找到费。后人为纪念此事,将纸糊的鸽子带到山上放飞,流传久了,就有了放纸鹞的习俗。旧时,放纸鹞的活动一般与登高同时进行。夜间带灯笼的风筝、系以响笛的风筝,风筝样式层出不穷并竞赛以高下为胜负。此外,福州方言中纸鸢的“鸢”与“殃”类似,因此有人放风筝时故意将线弄断,任其飘落他处,俗信能消灾避祸。
吃重阳糕(九层糕):吃重阳果的习俗由来已久,相传唐武则天在重阳节曾命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制成花糕赏赐大臣。至北宋,已出现重阳糕的名称。重阳糕品类繁多,各地不同。福州的为九层粿,又名九重粿,即粿有九层,中间夹七层糖色的一种特制糕点。月九登高,“高”和“糕”是谐音,因此九层粿,寓意节节高和登高消灾之意。
插茱萸: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白癫风能治吗中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wh/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