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张三营拨御面缘起疏误举正

发布时间:2018-5-15 15:15:47   点击数:

在光明日报社的官方网站光明网上读到了一篇来源承德日报,标题为《张三营:凝固在时光里的新生活》的文章,在其“古镇的味道”一章节,描述了古镇张三营的“拨御面”缘起故事。当然我更关心其故事相关人士的姓名,因为在搜集整理承德满族姓氏相关的历史资料故,可惜无所获,但发现了另一个小的疏误,今整理出来,留以备览。

先读其原文:据《承德府志》和《隆化县志》记载,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年),乾隆皇帝率文武百官、皇家子弟赴木兰围场狩猎,返程途经一百家子,住在伊逊河东龙潭山脚下的行宫里。当天下午,行宫主事周桐向随驾太监呈报皇帝用膳单,其主食为白荞面拨面,专请当地拨面能人姜氏兄弟为乾隆皇帝亲手制作,并从西山龙泉沟取来上好的龙泉水和面,以山鸡、鹿肉、野鸭、白蘑作卤。拨面和卤呈上后,御前太监将银碗盖取下,乾隆皇帝一见眼前的拨面洁白如玉,赛雪欺霜,条细如丝,又闻卤香扑鼻,入口一尝,既利口又有咬劲,顿开食欲,当即作诗一首“罢围依例犒筵加,施惠兼因岁无华。耐可行宫逢九月,雅宜应节见黄花。朱提分赐一千骑,文骑均颁廿九家。苏对何妨频令预,由来泽欲下遗遐。”还命太监赏赐姜氏兄弟白银50两。从此,拨面也就改名叫御拨面,每年作为贡品向皇帝进贡。一百家子白荞面也由此名声远播。

“拨御面”缘起故事里的姜氏兄弟资料需要乡野调查,关于行宫主事“周桐”在《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八旗通志》、《乾隆实录》等检索未见,实憾之。

倒是在《钦定热河志》(卷十六)中查到了这首乾隆御制诗,其标题为《重阳日张三营行宫赐蒙古王公及行围人并金币?有差诗以记事》。全文为:罢围依例犒筵加,施惠兼因岁无华。耐可行宫逢九月,雅宜应节见黄花。朱提分赐一千骑(一千二百猎骑奉?成数耳),文骑均颁卌(xì)九家(俗所谓四十九家王子者也)。苏对何妨频令预(是日哈萨克使者亦预宴),由来泽欲下遗遐。

显然“拨御面”缘起故事所引用之诗即是《钦定热河志》的这首诗,只是文字稍有出入罢了。经查《承德府志》卷首七中亦有此诗,与《钦定热河志》同。可见某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木兰秋狝结束后,乾隆皇帝在张三营依惯例赐宴王公,就《钦定热河志》记载则为随行猎骑余,蒙古王公49家众,这天就连哈萨克使者也在宴请之列,盛况空前。

巧的是,在《钦定热河志》中还有乾隆帝的另一首次韵诗,也与张三营有关。其为《至张三营行宫赐宴诸蒙古叠?丁丑旧作韵》,全文为:示远围期两日加,罢围依旧见黄花。曦迎暖谷人披袄,雪点晓峰树戴花。自为驰驱聊布惠,可知中外总为家。洛那有宴仍教预(丁丑赐宴哈萨克陪?臣亦通预),嘉彼鳞流仰集遐。

由上可知,显然这首“叠丁丑旧作韵”即指的是《重阳日张三营行宫赐蒙古王公及行围人并金币?有差诗以记事》。那么,问题就来了,丁丑如果指的是纪年,乾隆帝丁丑年则指的是乾隆二十二年,绝不是“拨御面”缘起故事的乾隆二十七年。经查万年历乾隆二十七年九月九日,即壬午年庚戌月戊辰日,年10月25日,与传说的拨御面故事时间上不符。如果是月,也不会是乾隆二十七年之事。再查乾隆四十一年的重阳节为丁丑日,即年10月20日,为丙申年戊戌月丁丑日。

对照诗意,这两首诗不是一年内完成的,“示远围期两日加,罢围依旧见黄花”,“依旧”二字所指,显是先后在两个木兰秋狝后所作。通过查找《乾隆实录》发现在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二十七年,均有哈萨克使臣赐食记载。

《乾隆实录》卷五百四十六中记载了二十二年九月事,有相关“哈萨克使臣”随从行围、赐食之记载,侧面印证“重阳日”这首诗是发生在乾隆二十二年。如“哈萨克阿布赉使臣亨集噶尔、乌穆尔泰、都楞、阿兰扎、阿布赉之弟阿布勒比斯使臣塔纳锡、伯克奈、赍表入觐行礼。赐使臣等、及扈从王大臣等宴。”、“命哈萨克使臣亨集噶尔等、随从行围。”、“赐扈从蒙古王公台吉兵丁、及哈萨克使臣等食。”《乾隆实录》卷六百七十中记载乾隆二十七年也有相关“哈萨克使臣”赐食记载,但并没有记载随从行围。“拨御面”缘起故事,或将发生于乾隆二十二年的事情,错认为了乾隆二十七年。

综述,乾隆二十二年九月九日重阳节,乾隆帝在张三营行宫赐宴并作了诗《重阳日张三营行宫赐蒙古王公及行围人并金币?有差诗以记事》。那么《至张三营行宫赐宴诸蒙古叠?丁丑旧作韵》这首诗又是何时所作呢?则需要更多史料佐证,非吾本业,以待方家。

赞赏

人赞赏









































有治好白癜风的患者吗
刘云涛做客CCTV品牌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wh/82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