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亲们,知道惠安县和惠安二字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9-1-29 17:05:20   点击数:

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素有“海滨邹鲁”、“雕艺之乡”、“建筑之乡”、“渔业强县”、“食品工业强县”之美誉。

  历史沿革   汉属会稽。唐属武荣州,开元八年(年)属晋江县。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年)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取“以惠安民”之义称惠安。首任知县崔知节。相传初置县时,陈震卜地在螺山之南建县治,迁五代时灵安王张悃之坟于县东南的青山,螺山负邑,又城形如“螺狮吐肉”,故县城称螺城,简称“螺”。置县时,设崇武、崇善、城山3个乡,下辖太康、守节、礼兴、民安、平康、归化、祥符、尊贤、崇德、民苏等16个里,共66个铺。庆历八年(年)改为18个里,仍以3个乡管辖。元代元贞(-年)年间,改为文质、行满、忠恕、信义4个乡,仍辖18个里(其中文质乡4个里、行满乡5个里、忠恕乡4个里、信义乡5个里);下辖35都,合城区在坊共36都。明沿元制。至嘉靖(-年)年间因倭寇劫掠和兵、疫连年,户口减耗,有些都随宜合并,缩减为30个都(含在坊),下辖80图;每图10甲。清初“迁界”,濒海居民移入内地,东南地区的图、甲十减六七。康熙二年(年)改里为铺,全县设68铺(其中县治内8铺)。

  民国初废“府”设“道”,惠安县隶属厦门道。民国16年(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各县公署改为县政府,惠安县直隶福建省政府。民国22年(年),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4省,惠安县隶属“兴泉省”;同年“闽变”失败后,南安县仍直属福建省政府,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区署在同安)。民国23年(年)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区署在同安,年移永春,年移泉州)。

年8月23日惠安县解放,9月5日惠安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于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年9月改属晋江区专员公署。年隶属晋江专区(年改称晋江地区;年“地改市”,改称泉州市)。年,惠安县面积.9平方公里,人口万,辖17镇2乡:螺城镇、崇武镇、东岭镇、东园镇、黄塘镇、净峰镇、螺阳镇、洛阳镇、山霞镇、涂寨镇、辋川镇、张坂镇、南埔镇、后龙镇、山腰镇、涂岭镇、埭港镇、百崎回族乡、小岞乡,县政府驻螺城镇。年,惠安县析置泉港区(县级)。将惠安县的山腰镇、后龙镇、南埔镇、涂岭镇、埭港镇划归泉州市泉港区管辖。年,撤销小岞乡,设立小岞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惠安县辖15个镇、1个民族乡。年,惠安县辖螺城、螺阳、黄塘、紫山、洛阳、东园、张坂、崇武、山霞、涂寨、东岭、东桥、净峰、小岞、辋川15个镇和百崎回族乡。年6月,惠安县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百崎回族乡及惠南工业园区一起委托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惠安县辖螺城、螺阳、黄塘、紫山、崇武、山霞、涂寨、东岭、东桥、净峰、小岞、辋川13个镇,共11个社区,个行政村。

  县名由来   惠安县名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清嘉庆《惠安县志?轶事》记载,一说由于惠安境内的岳神封灵惠王,青山公张悃封灵安王,分别取其“惠”与“安”合为“惠安”;另一说源自北宋端拱二年(年),登陈尧叟榜进士的崔拱有两个儿子,分别名为“惠”和“安”,县名因此而得。然而,据考,岳神和张悃受封时为宋景炎元年(年),惠安建县已经二百九十多年;而崔拱的两个儿子的名字分别是“正则”、“丽则”,况且他成名时,已是建县七八年后的事。因传说中青山公张悃墓中得铜牌所志“太平兴国间,古县移惠安”句,故有人认为县名是固有的。还有人认为,“惠安”二字是从《四书》中的“其养民也惠,君父之所安也”拼合而成的。此二说至今未能有确据让人信服。明代《福建郡县释名》“惠安县”条说:“宋名,本晋江县地,太平兴国中洪进纳土析置惠安,安民则惠之义也。”年,洪满聪先生在《惠安县名初考》中指出,“安”字与泉州一府五县的地域性名称相适应(如南安、安溪、同安等),“惠”字投合当统治者的口味(如皇帝颁赐谥有“忠惠”、“襄惠”等)。此种看法较为科学和适顺历史。县地名办则取之于“以惠安民”。 惠安民风古朴,具有中原传统和地方习俗互相结合的特色,雅俗共赏。   ●过春节,道恭喜。此外上元节(元宵节)也是大节日,家家挂花灯,小孩提纸灯,漫村转,口里喊着:“状元游街灯”,跳火盆,欢宵达旦

  惠女服饰

 ●人日(“七元节”或“众人生”),农历正月初七。当日早晨,备糖茶、线面祀神,并取菜、果七种调薯粉作羹,名“七宝羹”,或煮全蛋、线面,合家大小共食。   ●天公生(“玉皇大帝”的生日),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老百姓准备各类祭祀用品(水果、鸡鸭等等)祭天,出外打工的惠安人都会过了这一天才会出远门,各种工厂,店面也大部分是在过了这一天正式结束春节放假,正式上工。   ●清明节,春祭敬祖,踏春扫墓烧纸钱,寄托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   ●五月节也就是端午节,这时是黄梅季节要过渡到暑天,家家户户都做粽,俗称“补天”,以祈求不再下雨;在乡村,这一天要龙头“采莲”,村民们唱“嗦莲”的采莲歌,边唱边走,绕完全村,以此祈求丰收和健康。   ●做“七娘妈生”,即七夕,起源于“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这一天家家要摆纸轿、胭脂盒、花粉,拜七娘妈,以求庇佑。是一年中很浓重的一个节日。   ●普渡日,就是中元节。农历七月十日起,历时一个月,分铺分区祭祖先、设宴席、演戏、请客,最后一日再烧灯,摆些菜碗,喜庆结束。   ●中秋节,惠安人过中秋节的热闹程度仅次于“上元”。这时秋高气爽,又是收成季节,妇女们就买月饼,蒸煮炸甘薯、芋头,小孩们则到处捡砖瓦片造塔仔,当月满天心,家人团聚赏月、吃饼、或搏“状元”饼,而小孩子分到月饼后,就结伴去拜他们造的塔仔公。这一夜,许多人都围在一起品茶、吃饼、赏月,有的则在海边悠然地吹奏南曲,很有雅趣。   ●九九重阳节,登高远足,亲人团聚,其乐融融,是一项很有诗意和人情味的活动。   ●冬至,就是冬节。用糯米粉搓丸或做成鸡、鸭、狗、猪、羊、牛六畜的模样蒸煮,还举行隆重的冬祭。   ●尾牙是闽南的传统风俗。“牙”在古代是指军中的军旗,出征前祭旗叫“祈牙”,后来这一祭拜形式被商家学来,在每年的农历12月24日、26日这几天宴请员工,称为“尾牙”。   ●做“年兜”。在除夕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除尘”贴春联,备办年货,蒸糕,还要送神。除夕当夜,家人团聚点灯到天明守岁,到半夜12点整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送旧迎新。

请扫描下面







































金扬沙银屑胶囊
白癜风治疗医院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wh/91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