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初一史地政生提纲

发布时间:2019-4-24 10:49:47   点击数:

初一道法

初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1课:迈开中学步伐★★★

★1.我们带着憧憬和期盼,开始了新的学习和生活。(课本第1页)

★2.初中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我们的身体将迅速成长,我们的知识将不断丰富,我们的能力将快速提高。初中阶段是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基础的重要时期。(课本第1页)

★★★3.进入新集体,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课本第6页)

答:(1)进入新集体,要努力适应新环境,主动与同学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快融入集体之中;

(2)要尊敬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3)要团结同学,互相帮助;

(4)要主动承担班级工作,努力发挥和展现自己的才能。

★★★4.创建优秀的班集体的意义?(课本第6页)

答:(1)优秀班集体有利于我们良好品德的形成;

(2)有利于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3)有利于我们发展特长,陶冶情操;

(4)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简答题:5.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课本第6页)

答:(1)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团结一致,互相帮助;

(2)需要遵守集体纪律,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3)需要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各尽所能,发挥所长,为集体做贡献。

第2课:开启青春梦想★★

★1.青春期是由童年、少年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时间一般为十岁至二十岁之间。(课本第10页)

★2.青春期身体外型的变化有哪些?(课本第10页)

答: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等都在加速增长,性机能也在逐渐成熟。

★3.青春期心理的变化有哪些?(课本第11页)

答:(1)我们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同时也渴望自主;

(2)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不愿意别人强迫,但有时又容易冲动;

(3)我们希望他人理解,但又害怕暴露内心世界;

(4)我们渴望社会、学校、父母能像对待成人一样信任、尊重我们,但同时我们的社会阅历和知识经验又相对欠缺。

★★4.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一系列变化都是正常的。(课本第10页)

★★5.我们如何看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课本第12—13页)

答:(1)对于生理上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坦然正视、转移目标、以内补外等方法接受和欣赏自己,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身体发育是不同的,有早有晚、有快有慢。我们不仅要学会悦纳自己的变化,还要尊重他人的发育节奏。

(2)青春期心理充满了矛盾,这些矛盾心理都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现象。面对这些矛盾,我们可以通过寻求父母、老师、同学及朋友的帮助,运用自我调节的方法加以解决。

第3课:快乐学习★★

★1.我们要了解每门学科的特点及适合的学习方法,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1.如何做到主动学习?(课本第16页)

答:(1)主动学习要求我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

(2)正确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

(3)自觉、独立地制定学习计划,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等。

★★2.如何正确看待学习压力?(课本第18页)

答:(1)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2)没有学习压力可能使人失去动力,停滞不前;

(3)过度的学习压力会使人陷入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潜能的发挥。

★3.如何正确看待考试焦虑?(课本第19页)

答:考试焦虑是我们对学习和考试具有自律性和责任心的一种表现。

考试有些紧张是正常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积极的。

(1)它是对自己学习、教师劳动、家人关怀负责的一种表现;

(2)是对父母养育、师长教诲感恩的一种表现;

(3)是尊重他人劳动、尊重自己劳动的一种表现。

★4.好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课本第20—22页)

答:(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会学习的第一把金钥匙。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会学习的第二把金钥匙。

(3)掌握科学的方法是学会学习的第三把金钥匙。

第4课:多彩的生命★★

★1.生命是地球的恩赐。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依赖于地球的独特环境。地球因生命而美丽。(课本第25页)

★2.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都会或快或慢地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课本第25页、27页)

★3.人类来自于自然,依存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课本第25页)

★4.生命是顽强的,但也是脆弱的,它需要关爱与呵护。(课本第28页)

第5课:宝贵的生命★★

★1.地球上的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生命都有其独特之处。(课本第30页)

★2.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和精神生活,各不相同的人组成人类社会,由此人类社会也变得丰富多彩。(课本第31页)

★3.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个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人生价值各具特色,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存在感到喜悦,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而自豪,什么时候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课本第32页)

★4.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课本第33页)

★5.生命是不可重复的,不管是伟人还是普通人,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生命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生命无比宝贵,我们必须倍加珍惜。(课本第33页)

★★6.我们如何做到尊重生命?(课本第34—35页)

答:(1)尊重生命,首先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尊重。

(2)我们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善待他人的生命。

第6课:永恒的生命★★★★★

★1.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的价值是无限的。(课本第36页)

★★★★★2.如何衡量生命价值的大小?(课本第36页)

答:(1)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贡献中。

(2)生命价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每一天能否好好地活着,更取决于生命过程的付出。付出使人快乐,使人充实,使人高尚。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课本第37页)

★★★★★3.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能脱离他人与社会而存在。人生价值的实现,应该同社会的需要和发展统一起来。(课本第38页)

★★★★★4.生命的价值要靠行动实现,必须一点一滴地创造。生活中的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闪烁着奉献的光辉,体现着生命的价值。(课本第39页)

第7课:我是谁★★★

★1、认识自己的必要性?(课本第42页)

答: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像探宝一样认识自己。

★★★2、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是什么?(课本第44页)

答:(1)认识自己的优势,才能理智地规划人生道路,并向着正确目标前进;

(2)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

   正确认识自己是人生正确定位的前提,是拥有幸福生活的基础。

★★★3、如何认识自己?(课本第45页、46页)

答:(1)认识自己,首先要做到客观、全面。

(2)认识自己,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4、认识自己的方法有哪些?(课本第47页)

答:(1)可以通过对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

(2)可以通过与他人对比来认识自己,

(3)可以从他人的态度和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4)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来认识自己。

第8课:做最好的自己★★

★1、每个人都具备各种各样的潜能,有时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的潜能,有时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课本第49页)

★★2、如何发掘潜能?(课本第52页)

答:(1)自己的内心要有更好的“自我”形象,通过自我鼓励,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2)发掘潜能,要敢于面对失败,突破惯性思维模式,在实践中创造;

(3)发掘潜能,还需要保持积极情绪,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

第9课:创造新自我★★

★1、职业理想是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与对要达到成就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理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本第55页)

★2、劳动是我们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课本第55页)

★★3、如何树立职业理想?(课本第57页)

答:(1)树立职业理想,要求我们首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树立职业理想,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考虑社会需求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4、理想如何实现?(课本第59页)

(1)需要个人的不懈努力:A.实现理想,需要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而客观地评价自己,面对现实,塑造自己;B.要科学设计自我,用远大的理想,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指引自己前进的方向;C.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管理自己,激励自己;D.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创造新的记录,超越自我,从而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2)理想的实现也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和其他人的支持与帮助。

第10课:情绪万花筒★★

★1、什么是情绪?(课本第63页)

答: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取决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从某种程度上,人的情绪还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看,情绪是人心灵世界的“窗口”。

★2、快乐、悲哀、愤怒、恐惧是人最基本的四种情绪。(课本第63页)

★3、人的情绪具有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周围的人。(课本第64页)

★4、我们应学会在适当的场合、用合理的方法表达情绪。(课本第64页)

★5、初中生的情绪特点:丰富又强烈,而且起伏变化大。(课本第66页)

第11课:做情绪的主人★★★

★1、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有怎样的影响?(课本第69页)

答:有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正常水平的发展起到促进、增力的作用,这就是积极情绪。

有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有阻碍、减力的作用,这就是消极情绪。

★2、排解消极情绪的方法?(课本第70页)

答: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向好朋友倾诉、大哭一场、做运动等合理方式。

★★★3、主动控制情绪的方法?(课本第72页)

答:采取自我暗示、自我激励、换角度想问题等适合自己的方法。

★★★4、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就是面对事件时能跳出事件本身,转变立场,转换角度,看得更长远,进而平和,放下不适,从容应对现实,积极解决问题。

第12课:让生活充满情趣★★

★1、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情趣源于兴趣,是一种较稳定的追求。(课本第76页)

★2、培养正当兴趣的意义?(课本第78页)

答:正当的兴趣有助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有助于调节和控制我们的情绪;反之,不正当的兴趣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3、什么是情趣:情趣指志趣、志向或情调趣味。情趣有高雅、庸俗之分。(课本第79页)

★4、培养高雅情趣的积极意义?(课本第80页)

答:(1)高雅的情趣促使人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人修身养性,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身心健康;

(2)高雅的情趣能拓宽人们学习和生活的领域,发展人的想象力,使人充满活力,有助于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

(3)高雅的情趣催人上进,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人的修养水平,使人道德高尚,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

★5、如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课本第81页)

答:(1)离不开科学、文明、丰富的文化生活,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快乐的集体生活。

(2)要善于发现、感受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的美好事物,要将兴趣与与自己的理想追求相结合,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13课:规则成方圆★★★

★★1、共同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制约。健全的规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第85页)

★★2、什么是规则?

答:所谓规则,是大家共同认可或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可以做的事情应该如何去做。

有些规则是正式的成文规定,如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体育比赛规则等,一旦违反,会受到强制性的惩戒;有些规则是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范,如社会道德和风俗习惯,一旦违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3、规则的作用?(课本第87页)

答:规则约束我们,规则页保护我们。

(1)规则确定人们为人处世的界限,可以避免和化解人们之间的冲突,保证良好的社会秩序;

(2)规则可以增加人们的相互理解,促进社会和谐;

(3)规则可以促进人们的合作,推动社会进步。

★★★4、遵守规则,应高扬道德的旗帜,严守法律的底线。(课本第88页)

5、遵守规则,贵在自觉,难在自觉。一个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凭着高度自觉,不做任何违背法律法规、道德信念、做人规则的事,是具有正义感的外在表现。(学会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培养树立规则意识)(课本第89页)

第14课:揭开法律的面纱★★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课本第92页)

★2、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有哪些不同之处?(课本第92页和93页)

(1)从制定上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2)从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上看,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等)保证实施。

(3)从适用范围上看,法律在社会范围内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的强制性约束力。

★3、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课本第94页)

★4、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课本第94页)

★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本第95页)

答:(1)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自由,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不受歧视。

(2)公民都应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包括任何人违法犯罪,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6、法律与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法律无处不在;法律无时不在。(课本第99页)

★7、法律的作用:(课本第99-页)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法律倡导正确行为,告诉人们可以怎样行为,应该怎样行为或不应该怎样行为。

(2)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以公平和正义为基础,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8、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是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课本第页)

★9、什么是违法行为?(课本第页)

答: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其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主要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这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也称犯罪。

★10、“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良行为习惯不仅危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让我们的人生失去光彩,还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课本第页)

★★11、青少年如何能预防违法犯罪?(课本页)

许多违法犯罪的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风气开始的。

(1)青少年要擦亮自己的双眼,警惕不良思想的浸染,及时改正不良习惯。

(2)从小事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注意加强道德修养,严于律己,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初一历史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1.北京人: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时间: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化石:牙齿、头骨、下颌骨、用火灰烬层中有石块、兽骨、树籽、果核。

获取食物的方式:采集和狩猎。生活方式:群居,共同劳动,分享食物。

*特征:脑容量比古猿多,比现代人少,可以直立行走,会制造工具、会用火。

*意义:为研究古人类的演化及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原始居民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相同

原始农业出现、原始畜牧业出现、定居、建房制陶、共同劳作

时间

距今约年

距今约年

遗址地点

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

黄河中游的陕西西安

种植作物

水稻

生活用具(陶器)

黑陶、灰陶……

彩陶(红底黑彩)

房屋类型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产生差异的原因

自然环境不同

原始农业产生:约1万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原始农业产生的标志:种植农作物,如水稻、粟,有农业生产工具如骨耜、骨镰、石磨盘等

原始畜牧业产生的标志:饲养猪、狗等家畜

*定居的原因:原始农业的产生为人类定居提供了物质条件。

3、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中反映的历史信息:原始农业出现、手工业的出现,如纺织。反映了中华民族先民的生活。

第二单元夏、商、周的更替

1.早期国家产生:夏的建立(前,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早期国家制度发展:商、周。

2.商汤灭夏,商建立(前),盘庚迁殷(安阳殷墟,世界文化遗产),我国迄今为止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叫甲骨文。商朝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是中华早期文明的代表。

3.武王伐纣(前6,牧野之战,文物证史:利簋)后西周建立,西周灭亡(前,周幽王,典故:烽火戏诸侯)

西周的重要制度为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室亲族、功臣、古代先王后代,受封者享受爵位、土地和人民,对周王的义务为效忠、镇守疆土、交纳贡赋、随周王作战。主要封国:齐、鲁、燕、宋、卫、晋等;作用:前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文物证史:克罍、“康侯”青铜斧等)

4.东周(前-前),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此时周王室日益衰微,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齐桓公(第一个)、晋文公(晋楚城濮之战——文物证史:春秋子犯和钟)、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尝胆);战国时期的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主要战争:齐魏(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

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国纷纷自立为王,分封制逐渐瓦解,各国为适应发展,进行改革;经济上,铁器牛耕,粮食产量提高,荒地开垦增多;军事上,战争频繁,规模变大,兵种由车兵变为步兵骑兵,作战方式也发生变化等;思想文化上,老子孔子(春秋)与百家争鸣(战国)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强调对立转化,比如“祸福相依”;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作为教育家的体现: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作为思想家的体现:仁、礼

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在新的变局中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纷纷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学术主张,史称“诸子百家”,其中最主要的是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这些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驳,形成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墨翟,兼爱、非攻)、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道家(庄子、庖丁解牛、越俎代庖、邯郸学步)、法家(韩非、严刑峻法)

6.为更好的应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变化,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针对上述社会问题,商鞅变法内容:奖励开垦荒地、奖励耕织(适应铁器牛耕);奖励军功(适应战国战争需要)、推行县制(适应分封制瓦解需要)。商鞅变法的作用:加强了秦国国君的权威、促进了秦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秦军战斗力增强,对外战争中不断取胜;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1、秦始皇:(P34-37)秦王嬴政公元前年统一全国,建立秦朝,都咸阳。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总览全国军政大权,自称“朕”,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管行政;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太尉:负责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他统一文字为小篆、货币为半两钱、颁行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器;他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为防范和抵御匈奴),拓南疆(进军岭南,为转运粮饷开凿灵渠)。

2、大泽乡起义:前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口号是“伐无道,诛暴秦”。

楚汉争霸,项羽失败,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文帝景帝节俭爱民,减轻赋税西汉前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3、汉武帝:思想上: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主父偃建议“推恩令”),经济上:改革财政(统一铸“五铢钱”)、农业上:三脚耧车和代田法,发展生产,军事上:北击匈奴,开疆拓土;达到了“大一统”的局面。

4、西域:主要指今天的新疆地区,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虽未达到预期目的,但增进了对西域的了解;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造纸术的传播,佛教的传入都和丝绸之路有关系。

5、丝绸之路:路线图

6、光武中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为汉光武帝;杜诗发明冶铁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0多年。

7、东汉外戚、宦官专权:原因:东汉中后期皇帝大多年幼即位,后果:朝政日益腐败,政治黑暗、社会混乱。

8、佛教和道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由大月氏使臣口传佛经,传入中国内地。传入后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扶植和提倡;道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尊奉老子为教主,相信通过修炼可以长生不老。

9、《史记》:作者司马迁,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目录中有本纪,列传,世家等,所以称为纪传体,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造纸术:西汉发明的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11、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代表作《伤寒杂病论》,被尊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被誉为“神医”。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意义

官渡之战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曹操—孙权刘备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1)远道而来,将士疲惫;(2)北方士兵不习水战;(3)水土不服,军中流行疫病;(4)新投降的荆州水军人心不稳:(5)孙刘联军战术正确。(6)北方被破坏的经济还没有恢复,曹操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其他……

3.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起止时间

建立者

统治区域

经济发展

-

曹丕

黄河中下游、淮水

屯田、兴修水利、翻车

-

刘备

西南地区

政治、农业、丝织、少数民族关系

-

孙权

江南东部地区

造船、海外贸易

4.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图

5.北民南迁

北民南迁的原因:北方战乱不断,土地荒芜,民族隔阂严重。江南社会环境比较安定。

北民南迁的目的地:益州、荆州、扬州

北民南迁的影响:增加江南地区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经验、农作物,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文化的进步。

6.南方经济开发

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

(1)农业:长足进步。开垦土地,出现湖田,耕地面积增加;使用铁犁和牛耕,使用粪田、绿肥,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兴修水利。

(2)手工业: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手工业包括丝织、冶铸、造船、制瓷、造纸、制盐、制茶。

(3)商业:非常兴盛。对外贸易频繁;出现工商业城市,如建康;有专门的集市如谷氏、牛马市、鱼市、菜市

南方经济开发的原因:

(1)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2)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

(3)北民南迁的影响:带来了劳动力、耕作技术和经验。

(4)社会环境:比较安定。

(5)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

7.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发展,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汉化内容

具体措施

迁都

由平城迁都到洛阳

政治

整顿吏治,实行俸禄,严惩贪官污吏

服饰

禁胡服、穿汉服

语言

禁胡语,学说汉化

姓氏

改用汉姓

血缘

鼓励鲜卑人与汉族人通婚

社会生活方面:北方民族的胡饼、胡服、胡床日益流行。胡乐丰富了中原传统音乐。

8.祖冲之,南朝科学家,求出圆周率在3.和3.之间,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

9.贾思勰,北朝农学家,著述《齐民要术》,这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著作,也是一部既有科学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

10.农历:按照月亮圆缺来划分月份,安排“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故城农历。根据农历制定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11.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书圣”,草楷结合的行书,风格独特,端秀清新,姿美潇洒。代表作《兰亭序》,风格“遒媚劲健,绝代更无”,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初一生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认识生命

一.生物的特征:(考点:能够判断是否生物)

1.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4.遗传与变异;

2.新陈代谢;5.应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3.生长、发育、繁殖;

二.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李时珍发现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

弗莱明修订“本草纲目”

罗伯特·胡克植物生长发育的绝大部分物质并非来自土壤

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普利斯特里命名“细胞”

海尔蒙特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三.植物根据外形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______、______、爬行动物_、______、______;

四.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真菌;真菌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条件包括_______因素、_______因素;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内,共同生存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在的环境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

第二章生物学研究方法

一.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考点:能根据原则对所给实验进行修改)

1.观察法

2.实验法: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设计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②设置对照组;③多次重复实验减少误差

二.显微镜

1.结构与功能:目镜:放大物象;物镜:放大成像;粗、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操作

1)物像放大倍数=X

视野特点: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单个细胞体积越)

2)成像特点:显微镜呈,上下左右都相反;

3)视野中污点的判断与处理原则:移动某个结构A,污点动了,说明污点在A上。

例如:先移动载玻片,不转动目镜,假如污点动了,那说明污点在上;若污点没有动,轻轻转动目镜,这时假如污点动了,说明可能在上;若污点还是没有动,那说明污点很可能是在上。

4)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的边缘黑而粗、中间较亮,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细胞则不具有这些特征。

第三章生物体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

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制作细胞临时装片,使材料(标本)透光的三种方法:切片、涂片、装片。

制作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洋葱鳞片表皮细胞:擦-滴(清水)-取-置-盖-染(碘液)

番茄果肉细胞:擦-滴(清水)-取-置-盖

口腔上皮细胞:擦-滴-取-置-盖-染(碘液)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说出基本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保护,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

:内含多种细胞器,[如(光合作用),线粒体,液泡]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作用)

:含遗传物质,控制遗传变异(多莉羊的诞生)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说出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支持、保护,与透过性无关

:光合作用,转化并储存光能

:内有细胞液,储存营养

植物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三.绘制细胞结构图

考点:参照显微镜下的细胞能够绘制出细胞图,规范绘图(图中细胞结构、名称、图片名称)

如:洋葱鳞片叶表皮、植物根尖某种组织细胞、番茄果肉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

四.细胞生长、分裂、分化(考点:根据图示判断生理过程)

1.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的现象。

2.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数目增多。过程: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后分裂。

3.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差异的过程。结果是细胞种类增多,形成不同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第二节生物体

一.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植物体

植物5种组织

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营养组织

分生组织

机械组织

功能

保护

运输

制造、储存营养

分裂

支持

举例

洋葱、叶片表皮

叶脉

叶肉、果肉

根尖

叶脉

植物的

6种器官

营养器官

生殖器官

果实

种子

功能

吸收水分、无机盐

输送水分、无机盐、营养物质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繁殖后代

二.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人体(判断不同的结构层次)

人体的4种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功能

保护、分泌、吸收

营养、支持、连接、保护

收缩、舒张

感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第四章生物的营养

第一、二节植物的营养(自养)

一.植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和(氮、磷、钾的作用),

1.植物吸收水和矿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其中吸收水和矿物质最活跃的部分是。

根尖的结构

细胞结构特点

功能

成熟区

细胞分化成熟,形成不同组织(导管)

有根毛,大量吸水的区域

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伸长区

体积大,纵向方向伸长,伸长最快

生长迅速,吸收少量水分和矿物质

分生区

体积较小,排列紧密,分裂能力强

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冠

体积较大,排列不规则

保护

2.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浓度,细胞。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浓度,细胞。

三.有机营养物质的制造——光合作用(此部分实验是重点)

1.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叶片的结构)

叶片各部分结构

位置形态结构特点

功能

表皮

上表皮

一层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

最外面具有透明而不透水的角质层;

表皮细胞分布有气孔

透光、保护、防止叶内部水分散发;

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发的门户。

下表皮

叶肉

(营养组织)

栅栏组织

靠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

细胞圆柱形、排列较整齐。

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海绵组织

靠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少;

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

叶脉

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细胞形态管状;

与叶柄、茎的输导组织连通。

支持、运输

2.光合作用(实验是重点!重点!重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除去叶绿色(脱色,隔水加热);漂洗,检验(淀粉遇变蓝)。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利用,将转变成等有机物,同时释放出的过程。

光(条件)

二氧化碳+水——————————→淀粉(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场所)

(原料)(产物)

2)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实验)

第三节人和动物的营养(异养)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无机营养——水和无机盐;有机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消化:食物中大分子物质(_____、_____、_____等),在(________)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中的大分子→小分子):

口腔初步消化(磨碎;唾液消化淀粉)→胃(蠕动;胃液初步消化)→小肠(蠕动;肠液、胰液和胆汁彻底消化糖类、、)

2.食物的消化:人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道组成。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小肠适于吸收功能的主要特点?、、、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第四节其他生物的营养

1.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摄取营养来维持自身正常

生命活动的营养方式。营寄生生活的生物称为寄生生物;被寄生的生物称为或。

寄生现象:蛔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细菌寄生在人体或动植物体内,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绿色植物的茎杆上。

2.腐生:生物从或里吸收营养,维持自身正常生命活动的营养方式。

腐生现象:馒头表面长出霉菌,朽木或树干上长出蘑菇等。

初一地理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wh/95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