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闲坐说诗2

发布时间:2020-11-14 3:46:42   点击数:

还是接着上一篇的内容继续来谈对于几首小诗的理解。

渡荆门送别

李白

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像

李白就是李白,胸中豪情万丈,即使是冠以“送别”的诗仍旧写得大开大合,毫无伤感之态。这首诗是李白早年出蜀时的作品。此时作者初出茅庐,对自己未知前途的充满幻想,心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定能在这盛世干出一番丰功伟绩。作品中不但没有伤感,表现的反倒是出蜀时的一种兴奋之态,看山看水都跟蜀地不同,很是欢喜。

首颔颈尾四联依次起承转合。首联“渡远荆门外”照应题目“渡荆门”,“来从楚国游”是说告别蜀地来到了荆楚大地,起。颔联写景,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峦消失在身后,长江水注入了眼前广阔无垠的原野。承接上一联,承。颈联写景,月亮把影子投在长江水面上,就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面明镜;天边簇拥而来的云气就像那海面上楼台倒影一样新奇美妙。视野一转,转。尾联抒情,在这千里之外的楚地风景虽说迷人,是前所未见,心里仍对故乡水充满怜爱感激之情,因为长江水一直随我而流送别至此。内容贴住了题目中“送别”。合。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又是一首看似非常简单的诗歌。是的,这首诗应该是每个人最早背会的唐诗之一。也因为最早背会,感觉很熟悉,所以相信很多人都没有仔细品味这首诗的每一个字,就好像在生活中我们也往往忽略了那些最平常、最普通的瞬间、细节一样。

“谁让瞬间像永远”,诗人的任务就是借助语言,捕捉意象,还原转瞬即逝的感觉使之永远。并且,高明的诗人除了能恢复自己瞬间的感觉外,还能让别人也身临其境,发现自己的感觉,这种现象即作者读者之间的共鸣。

说回这首诗,意思实在很简单。诗人在暮春的清晨从酣睡中醒来,听着窗外的鸟鸣声,心想今天一定是个好天气,鸟语花香风和日丽。但是转念一想,昨晚半睡半醒之际好像听到屋外风雨大作,此时,经过的一夜的风吹雨打,想必花也落了不少吧。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两个作品内容很相似,都是生活中非常稀松平常的瞬间,经过诗人的点化便永远的留在了人类历史的记忆中。这样的瞬间,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只是我们没有想到或没有办法将其定格下来。

这首诗属“独语体”,即诗人自言自语。一个人平时习惯自言自语容易被人当成神经病,但这种思维上的独语是与自我的对话,也不是完全没意思的。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是其代表作。过,意为拜访;故人为老朋友。诗题的意思也就是去老朋友家做客。

古诗承载着我们中国古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情感表达,喜欢古诗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对业已逝去的家园的乡愁,吟哦诗句,仿佛置身其时其地,让人心旷神怡,这也可以说是除了应考之外我们读古诗的另一种意义。

本诗在内容上是沿着时间的顺序展开的。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食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接到邀请诗人便欣然答应随即赴约。可想而知,在途中诗人心情一定是极其畅快的,因马上就要见到久违的老友而显得有点迫不及待。终于到了村头,映入眼帘的是环抱村庄的绿树和远处高低起伏的青山。接下来省略其余,直接写到了诗人与身为农民的老朋友坐在屋子里打开窗户,面对打麦场和菜园一起拉家常,谈的当然不是诗赋而是农事。最后他们约定等到重阳节的时候,诗人还要再来拜访,两人一起喝酒赏菊。

同样也是简单的内容却能让我反复诵读,我在想究竟是什么再吸引着我呢?也许是村头的绿树、远处的青山、窗外的麦场和菜园让我仿佛梦回故乡;也许是看似极为不同的两人(诗人和农夫)之间真挚的友谊。一景一情,看似简单普通,可身在现在的我们每人却深知得来不易。还好!有很多醇美的诗歌来浇灌我们内心的乡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xs/108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