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习俗 >> 客家人过重阳节的习俗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于是这一天又叫老人节。客家人称重阳节为“九月节”,或者“兜尾节”,因为它是每年最后的重要节日,“过了重阳无大节”。此时恰逢秋收农闲,是探亲访友、族人联谊之日。
然而,由于所居地区山高林密,不适耕作,一批批客家人外出谋生,不得与亲人团聚,“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情尤甚。值此重阳佳节,小远远祝每一位老人健康长寿!也期盼每个在外漂泊的游子也能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那么,客家人的重阳节,究竟有什么习俗呢?
登高爬山,避邪求福
田园秋色-陈别佳摄
“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重九这天,客家人喜欢全家老少一起去登高爬山,避邪避瘟疫。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为家人祈祷,希冀家人从此平安健康长寿。
品酒赏菊,祛灾祈福
甜蜜的柿业-彭增元摄
祛灾祈福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生命力和长寿的象征。“夕餐秋菊之落英”,古时客家人凡重阳必饮菊花酒,以此祛灾祈福,亦称之为“吉祥酒”。
佩戴茱萸,去湿避邪
水琴凑秋-王瑞荣摄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雅号“辟邪翁”,果实可以做中药,其叶可治霍乱,根可以防虫。古时客家人南迁此地,山高林密,房屋潮湿,炎热尚余,衣物易霉,故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延年益寿。
祭祖扫墓,祈求丰收
顺“枫”而进-陈别佳摄
某些地区的客家人不在清明节扫墓祭祖的,而定在每年重阳前后进行。如此特殊的习俗,源于客家特殊的民情。客家人辗转世界各地,一直都祈求祖先的荫庇保护,所以祭扫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活动。然而,客家人生活贫困,清明春耕生产又得投资,此时扫墓,既无钱又无物,如何面对列祖列宗?所以,客家人将春祭改为秋祭,把上半年劳动成果献于祖宗灵前,祈请下半年同样有好的收成。
秋天诗画-许朝阳摄
可以说,重阳节的每个习俗,都寄托着客家人对合家兴旺、生活富足的向往。
本文来源于网络
白癜风疾病恢复的介绍儿童白癜风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