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诗苑逸闻李白第一次到当涂时

发布时间:2016-3-9 4:38:07   点击数:
往年之诗是无形画,而画是有形诗

对于采石矶,余秋雨笔端首现“诗性的土地”那年,马鞍山旅游局邀余秋雨为重建的三台阁作记研读相关材料后,余秋雨作惊世骇俗的评价:“采石矶的魅力,在于它扼住了亚洲第一大河的咽喉,对万里长江作了一文化总结”余秋雨还说,很多园景都不能与采石矶比,因为,亚洲第一大河从这儿通过,到采石矶的时候,它的文化使命就完成了,再往前走就是商业使命了所以采石矶具有气吞万里的气魄,是一处文运昌盛之地余秋雨写就的白话文《三台阁题记》,廖廖800余字,以“三台阁是采石矶的制高点,采石矶是万里长江的结穴处”作首句,之后,从时间上回溯至中华文明的起源,从空间上纵横于黄河长江之间,把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这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四位大诗人的荣辱、生死与长江之间的奇妙关联彰发出来,浑然天成,寓意深远这篇《三台阁题记》已成为采石矶历史文苑中的又一名篇佳构

我曾固执地认为,没有诗性的土地是贫瘠的,而没有诗歌的国度是注定会消亡的当我来到马鞍山,踏访千年古县当涂时,我的这个想法更趋强烈

采石矶景观主要在翠螺山南麓和东麓,以西南端临江处的太白楼一带为最集中在诸多景点中,太白楼是灵魂,众多游客皆以游太白楼为重点中国之大,李白之受人敬慕,使得以太白命名的楼阁、祠堂在各地不下20余处然而,采石之太白楼因为与太白之诗魂相系,更负盛名,而且历史最久,最得形胜,也最能体现太白的风骨

当涂秦时称丹阳,是全国最早的建置县1956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当涂重阳节公历几月几日县归属之它地处长江东岸,有过“吴头楚尾”、“南北津渡”之称当涂最具风采、最为精华处在采石矶,其旧称牛渚矶,唐时因“昔人采五色石于此”而得现名

诗源涛涛

三是投亲靠友李白经历了二次放逐后,晚年奔走衣食,穷苦潦倒,“其荣也至极,其辱也难堪”,但踏入当涂,因族叔李阳冰的生活照顾,李白找回自己,常与新朋旧友饮酒、品诗,以至至今流传李白“醉酒溺江”、“捉月升天”、“骑鲸飞天”的传奇故事李阳冰做过当涂县令,是李白为后事之托所选定的人后来李白病重之际,枕上授稿,请他编集作序李白的这一选择是对的李阳冰不负重托,他的《草堂集序》成为后人研究李白最权威的文献

如今人们来到当涂,随意看到的一道风景,就能讲出一个故事;无意重阳节的习俗50字踩中一块石头,就有一个传说;诵读石壁上、古碑上一句诗词,定会牵出一位名贯天下的诗界泰斗这就是当涂的文化底蕴

太白楼面临长江,背连翠螺,浓荫簇拥,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它初建于唐元和年间,原名“谪仙楼”,距今有千余年历史清雍正八年改名为“太白楼”,亦称作“唐李公清莲祠”,历代均有修缮2009年修缮后的太白楼,主楼三层,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由回廊相连,楼上设两尊黄杨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卧太白楼、李白祠历来是名人雅士歌颂和凭吊李白的胜地,陈列大量古人的诗书、画作,如白居易、杜牧、刘禹锡、贾岛、孟浩然、王安石、苏东坡、梅尧臣、曾巩、沈括、陆游、辛弃重阳节阴历几月几日疾、文天祥、赵孟頫等而郭沫若、赵朴初、楚图南、吴作人、钱绍武、范增等现代名家撰写、绘制的匾额、楹联、诗作、壁画,洋溢着文墨书卷之气,成为最具诗性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人们能够看见,韩愈曾在此颂扬“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居易仰啸“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而当代诗人余光中干脆呼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作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人世沧桑,岁月如流如今古风雅韵不再,但李白精神永存

此后李白屡屡前来采石矶,在当涂一带写下5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名篇,这种现象非同寻常诗仙缘何对采石矶情有独钟?推究起来似有三大原因:一是自然景观李白大半生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但所喜欢的不是宁静的丘壑、幽描写重阳节的诗句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这些雄伟奇险的山川,特别契合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他要在这些奇崛之处与天地星辰同呼吸,与天仙神灵相往来采石矶的景观也许符合他的性格,才如此激发与触动他的诗兴

诗脉绵延

诗林巅峰

马鞍山市自1989年起,每年在重阳节举办诗歌节暨国际吟诗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0届,全国各地包括海外人士逾20万人出席这不单是悼念、缅怀,更是激励、奋进

李白的终老有“病卒说”、“溺死说”等,谜团甚多,但葬于当涂青山是确凿的李白墓用呈圆形的方块青石垒成,墓碑上刻有“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传是诗圣杜甫的手笔墓园幸存一块宋代石碑,上面详细记载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诗歌成就,并有李白墓葬迁徙过程的重阳节诗句大全准确记载这是当涂人的保护功绩,也是中国的文化之幸

在当涂,有一个妇孺皆知的传说:楚汉相争,项羽退败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请渔人将乌骓马渡至对岸,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得名后世有“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是因为长江在此变为南北流向伫立采石矶,遥看浩浩长江,东西流向变为南北流向,如此千古奇观,古人不得其解,于是引发了无数疑问与丰富的想象,进而见诸于一首首诗篇,足见传说、神话是诗歌的发酵剂

中国是诗的国度,群星灿烂,高峰迭起,李白是群峰中凸起的巅峰李白在当涂逝世之前,写完最后一首《临终歌》,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是李白的自撰墓志低首轻吟,重阳节突击敬老0掩卷而思,我们仿佛觉得李白真化成了一只大鹏在九天翱翔李白景仰这片诗性的土地,而诗性的土地孕育了李白李白与采石矶同在

诗苑逸闻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濮间,回波自成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五绝《牛渚矶》这位诗仙先后七次来此游历,频频登临,每每咏唱晚年驻足石矶,流连忘返,以至病殁采石,后移葬附近的龙山,再移青山,最终长眠于这片具有诗性的土地上

李白第一次到当涂时,还只25岁,此次留下的诗篇,就是那首闻名于世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当时江心洲尚未形成,采石矶附近江面是一望无际的碧水洲渚站在采石矶头,可重阳节几月几日以居高临下,南望天门中断,大江横流;北眺绝壁巨川,连峰相向稍有风助,即可出现“涛似连山喷雪来”的景观,这给李白的感官乃至心灵带来巨大冲击一流的山水,遇上一流的诗人,便能迸发出一流的诗歌采石矶的诗性体现于此

二是人文环境大凡名山大川总会留下文人学士的足迹李白非常敬慕南齐诗人谢朓,推崇谢朓“清真”诗风,并在诗中多次提到他因此“悦谢家之青山”,李白自然将其视作心灵的归宿

地以人传自从有了李白诗篇,采石矶便名扬四海凡是读了《望天门山》这首诗的人,无不渴望有机会一睹天门山为快;凡是到了采石矶的人,无不惦念能有机会登上太白楼观览;远眺犹感不足者,更要登上游船,穿越天门,亲身体验天门山之意境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重阳节的6大习俗诗云:“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诗中的采石矶正值凄凉秋色,不着颜色,尽得风流正如有诗家评述的,“诗至此,色相俱空”


北京中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治白癜风去哪里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xs/4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