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习俗 >> 江门:牛肉墟昨迎万人昨日重阳节
佛山:登山“秋祭”逐渐淡出
江门:
时至今日,刘老已经有近10年时间未再品尝过菊花酒的美味,“很少有人泡菊花酒了”
清远连州:抬大神 吹八音
晒干的嫩菊和些许菊叶与蒸好的糯米相混合后,撒上一层客家酒粬,保温发酵数日后,初步酿成菊花酒将这些菊花酒液封坛后放置于阴凉处,直至第二年重阳,一家尽情开怀畅饮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村中许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造成了传承困难,现在会十样锦锣,懂“八音”的年轻人寥寥无几
昨日重阳节,江门市台山水步镇山口墟一年一度的“牛肉墟”落下帷幕,昨日活动现场的人流更是达到数万人,将连绵2公里的墟集围得水泄不通
“牛肉墟”记者黄国金摄
牛肉墟本来只是水步重阳节手抄报模板镇山口墟的一个特定的墟日,每逢重阳节开墟2007年开始,开墟时间延长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一至重阳节而每年到牛肉墟买牛肉和吃牛肉的人也逐渐增多,不仅有台山本地人,还吸引了来自珠三角的大量游客
2008年,牛肉墟举办第一届牛肉节,台山水步镇牛肉墟开始名声鹊起台山牛肉墟,从一个地方性墟集,逐渐发展成一个民俗旅游景点,每年农历九月初一至重阳节期间都吸引来自各地10多万的游客
“重阳扫墓是佛山老一辈的传统”余婉韶说,重阳节风俗一般包括登高远眺、扫墓祭亲、赏菊花、插茱萸等如今重阳节被赋予了新含义,成为尊老、敬老的节日,而扫墓的风俗也逐渐被家中拜祭取代
据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介绍,佛山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旧时的重阳节,扫墓人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句士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带上祭品上山拜祭先人而今的重阳节则由上山扫墓祭祖演变为家中祭祖
连州有民俗学者认为,从形式上看,保安的“大神会”原是一种滩祭活动,又是民间的滩戏演出
清远连州保安镇的重阳“大神”盛会已持续千百年每到重阳日家家户户贴门对,村村寨寨结彩门盛会最引人注目的是“抬大神”、“踩八卦”、“摇高神”、“扮故事”等节目
重阳节不单单是登高、放纸鹞在广东各地,各种各样的特色民俗已经延续了千百年,而今天它们或精彩、或冷清……
难觅传统菊花酒
在盛会上,有一支鲜为人知的“八音”队,这是从保安西南一个村子请过来助兴的像这样一支“八音”艺术队伍,已经越来越罕见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带的“八音”还有演唱时用的是有关重阳节的手抄报“湖广声”而非粤语,历史则相当的久远
清远连州保安镇的重阳“大神”盛会现场记者曹菁 通讯员钟志军摄
在武江区重阳镇七旬老教师刘德先的记忆中,还封存着幼时长辈制作传统菊花酒的过程他说,幼时每逢重阳,祖母会早早起身来到田间地头,采撷一小筐含苞待放的小野菊返家到家后,祖母便用清冽的井水洗净,然后用滚烫的开水焯水后在秋阳下晾干
韶关:
牛肉墟昨迎万人
清晨六时许,轮值的村整理队伍,扛好彩门、彩旗,抬香案,吹八音,有四人抬着大神轿,步行上福山寺扮大神者穿上龙袍,戴好面具和帽子,坐上大神轿炮响三声,鞭炮齐放,前面两人打铜锣,扛彩门、彩旗,仪仗队紧跟,接着是四名大汉抬起“大神”轿,轿的后面打着黄绫伞,还有人担着两个铜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锣,舞龙舞狮队紧随其后所到之处,家家户户放鞭炮迎接晚上七八时左右,整个重阳“大神”盛会结束
农历九月初九,在粤北客家地区有许多客家乡民称之为“九月节”,每逢这一天,客家人往往要扶老携幼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尤为独特的是还有不少地区流传着中原古俗――浸泡菊花酒可惜的是,这一民俗时至今日已渐渐消亡,原本在南雄、乐昌部分客家乡村流传的浸泡菊花酒已鲜有人制作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白癜风那里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