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在骑楼老街初识海南

发布时间:2021-2-25 17:50:53   点击数:
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核心提示:因为只有半天空闲,也因为今后将会常到海南,所以我们没有匆匆忙忙赶路,而是选择了随心所欲地闲逛,只看了中山路骑楼老街。儋州特产多是农副产品原材,也有一些经过粗加工的传统食品,不外乎蜂蜜、老盐、花粉、茶叶之类。

  与海南的第一次相约

  这是我第一次踏上海南的土地。在此之前,对海南的印象多来自子瞻先生的那次贬谪。

  因此,知道的第一位海南人便是琼山人士姜唐佐。此公是子瞻先生谪居儋州时的学生,海南岛上第一位“大学生”,崇宁二年(年)中举。据说,姜唐佐去广州参加“高考”前,到先生家求字,先生遂赋绝句半拉:“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师生相约,待姜唐佐中举之后补齐,然而这竟是师生永诀。姜唐佐中举后,先生已返回他当年与蒋颖叔相约终老的常州,在那里溘然长逝。子由先生续写“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我结识的第一位海南人士,则是数年前在秦岭深处初识的刚峰兄。老兄听说我要来海口,在未动身之前就几次三番相约小聚。为尽快接触琼台文化,我们相约在中山路骑楼老街街口的福山咖啡店吃早茶,并约了另一位对海南文化亦颇有研究的重阳兄相陪。感谢两位仁兄的盛情!

  

  在悠闲的早茶时光,刚峰兄先对我进行了海南文化突击培训,然后陪我来到中山路骑楼老街,边逛街边聊骑楼文化,还进了两家非常有代表性的商店。

  茶楼的设计非常具有地域特色,各种美食幌子和它们上面罗列的食品名称,都在提醒我,这里是陌生的海南。

  

  茶楼陈列着比面盆还大的海贝壳,放在粗粝拙朴的红漆木架上,“海味”十足。

  

  漫步骑楼老街

  骑楼老街并非仅有一条街,而是近座骑楼分布的一大片区域,是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骑楼老街建筑群初步形成于年代至年代,大多是衣锦还乡的南洋华侨所建。最古老的四牌楼则建于南宋,至今有近多年历史。

  因为只有半天空闲,也因为今后将会常到海南,所以我们没有匆匆忙忙赶路,而是选择了随心所欲地闲逛,只看了中山路骑楼老街。

  

  中山路,整条街上的骑楼虽然外观各异,却有着相近的风格,墙壁均以白色和浅色为主,木质的门窗则多采用鲜艳的蓝绿红黄,让我想起了地中海的色彩。骑楼整体搭配优雅雕塑和精美的装饰,混合着欧亚建筑的元素,是海岛审美与南洋建筑相融合的中式巴洛克风格,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漫步街区,仿佛进入一幅静谧的风景画里。

  骑楼建筑的主体多为三到四层的楼房,建筑格局与中国传统建筑相似,但在细节部分却汇集了这个星球上大多数建筑元素的精华。不仅有精美的雕塑,还在任何可以种植的空间里种满了花花草草。

  

  骑楼建筑是中洋结合的典范,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从这些骑楼保留至今的字号上也有体现。浑厚圆润的中国书法和一看就知道是音译但却难以准确发音的拼音文字,在斑驳的外墙上并存,仿佛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

  

  在这个阴云密布的清晨,徜徉在一座座百年老屋之间,温润的空气里飘荡着二三十年前的老歌,白色格栅窗下的白色墙壁外,吊着的一盆鲜花,如梦幻一般盛开在椰棕做成的花盆里。走着走着,仿佛走回了上个世纪。

  

  一座座骑楼参差错落地连一起,屋前廊檐相连,为往来的行人撑起条遮风挡雨的通道,也为乘凉品茶提供了一片小天地,非常适合海南强晒多雨的热带季风性气候。

  

  廊檐下,既是私人领地也是公共场所。我跟朋友说,骑楼的廊檐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它不仅仅是为了自家遮杨挡雨这么简单,这让我想起了贵州的风雨桥和世界各地的廊桥。

  

  街边的长凳也是如此,走累了的行人可以在花丛旁的长凳上随意坐下来歇脚,花季少女傍花憩,多有情调!

  

  这里的历史不简单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老宅、饶园等。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是年代初从南洋运回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可惜它在得胜沙路,我没来得及过去就下雨了,只好留给下次了。

  中山路骑楼老街上有许多铜雕,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地区当年的繁华景象。

  在中山路骑楼老街上,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宫。据刚峰兄介绍,这是经过多次官民博弈后,现由民间供奉的妈祖神庙。作为一个海岛,妈祖应该是此地最受人敬仰的海神吧?从临街的天后宫牌坊走进去,经过一小段窄窄的巷子,就到了香烟缭绕的天后宫,宫旁便是人间烟火。以我粗浅的见识,辉煌壮丽的庙宇并非为芸芸众生而设,随处可敬的神仙才是保佑众生的。

  

  邱氏老宅的门脸看上去颇有中原遗风,但与中原地区宽敞厚重的大门相比,却说不上大气。从门口贴着“私人住宅,谢绝参观“的纸条判断,此宅应该仍然住着邱氏后人。只是,这座经历了百年风雨的老宅再也没有了昔日的辉煌与安逸。

  

  这里的商铺卖情怀

  除了像邱氏老宅那样的私人府邸,中山路上的骑楼大多是商铺。与别处商铺不同的是,这里的老板好像不怎么像做生意的,他们更像是在家里等待朋友来访的主人。仿佛他们开店不是为了卖商品,而是希望展示悠闲、恬淡的情怀。

  

  我们来到一个是儋州特产店,还没进门就被摆在地上的木招牌吸引住了。嗯,这真的不像在开店,至少对我这个内地人来说,是这样的感受。

  

  年轻美丽的老板热情地迎了出来。听说我喜欢苏轼、向往儋州,热情立马融化了二斤儋耳黑糖。

  

  儋州特产多是农副产品原材,也有一些经过粗加工的传统食品,不外乎蜂蜜、老盐、花粉、茶叶之类。

  

  我一直对旅行目的地的特产不太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特产背后包含的历史和风俗等拿钱买不来的东西。比如,老板用她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淳朴的生活语言给介绍的这些特产的“背景材料”。特产的产区、由来等等。

  很喜欢这间小店田园风格的布置,还有这里充满书香与茶韵的各个角落。

  

  老船长船木店与刚峰兄颇有些渊源,就不细说了。这里的老船木都是从海里打捞沉船所得,许多木头因海水侵蚀,木质较软的地方自然形成了空洞或蜂窝。一些如蜗牛类的海洋生物将这些沉睡在海底不知多少年的老木头当成了安乐窝,钻进去繁衍后代。如今,它们也作为老船木的组成部分,被切割、被雕琢、被打磨,成为船木艺术的重要元素。

  火火的中国红,浓浓的民族风。平安、和顺是海洋文化最根本的诉求。

  

  文化差异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带窟窿的桌面。在内地这叫残破,在海南,这是艺术。摆放在幽暗的厅堂中,在配上一株紫色的小花,便是情怀。

  

  各种构件的真品,配上神秘的图腾雕刻,我仿佛穿越到了大航海时代。虽然,我并不清楚那时是个啥样子。

  

  我对航海文化一窍不通,这场景让我感觉身处赤道上的荒岛。不知道这感觉有几分靠谱?

  

  老板热情地邀请我到二楼赏玩船木艺术,并告诉我二楼阳台上可以拍到更美的骑楼老街。

  与一楼刻意的粗犷相比,二楼粗粝的装修更让我流连忘返。锈迹斑斑的老式电话机散发着异域的魅力,剥落的砖墙旁快散架的太师椅,也不是内地常见的形制。

  

  这尊手握宝剑的神,怎么看都想动画片里的托塔天王,是吧?

  

  依然是书香,每一间店铺的布置,都少不了书。

  

  红色的马灯显然是个仿品,但它仍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在马灯下听故事的往事。虽然现在必须用“昏暗的灯光”来描述马灯的亮度,我心里仍然只记得它的明亮。

  

  几株多肉植物,给刻意昏暗的店铺增添了几许盎然生机。多肉植物与赏叶植物是我的最爱,它们很安静,却散发着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磨盘放在桌面上好像不搭调,但两件有年头的东西放在一起,谁知道它们会不会回忆起久远的往昔?

  

  几个小时很快过去,虽然这节奏连走马观花都比不上,但没有什么遗憾,因为我很快还会回来。值得庆幸的是,这是一个是不是就飘洒小雨的天气,柔和的光线给我的拍摄带来了便利。

  海南岛,你肯定不认识我。但我感受到了,你是十分眷顾我的。

  

-芜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jbjj/111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