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基本简介 >> 59岁老人带娃3年后痛斥儿子谁的孩子谁
毕淑敏老师在《孝心无价》中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可以从容尽孝。”
可时光都是残忍,我们因为种种原因错失了与父母相处的机会。
直到有一天,在我们猝不及防中,他们带着对我们深深地挂念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自责。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有时候很像放风筝。小时候他们拽着你,指引你成长的方向;而长大后却换作你牵引着他们,你在哪里,父母的心就去往哪里。
余秋雨说:“人类的爱始终是向下倾斜的。”
深以为然,父母,总是惦记着我们,而我们总是惦记着我们的的孩子。
网上曾流传过一张照片,年轻的妈妈看到孩子不吃饭,耐心地追着她在喂饭,而年迈的姥姥心疼女儿不容易,于是端起一碗饭喂起了自己的女儿。看到这幅画面后,很多人都感动不已,即使已为人母,我们仍然是妈妈心中的孩子,但不知是否有人想到,那位年迈的母亲,她吃饭了吗?而年轻的女性在全心照顾孩子的时候,有没有说一句,妈妈你先吃饭吧。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似乎天然地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却经常忽略了日渐衰老的父母。
董卿曾感慨:“母亲,是这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为儿女榨干最后一滴血的人。”
母亲是为我们付出最多的人,然而,也是被我们辜负最多的人。
01养儿方知母辛苦:隔代养育,矛盾重重《正面管教》中说,孩子永远不知道,母亲有多爱他们,直到自己成为母亲之时。
对此,59岁的王阿姨感叹说她在当年生儿子难产时就深有体会,尽管理解了母亲当年的艰难,但是想到父母还尚未老去,而那个柔若无骨的粉粉的小婴儿,让她毫无招架之力,于是这些年来,她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儿子身上。
在她刚退休那年儿子就和儿媳领证结婚了,紧接儿媳怀孕了,因为要带孙子,王阿姨实现了从职场到家庭的无缝衔接。
孙子出生后,儿媳说自己没养孩子的经验,于是直接将孩子丢给王阿姨带,月子里,孩子隔几个小时就要吃奶,每次王阿姨都是把孩子抱过去,等儿媳喂完了她再抱起来拍嗝,就这样,儿媳还总是抱怨自己睡眠不足,都是女人,王阿姨理解儿媳生产的不容易,于是总想着尽己所能多做一些。
出了月子,儿媳觉得晚上喂奶严重影响她休息,也不利于她恢复身材,于是执意断了母乳。而王阿姨夜里每4个小时就得起来冲一次奶粉,孩子吃饱了爱吐奶,她还得抱着孩子在房内转圈圈,给他拍背。
夜里睡不好,王阿姨白天精神萎靡,再加上她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所以她有机会都会选择躺着,不然白天晚上地扛着这个小不点,她身体实在吃不消。为此儿媳总是抱怨她把孩子窝在家里,没有抱出去多透透气,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性格养成,同时还容易导致肢体功能发育不齐全。
孩子添加辅食后,儿媳看她更是各种不顺眼,对孙子的事情儿媳虽然不怎么亲自上手,但是却总有很多意见,不是嫌王阿姨做的辅食种类过于单一,就是吐槽她餐具消毒不彻底。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王阿姨感觉越来越吃力,再加上儿媳的要求越来越多,于是王阿姨提出要么让儿媳辞职自个儿带孩子,要么请个保姆。
但儿媳却明确表示,她不可能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事业,同时,她也不放心让保姆带孩子。
大概是看婆婆动了撂挑子的念头,儿媳开始把火力对准儿子,只要王阿姨表现出一点不满,儿媳就会闹腾的儿子不得安生。
想想儿媳每月工资只有4千多,挣的钱都不够她自个儿买护肤品,家里房贷车贷和生活开销都压在儿子身上。王阿姨心疼儿子,只能吞下委屈,尽力帮小家庭一把,她总是告诉自己,熬到孩子上幼儿园就好了。
02带了3年孙子,亏欠母亲太多因为儿媳嫌老家条件太差,不放心让孩子回去,所以孩子3岁以前王阿姨都没有回过老家。
前段时间,老家的亲戚给王阿姨打电话说她81岁的老母亲一个人在家摔了一跤,好在她用一只手支撑地面,只是轻度扭伤,没有伤到骨头。
尽管母亲伤势不重,但是终究让王阿姨放心不下。前些年自己忙着工作,忙着自己的小家庭。老公因病早逝后,她一个人拉扯儿子长大,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人使,更顾不上父母。好不容易孩子大了,她也退休了,父亲却不在了,只剩下一个老母亲。偏偏她又得带孙子走不开,每次她想回去陪陪老母亲,儿子和儿媳都以自己带不了孩子为由让她的计划泡汤。
她能怎么办?她感觉自己就像一条被链子拴住的狗,链子的那一头是儿子的整个小家庭。
想想当年父亲临走的时候,她因为要照顾儿子高考,基本没有怎么陪伴和照顾,如今对于几年没有见到的母亲她心里感到愧疚,这一次她怎么样都要回去看看。
大概是看婆婆铁了心要回老家一趟,一向刻薄的儿媳一改以往的挑剔,开始对王阿姨和颜悦色,回家后还破天荒帮忙干家务。尽管儿媳换了套路出牌,但是王阿姨这次心意已决,所以还是在为回家做准备。
要说家也不算太远,普通火车十多个小时,高铁也就5个多小时,她买张票当天就能到家,但是她始终放心不下的是孙子。这个小家伙自打出生就是王阿姨带着在睡觉,她怕自己突然离开孙子适应不了,于是和儿子商量让他们带着先睡几个晚上,等小孩熟悉了她再回去。
结果如她所料,第一个晚上孙子就哭着闹着要找奶奶,坚决不和爸爸妈妈睡,最后儿子还是把小孩送到了王阿姨的房间。
03父母与子女,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行如果是以前,母亲和妹妹一家同住她也没那么担心,可是去年自打妹妹也当奶奶后,老母亲搬出来单住了,想着她一个人在家,手还受伤了,王阿姨担心她吃不上饭。
知道她的担心后儿媳给她出主意说让她再给小姨加点钱,让她多照顾一些。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出钱的不如出力的,而远在外地的王阿姨这几年一直是那个出钱不出力的,对此妹妹早就心生不满了。
以往妹妹的孩子没有成家,她照顾一下母亲无所谓,如今她和自己一样要带孙子了,把老母亲丢给她一个人怎么也说不过去。
想到这里,王阿姨觉得自己还是得狠下心来回去照顾母亲一段时间。可是她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不怎么出差的儿子选择了外勤,一向不怎么加班的儿媳也开始忙起来了。他们用实际行动在告诉王阿姨:我们都太忙了,家里实在离不开你!
就在局面僵持不下的时候,王阿姨再次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大概是因为摔了一跤留下了后遗症,总是恶心想吐,医生建议她住院系统检查一下。
王阿姨只好把心一横,告诉儿子和儿媳:“我生的孩子我已抚养成人,尽了责任,但生我的老妈,我一直没机会尽孝。我已经买了明天的车票,你们的孩子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一边是81岁的老母亲等着自己回去看望,一边是3岁的孙子指望自己照顾,王阿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但是孙子她还有机会陪伴,而留给母亲的时日却不多了,所以她决定不能让爱只往下流淌,趁着重阳节,她必须回去看看母亲。
可是她的一意孤行却明显激怒了儿媳,她说:“在我们这么难的时候你都不想帮忙,日后等你老了你也不用指望我们了。”
如果是以前,她很害怕儿子不管她,可是现在她想明白了,母亲把自己抚养长大,也没享受几天被自己照顾的日子,儿子和儿媳未来也会有自己的下一代要操心,哪里还顾得上自己,所谓的养儿防老不过是一张口头支票,只有实际的行动才是真孝顺。
父母和子女本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孩子大了,母亲老了,而她也该放手了。
04爱总是向下流淌,却忘了上头的父母父母是我们来时的路,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未来和希望,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我们总是更倾向于“未来”,给“未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如果“现在”和“未来”发生冲突,也总是会选择让位于“未来”。
虽然爱总是向下流淌的,可是无论走到多远,都不要忘了回头看看来时的路,那上头住着最爱我们的父母。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父母一辈子为孩子忙忙碌碌,牺牲自己的爱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子女。做子女的,其实能够回馈得微乎其微。
父母关心和惦念自己子女是天性,而子女回报父母却是使命必达。其实,孝顺并没有那么复杂,常回家看看就是最好的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