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31 14:54:35 点击数: 次
文/宋增芬九九重阳节了,登高望远的日子又到来了。没有“独在异乡为异客”,也一样会“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像此刻,我就想起了已经到了天上的姥娘和姥爷。姥娘姥爷住在岱崮地貌的主景区蒙阴县岱崮镇,崮是由古生代寒武纪灰岩形成的,有数亿年之久,遍地的青石也石龄相同,是标准的青石山区。靠山吃山,很多老一辈人都在这崮下简朴地生活着。姥爷勤劳憨厚,说话不多,但很幽默,是种庄稼的好把式,还是个有名的石匠,除了帮人盖房子、垒院子,还会打那种小猪小狗小鸡们用的食槽。石头是有专门要求的,须是埋在深土里的,未经太阳暴晒过的青石,这种青石不易裂纹,是凿刻石材的上好选择。用这种几亿年才形成的青石来打制食槽,石头坚硬无比,所以这活儿非常费功夫和磨性子。要用钢钎子一点一点地凿出来,还得讲究手劲适合,力气太大了,可能把石头给刻废了,力气小了又耐何不了石头,必须用巧劲儿才可。凿石头时得眯起眼睛,除了防尘土和溅起的小石子,还要防着硬碰硬而擦出的火星。石头与钢钎能摩擦出火星,这就是我们常常调侃的“擦出火花”的真实一幕,人和人擦出的火花可能是美妙的,石头与钢钎擦出的火花却是力量的证明,一个非要征服,一个坚决不让。这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凿刻技术,尤其是青石的外形,沟槽都是按顺序、有平行斜度的排列着,看起来沟槽不深,却极具功夫。食槽里外都要保持一个长方的形状,还要深浅适度,在农村,这些小动物们的饭碗可是金贵的很,都是一钎一钎凿出来的。小狗小猪们万万想不到吧,它们的饭碗现在已是非物质文化保护物品之一了。这种费时费力费功夫的绝活儿,传承了几千年之后,在我们处处都是现代印迹的生活中,几乎绝迹了,在很古老偏僻的村庄中还能见到,其它就是在民俗博物馆中了。前段时间,农村人家里的石磨、食槽成为旅游开发商们的爱物,把它们作为民俗的象征,收买的、偷盗的,损失了不少,其中就有姥爷亲手凿刻出来的食槽。我们一直放在一棵歪脖子柿树下,原来是喂猪的,不喂猪以后,就放在树下,盛点水,给鸡解渴。谁也没想到,有一天会被莫名其妙地丢了。曾经有亲戚看中了这个食槽,还来讨要过,因为姥爷年龄大了,也不能再继续做这些体力活儿了,就不舍得送人,想当个纪念留着,最后却很遗憾。我常常想,可能这个食槽被保存在哪一个民俗博物馆吧,供更多人观赏和感叹,如果真是这样,就能少点遗憾了。重阳年年到,能年年重逢的人和物,能如期而至的,又有多少呢?(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和朋友)壹点号一明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youyuanedu.com/jbjj/138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