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九九重阳节关爱老人健康,老年人饮食八大原则!今天是重阳节,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不仅关乎到家庭的幸福,也是社会的责任。
重阳习俗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老年人究竟是吃肉好,还是吃素好?其实回答这个问难题并不难,正如治病要对症下药,穿衣要量体裁衣一样,饮食也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合理安排。首先,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个全面了解。真有“三高”的人,适当控制饮食是控制“三高”最方便、且效果明显的手段,但是要掌握分寸。肉类虽然脂肪含量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慢性病的老年人不宜过多摄入,但也不能因此谈肉色变。肉中含有的蛋白质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膳食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因此,容易吸收的优质蛋白质对老年人尤为重要。研究表明,50岁以后,人体肌肉量开始衰减,并随着年龄增加肌肉衰减速度加快,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对于减缓老年人肌肉衰减、维持老年人正常的肌肉力量及功能至关重要。在预防老年人少肌症的专家共识中,营养学专家推荐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至少需要1.0-1.5克的蛋白质摄入量,其中优质蛋白质最好能达到一半,才能满足蛋白质的最佳利用,能使肌肉蛋白达到最大合成效率。举例:一个体重60千克的老年人,每天需要60-90克的蛋白质,其中优质蛋白质要有30-45克,鸡鸭鱼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还有豆制品的蛋白质都属于优质蛋白质。因此,找到其中的平衡至关重要,可以经常吃一些脂肪含量低的禽类和鱼类。鱼类,尤其是海鱼,不但优质蛋白质含量丰富,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于维持老年人认知功能也有好处。奶类的营养全面,脂肪含量不高,不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而且还含有丰富的钙,尤其适合老年人,老年人可多喝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老年人每天最好要保证毫升的奶摄入量。人体衰老、头发变白、牙齿脱落、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都与锰元素的摄入不足有关。缺锰不但影响骨骼发育,而且会引起周身骨痛、乏力、驼背、骨折等疾病。缺锰还会出现思维迟钝、感觉不灵。因此,老年人不宜吃素。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锰元素,人体很难吸收,而肉类食物中虽然含锰元素较少,但容易被人体利用。所以,吃肉是摄取锰元素的重要途径。当然,允许吃肉、提倡喝奶,并不是说“素”不重要,像粗杂粮、蔬菜水果,这些公认的对健康有益的植物性食物,每天都应该吃一些。植物性食物能提供给我们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及植物化学物质。植物中的许多化学物质越来越多地被证明能带来健康益处。从科学上讲,最重要的是讲究膳食平衡,这种食物种类多样、合理搭配的平衡的膳食模式,再结合适当的运动,对维持合理体重、预防慢性疾病都会起到关键作用。重阳节养生推荐:01饮食清淡,预防秋燥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02热水泡脚,胜似补药我国民间谚语也有“天天洗脚,胜过吃药”之说。因为足浴能促进血液循环,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环不好,故古典医学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特别是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足浴是极好的保健方法。03登高赏菊,预防悲秋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但日照逐渐减少、气温降低。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谢,常使一些老年人有凄凉、垂暮之感,导致情绪忧郁、烦躁等,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我国古代民间有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即“老人节”)。这个时候,老年人若身体条件允许,去登山远眺。定会心旷神怡,使一切忧郁、伤感之事顿时消散。04重阳节插茱萸,避邪驱毒唐代诗人,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中的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重阳节艾灸人到老年,由于阴气日减,阳气日衰,体内器官功能都会日趋衰退,如果人体缺乏足够的阳气,食物和营养也无法转化为阴气,用艾灸可以补足阳气,很有益处。艾灸足三里、命门穴、关元穴。可以补中气、活血脉,补益肾气,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症、气虚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youyuanedu.com/jbjj/1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