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重阳来了登高赏菊插茱萸耍起来

发布时间:2017-8-12 15:14:58   点击数: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重阳节对于古代人来说可是个大日子,因为各项娱乐活动都可以耍起来了:登高、赏菊、插茱萸、喝菊花酒……在秋高气爽的野外玩玩文艺,想想就很过瘾!

不过,重阳节为何要登高、赏菊、插茱萸,你知道吗?

赏菊

《艺文类聚》卷八十一《药香草部上》引《四民月令》曰:“九月九日可采菊花。”可见,重阳采菊的风俗最晚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

据传赏菊,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诗、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怒放的农历九月,“赏菊”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重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以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重阳糕

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卷三中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这里的“华”即“花”,“饵”是糕的意思。说明东晋的重阳节,人们已开始有了重阳节“求长寿”之俗。

茱萸香味浓,能驱虫去湿、逐风邪、消积食、治寒热。在重阳节这一天,古人将茱萸或佩带在手臂上,或作成香袋佩于衣襟,以除虫防蛀、辟邪求吉。

据说旧时南京城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糕”与“高”谐音,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糕搭在儿女额头,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也有一些地方认为,老人吃了重阳糕能够腰杆硬朗、精神好。

看着还蛮好吃的si不si!

登高

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相信“阳极必变”的古人们,在重阳节这天,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人登高的地点并不统一,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在秋高气爽的郊外登高远望,可使人心旷神怡、健身祛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所以在外勤业的游子们,别忘了今天给家人打个电话,问声平安!

来源:综合自中国食品科技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凤凰网、果壳网

编辑:潘凌见习编辑:郑柯









































白颠病症状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jbjj/69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