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九九重阳节,敬老情意浓

发布时间:2017-3-12 13:08:22   点击数:
点击美好含山   近日,含山县姚庙中心学校五六年级近名少先队员来到姚庙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为老人带去送去蛋糕、面包、水果等慰问品和些许现金。

  各班级精心编排节目,为老人们带来精彩的文艺表演,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博得了老人们的掌声和欢笑声。少先队员们还为老人们捶背、陪老人们聊天,和老人们共度美好的节日。

  自从年11月同安徽省一级敬老院——姚庙敬老院建立德育劳动教育基地以来,姚庙中心学校自始至终把敬老活动当作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连续十八年组织少先队员重阳敬老活动,让夕阳的光辉更灿烂,让老人们感受到下一代的尊敬与爱戴。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喝什么酒?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感谢欧宗涛、季祥军供稿)

美好含山:ahhs

含山县官方







































白癜风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lrjr/54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