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今日重阳丨莆田人如何过重阳节

发布时间:2017-5-4 13:35:31   点击数: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大家对于重阳又了解多少呢?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习俗

登高

佩戴茱萸

吃重阳糕

赏菊

饮菊花酒

放风筝

晒秋

敬老爱老

莆田习俗

我们莆仙人也有登高之俗

  重阳节,莆仙民间还有蒸九层的重阳米果,俗称“九重果”的习俗。“九重果”是以大米粉浆拌糖为主蒸成的。一是因为“两九”重复,二是妈祖于九月初九羽化,寓意纪念妈祖升天。这个习俗,莆仙也有许多人家在七月二十九日举行。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莆仙人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果”。“九重果”具体做法是,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溶解后的明矾搅拌,再加上用红板糖掺水熬成的糖浓液,而后把“炊笼”(蒸笼)放在鼎上,在“炊笼”里面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小时后即可出笼,最后在“九重果”面上抹上自榨的花生油。此“九重果”分九层重叠,可以层层揭开;人们一般把它切成菱角形,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很多乡民到妈祖庙祭祀,求得保佑。

重阳养生

重阳节习俗一言以蔽之就是“避灾”,外部防治,内部也要抵制“灾邪”的入侵,养生尤为重要

1、饮食少油

2、睡眠有时

3、适当增减衣物

4、洗漱沐浴

5、适量进行户外运动

6、足部保暖

7、朝盐晚蜜

(图文来源于网络)

平海那些事平海最大的







































北京白癜风治疗好医院
白癜风北京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lrjr/60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