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重阳异客归乡阖家欢,佳节相逢亲倍浓

发布时间:2017-11-17 13:06:40   点击数:

10月9日重阳节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重阳节,也是爸妈的节日。也许你就在父母身边,也许你和他们远隔千里,每当重阳将近,对父母和家乡的思绪总会在空气中越酿越浓。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

“九”在古数中既为“阳数”,又为“极数”,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九九重阳,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九九重阳”就被认为是祝福老人长寿的好日子。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自古重阳节就被人们重视,如今这个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的“老人节”。

——世界各国的老人节——

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日定为“国际老人节”。此外,许多国家还分别设有自己的敬老节或老人节,但日期各异,分布在一年的12个月中,每个月都有老人节。

除此之外,有些国家的老人节或敬老节并不是确定在某一天。比如埃及将敬老节定在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美国将敬老日定在9月劳动节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又称“祖父祖母节”;法国将老人节定在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重阳节的风俗——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登高。在中国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2、吃重阳糕。汉语中“糕”与“高”同音,所以人们以吃糕寓意“登高”,“百事俱高”,希望什么都往好处发展。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糕切下来要先敬给老人吃,祝老人“长久长寿”。

3、赏菊。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民间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怒放的重阳节里,登山赏菊并饮菊花酒,既合赏菊的风雅情趣,又可暖身祛寒。

4、佩茱萸。中国古代流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重阳节叫老人节,除了要多参加以上的活动外,不妨多陪伴一下老人。关爱老人,不能仅仅是在口头上说说,更为需要的是我们的行动,哪怕只是短短的聊天,或者家庭式的聚餐,也会给老人们带来满足感。

——重阳节话养生——

一.当心秋燥引发旧疾

秋季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感冒及胃肠道疾病,气候也逐渐干燥,容易出现咽干、鼻塞、咳嗽,声哑、关节酸痛,大便干燥等症状,通常称为“秋燥症”。而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已经出现衰退,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体弱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和慢性疾病者更容易复发。所以在季节更替之时,老年人更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喉,比如可用石斛煲汤。同时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小病”,不可对这些“小问题”掉以轻心。

二.避免盲目进补

秋季是一个进补的时节,但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进补、食疗。在保健方面一定要与医生多沟通,不要自作主张,更不能盲目跟风进补。

三.起居有常很重要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老人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情绪平和”,才是养生之道。尤其是老年人在换季时一定要做到“起居有常”,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秋季天气凉爽,不少老年人热衷于参加一些旅游活动,但之后身体出现了诸多不适,这是因为旅游一方面让老年人感到疲劳,而且往往吃不好睡不好,另一方面,旅游前后以及旅游期间的生活作息突然改变了,而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比较差,不像年轻人三两天可以自然调整好。老年人可以在清晨清凉的空气中适当做一些运动,提高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当然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出汗着凉。

温馨提示:《古瓷书院》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来源:网络

编辑:古瓷书院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lrjr/76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