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老人节日 >> 中国人过个圣诞,开心就好
昨天讲课休息的时候,班主任进教室送给我一个苹果,说了一句:李老师,圣诞快乐。我这才意识到,今天是平安夜。但平安夜送苹果我还是 次遇到,这圣诞节到了中国还就真的有了中国特色。
前几年如果遇到圣诞节讲课,我都会在课上播放几遍《平安夜》这首英文歌曲,然后给学生讲一遍歌词,讲一讲耶稣出生的故事。我觉得学习英语的人一定要学会这首歌,了解基督教,了解耶稣基督是学习西方文化的基础课。
只是这两年没有在圣诞节讲课,把这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背景教育环节给忽视了。
英文歌曲《平安夜》(SilentNight),充满圣洁的歌曲,是我最喜欢的英文歌曲之一。
从平安夜到元旦是西方的新年假期,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吃火鸡是标配,就像是中国北方过年团圆一起吃饺子一样。20年前在英国上学的时候,经历过这样的假期,只是那时欧洲的同学都回家了,我一个人在宿舍里倍感孤独。
好难吃的火鸡
次知道火鸡这个东西是小时候看语文书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个可怜的女孩在平安夜死去,在她划亮的火柴中,她仿佛看到别人餐桌上的火鸡。从那时起,我就认定火鸡一定是十分美味的东东。
火鸡的名字在英文中叫Turkey,和“土耳其”的英文名一样。据说,这是因为欧洲人觉得它的样子像土耳其的服装:身黑头红。欧洲人吃火鸡已有余年的历史了。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就把火鸡奉为圣诞节的主菜。不论是在平安夜还是在圣诞日,庆祝餐宴上都少不了火鸡,而且是放在餐桌的正中间,焦焦的、油油的,甚为诱人。英国超市的冷冻柜里,一般都有宰杀好的火鸡,我一直想做一只来尝尝。
同宿舍的几个欧洲人都回家过节了,只留下了我和约旦人。寒冷的天气阴沉了一整天,早早的就黑下来了。整个宿舍区里都是空荡荡的,没有一点活力,陪伴我的只有一台老旧的电视机。
孤独是极具杀伤力的,它会让你想念祖国,想念家,想念亲人,想念过去,它会让你失落,它会让内心想要狂喊却又喊不出来。
孤独的时候 的办法也许就是买醉。
于是从超市里买了不少酒,主要是啤酒和苹果酒。我更喜欢苹果酒,因为它喝起来象果汁,但后劲也不小,比啤酒有劲的多。头晕乎乎的,心情便麻木起来。那时特别想喝中国的白酒,怀念那一醉方休的感觉,怀念那种大碗喝酒的豪情,可惜没有。
宿舍区外就是英国一些中产阶级的住宅。圣诞来临之前,他们已经把房子装饰好了。晚上,从他们的房子里散发出暖暖的灯光,让我在寒夜中突然想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于是突然间想到了火鸡,想到它烤鸭般的颜色。
前几天电视里教过如何来烤火鸡。于是第二天我就去超市买来了一个最小的火鸡。火鸡体大而肉多,最小的也有好几斤。我根据电视上教的做法,放上了许多配料,在它的肚子里了塞进去不少。然后放进了烤箱里,点上火,定上时间,慢慢的烤起来。
寂静而寂寞的宿舍里终于飘出了火鸡的香味,如同在寒夜中划亮的火柴,让我顿时感觉温暖了许多。
好看但不好吃的火鸡
下午4点来钟,火鸡终于烤完了。从烤箱里把火鸡取出来,看着焦黄的火鸡外表,心里很有些成就感。于是打开酒,打开电视,坐在餐桌前开吃。起先还当文明人,用刀叉切着吃,但觉得实在太费劲。于是原形毕露,用手撕着吃,才觉得除了那层皮还有点味道,里面的大肉硬硬的、面面的、白白的,一点味道都没有。越吃越没劲,消灭了一小半,却再也没有信心吃下去。剩下的那一大半看着都已经没有胃口了,连存放到冰箱里的兴趣都没有,就把它直接扔进了垃圾筒里。然后躺在沙发上喝着酒看电视。
这是我 的一次烤火鸡的经历。我一直以为是自己的烤法不当才使火鸡如此难吃。后来我在五星级的酒店里吃到过火鸡,发现它的白肉同样也是同样的无味,只能在切成大片的白肉上涂点佐料才能有味。而且也只能吃薄薄的两片。
实际上,吃饭是需要同伴的,一个人怎么吃都不会太香。如果一个宿舍里的人围坐在一起围着这火鸡吃,我相信味道会截然不同。看美剧《老友记》的时候,看到他们六个老友在感恩节围坐在一起,心里也有一种暖暖的亲切感。过节本来就应该吃的就是心情。
要的只是开心,开心就好。
我居然在音乐会上睡着了
英国的冬天漫长而寒冷。比起北京来的好处就是湿润,当然还有清闲的空气。
过了圣诞,新年即将到来。在宿舍里无聊的我整天看电视,对专业书一点兴趣都没有。偶尔去城里的图书馆借来一些中文书看,有金庸的武侠全集和当时国内的一些政治禁书。有一天,德国人Alex过完圣诞回来了,我们决定一起干点什么。翻翻报纸,我们看到了伯明翰新年音乐会的广告。我们知道在市中心有一个很棒的音乐厅,伯明翰有一个很棒的管弦乐队。我们去买了票。学生还是穷,于是买了三十英镑(当时相当于元人民币,而我的工资才元)票,座位在二楼。
伯明翰音乐厅
刚上军校的时候,听些世界名曲是很时尚的事。仿佛会听世界名曲了,自己的修养就好了,就更象一个大学生了。那时没有光盘,更没有MP3,经常是相互倒录磁带。那时还时尚看哲学书,尤其是尼采、叔本华的书,我也买过不少,整天捧着看,做出一付思想者的深沉样子。那时还时尚跳交谊舞,每到周末,学校的食堂里或年级的大教室里便会有舞会。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个周末的晚上就是在舞场上度过的,穿着军装,搂着同样穿军装的女伴跳探戈,因此我对世界的名曲的概念基本来自于由名曲改编的舞曲。
以前每年元旦都会看电视传播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也都差不多。一个学德语的同事有着严重的德语国家情节,把这个音乐会听着有滋有味。他自己拉小提琴、弹吉他,嘴里总能不时吐出几个欧洲音乐家的名字来,把我们搞得灰头土脸的。
听音乐会是一件挺隆重的事,于是我和Alex穿上了西服。平时上学都穿着牛仔裤,背着背包, 的休闲,很少会穿西服。进入音乐厅,我们看到了穿得比我们更加正式的当地人,他们穿着礼服,打的是领结。坐在二楼的座位上,大厅里的灯光暗了下来,舞台静静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一群优雅的演奏家,在同样优雅的指挥棒的指挥下,优美的旋律从琴弦上流淌下来。音乐厅里安静得只剩下了音乐,只有在每个乐曲结束的时候,会响起礼貌的掌声。
我的眼皮却在音乐声中渐渐地沉重起来,终于在一个曲子开始后不久睡着了。我知道睡了多久,我只知道自己是被掌声惊醒的。醒了便下意识地跟着大家鼓掌。看看旁边的Alex,他仿佛也是刚从睡梦中惊醒。音乐会半场休息的时候,我出去溜达了一会,才算彻底醒过来。下半场的音乐会听得很认真,但说实话,我觉得并没有听懂什么,也许根本不需要听懂什么。演出结束的时候,反复的谢幕,掌声有礼貌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份热烈。一遍又一遍的谢幕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节。
同样的情景在后来我又遇到过一次。有一年我跟军队的 政工领导去俄罗斯访问。他提出要去 的莫斯科大剧院看演出,于是一大帮将军跟着他去听歌剧。我们坐在华丽的莫斯科剧院的包箱里,可以想象俄罗斯昔日的辉煌。但我们谁都没有听懂俄罗斯的演员们在唱什么,没有字幕,也没有说明。只有 领导正坐着,认真又仿佛十分欣赏地看着演出。我知道他在国内审查过许许多多的政治演出。但我想不出他该如何欣赏俄罗斯的歌剧。于是我和一帮将军们一样都靠在软椅上睡着了。
现在的我已经不会了起码伪装。我不懂的就会承认不懂,也不会再去装懂。我承认我没有欣赏高雅音乐的天份,我承认我不会高山流水。我现在只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唱自己喜欢的歌,看自己喜欢的电影。我的爱好已经与时尚和虚荣无关。
那一年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正在伯明翰市政厅的广场上和当地的民众一起狂欢。广场上搭着舞台,舞台上有一支摇滚乐队在演出。他们的音乐我一句都听不懂,但会跟节奏一起扭动,不扭真不行,天实在太冷了。
23点59分50秒的时候,全广场的人一起大声倒计时。数到1的时候一起欢呼,然后跟身边的人拥抱,相互道一声HappyNewYear。
很不幸,当时我身边是位胖乎乎的英国大妈,我抱都抱不过来。
要的只是开心,开心就好。
中国人该怎么过圣诞节?
写下上面的文字,是因为这两天看到一些神经病式的抵制圣诞节的帖子。中国的不少学校也禁止学生过圣诞节。
也许你还看到这样的帖子在网上流传:
圣诞没有快乐。只有仇恨。是耶稣这位老头生育和教导的子孙侵我海疆,轰我国门,占皇城,烧圆明,霸香港,掠澳门,吞台湾,割江东,亡东北。划完十字,挥刀杀人,再念阿门。现在,这位老头的子孙亡我之心不死,扶 ,帮日本,部萨德,搞西化。新仇旧恨没齿难忘。中华儿女仁人志士,请远离圣诞。只有毛主席才是我们的大救星,才是我们心中的神。只有共产党才能固我江山,壮我中华。请不要祝圣诞快乐,圣诞不是我的节日。毛泽东诞辰才是我的节日。
我的祖先是炎黄!我的民族是华夏!我的国家是中国!我不是基督徒,何来圣诞节?
赞天地之化育:我感恩,过春节!报四时之恩赐;我温暖,过中秋节!感先贤之圣德;我学习,过端午节!念祖先之恩德;我思远,过清明节!孝亲人之大恩;我感动,过重阳节!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看了这些帖子感觉挺无语的,全球化时代总有不少这样的人。这几年,中国一些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高涨,盲目地仇外、排外的情绪,无知、狂妄自大得如同当年的义和团。
我一点都不惧怕中国警察,不惧怕雷某案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在我看来这只是件意外极端案例。但我会惧怕这种义和团式的民族主义,因为它会渗透到我身边的人。我惧怕它会重演百年前的疯狂,毁了这个转型中的国家。
中国人该怎么过圣诞节和其他洋节?是禁止,还是抵制,还是别当回事?
从中央政府层面来说,无非是不提倡,但不会去禁止,更不会走向闭关锁国的老路。中国信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信教。如果在几大宗教里必须选择的话,我也会选择信基督,我觉得它的文明度 。只是目前我还是一个无神论者。
历史上基督教的传教士们给中国带来了现代文明,医院和学校,医院都是红十字,他们也带来了现代的科学和技术。
今年是公元年,也就是基督诞生年。公元这个纪年就是基督纪年,公元0年就是基督诞生的那一年,就是圣诞元年。
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民国**年这样的叫法。
而新中国则完全采取的公元纪年。百度上说,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
义和团的孙子们,如果你想抵制基督,那就连公元纪年一起抵制了吧。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年作为你们的义和元年,今年应该是义和年。
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
所以中西并用,这才是现代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应有态度。
越来越多的洋节进入中国,中国的春节难道就不热闹了吗?
看一看每年的春运,依然是一票难求。看看每年的中秋,还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朋友圈。看看每年的清明,依旧是外出踏青,只是开上了洋车。
看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等洋节,他们其中有多少人了解或在乎这些节日的宗教色彩。无非商家借机卖货拉人气,民众借着过节吃喝玩乐,约会开房。
多元化时代,多点包容,多点自由。
要的只是开心,开心就好。
赞赏
人赞赏
哪里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好初期白癜风能控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