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相关传说 >> 大型原创早楚风情歌舞剧荆山楚源
大型原创早楚风情歌舞诗
荆山楚源鄂西北有一条由南折北而东的大荆山,挑着汉水沮漳,茫茫苍苍,沟壑万状,连绵起伏。三千多年前,一个叫熊绎的人,来到这个古老、美丽而又荒蛮地方,与当地荆民披荆斩棘,励精图治,从一个弱小之邦,发展成为中分天下的楚国。楚国人民所创造的文化可以同古希腊文化媲美,难分轩轾,他们从不同方向出发,把世界的上古文化推向顶峰。《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水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史记。楚世家第十》记载:“熊绎当周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si),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又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水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左传。哀公六年》记载楚昭王说:“江汉沮漳,楚之望也“,古时的荆山,就是湖北省西部保康县境内的荆山,沮水、漳河发源于保康县境内的荆山。“楚之望也”,“望”既帝王之乡,指古楚人居住之地丹阳,据考证荆山脚下、沮水北岸的保康“重阳”就是古楚都“丹阳”。从公元前年周成王封熊绎楚蛮,至公元前年楚文王迁都江陵(今江陵纪南城),约年在荆山沮水活动。处于荆山沮水的保康,就是楚国的发源地。序:辟荆斩棘画外音:荆山巍巍,历经岁月无穷的沧桑;沮水绵绵,回响远古雄浑的涛声。保康,这片山高地长的地方,公元前年,一个远古的身影在荆山沮水荒蛮之地上艰难地跋涉,他就是楚人开天辟地的先祖熊绎。他那一声划破天际的呼喊,打破了千年沉寂,在他的带领下,古楚先人披荆斩棘,一路前行。楚国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从此而始,辉煌灿烂的荆楚文化自此发端!【远古荆山。【连绵起伏、沟壑万状、犬峰交错大荆山呈现在观众眼前,【古藤高挂,与飞泻的瀑布辉映成趣,古木横溪,与满山的荆棘相得益彰。泉水叮咚有致,鸟儿稠鸣声声。【白云飘忽,呈现出神秘的色彩。【古老的音乐,仿佛从天上,从白云深处,从汩汩泉眼,从跌宕的溪流奔泻而出,一个高大的汉子,历经跋山涉水长途奔波,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他就是辟荆山之祖楚先先王熊绎??????他用泉水洗去满面尘土,对着远山呐喊:我来了------哦嗬嗬嗬----【荆山被惊醒了,大山回应:哦嗬嗬嗬------【一群身着荆条、蓑衣,腰着草裙,头缠古藤,手持刀叉铜镰的汉子,从不同方位走来,他们面对陌生的熊绎,显得很不友好。熊绎看见当地汉子满身被荆棘拉伤淌着血迹,被老虎刺戳破的脚掌,顿生怜悯。他把汉子们拦在一起,绕过荆棘,但是,众人还是被荆棘阻扰。【这时,熊绎脱掉身上的布衣,扔向悬崖峭壁,从汉子们的身上接过荆条衣裳,披在身上,夺过铜镰,一声猛吼,仿佛从大荆山最底层吼出,汉子们跟着吼起来:茫茫荆山兮,白云翻卷,荆棘丛生兮,怪石天险,筚路蓝缕兮,以处草莽,铜镰在手兮,山路通天,哦吙吙,哦吙吙,走沮水,向丹阳,哦吙吙,哦吙吙。【熊绎带领汉子们开辟一条通往前方的大路,他们齐心协力,搀扶着前行……
男子歌舞《伐木》女子群舞《捣葛》画外音:千年沉寂的大荆山迎来了开疆拓土的一群汉子,他们来到人迹罕见的荒野,伐木盖房,捣葛取食,渍麻做衣。在这片偏远蛮荒的地方,以荆山赐予的厚土,用勤劳的双手,尽情地创建起了自己的家园。(1)伐木【荆地,古树参天……荆山人为了改变生存条件,于是就开始伐木盖房,他们走向森林,手持锯子、铜斧,“坎坎、嗙嗙”地伐木声,打破了沉寂,荆山喧闹起来【男人们吼出歌声,苍劲雄浑,女人们也跟着唱起来-------
(喊)树倒喽
(唱)沮水清沮水长砍树哟盖我房
哎树倒喽
砍树哟砍树哟砍砍砍
哎树倒喽
砍树哟砍树哟哎树倒喽哎树倒喽哎树倒喽
(2)捣葛清清的沮水河畔,雾霭弥漫,阵阵的捣葛声,在河面飘忽,在岩壁上回荡,生活在荆山沮水流域的山民很早就掌握了采葛、捣葛、制葛的流程工艺,葛粉不仅是荆山人充饥的食粮、滋补营养、也发挥了葛粉的药用价值,葛麻也用来纺布织衣,《诗经。葛覃》就是反应这一时期楚人的生活习气,一直流传至今。【清清的沮水,轻轻流淌。这是中秋的季节,满山的叶子郁郁葱葱,略呈金黄色,茂盛的葛藤布满林间,爬满峭壁。【汉子采葛、女人捣葛是沮水一道千年的古画,永不褪色。清晨,女人从不同方向来到河边,挎掉壮硕的葛根皮,抡起大木棰,捣烂葛根,河面上,捣葛的声音,此起彼伏,弥漫河面。女人们赤脚踏进水里,不断浇着河水,抖开葛麻,收起葛粉。心灵手巧的女人们将葛粉上下抛动,神奇般地形成葛粉球,当地人习惯地叫它“天鹅蛋”,葛粉不仅药用,还可食用,葛麻是古代制作衣裳的主要原料。女人们享受着勤劳丰收的喜悦。河边歌声、捣葛声混成一片。(唱)木捶儿起,木捶儿落,沮水河边好捣葛。葛麻儿细,葛麻儿长,葛麻为我织衣裳沮水河边好捣葛那是个郎个嘛葛麻细葛麻长哟麻草为我做衣裳
群舞《围猎》画外音:荆山密林,猛兽伏出,猎人们以桃木为弓,荆条为箭,捕获野兽,保护家园,尽情地品尝猎获的欣喜,酣畅地享受妩媚的滋味。【夜幕降临,虎吼狼嚎猪哼狐狸(毛狗子)咵,黑暗中的楚人受到野物威胁,惊惧惶恐,但他们不屈的性格在黑夜里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拿起弓箭,击响石头,栲着竹梆,点燃篝火,迎着凶猛的野兽,展开搏斗。他们强悍、彪形、野性,战胜野兽之后,享受着捕获猎物的欣喜。【男人在凶猛的野兽面前毫不退却,把女人藏在背后,迎击野兽,既获得了野兽,又获得了漂亮的女人。(唱)狼来了,狼来了,老巴子,下山了,野猪叫唤满山跑,毛狗子也来凑热闹。
敲山石,响声大,老巴子听了就害怕,野猪吓的板爬叉,毛狗子撞破脑袋瓜。【女人出来啦,她们的脸上洋溢着欢笑,送来饭菜,男人们在战斗之后,更加珍惜自己的女人,抱着搂着走回家园,寂静的黑夜,传来女人的尖叫??????
男子三人舞《割漆》画外音:古楚先人在森林中发现了漆树,他们割出漆树汁,调成斑澜的色彩,染亮楚人的门,染亮楚人的窗,探索出独特的制漆工艺,书写了楚人历史长河中绚烂的图画。
古老荒蛮的荆山,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怪树,人走在下面,就会长出红红的痒棵子,由于好奇,就开始在树的身上寻找迷津,终于,发现树上的浆液,可以熬出一种粘糊糊的液汁,它不仅可以保护家具,起到防湿作用,而且可以调出五颜六色,绘制美丽的图案。荆山是我国的“漆源之乡”,《庄子。人间世》、《尚书。禹贡》、《史记。货殖列传》《山海经》等著作都记载了早期楚人割漆、制漆、人工栽培漆树的劳动过程。春秋战国时期楚人把制漆发展成顶峰,制漆工艺居世界之首。【茂密的森林里,长着密密匝匝的漆树,树上篾箍吊着木桶。男人们腰别铜镰,爬上高高的树上割漆。【男人不停的劳作??????他们搭起人梯收获漆汁【在男人劳作的背景下,幻化出由一群女人舞蹈组成的优美的“三道弯”风味的漆画
歌舞《稼穑》画外音:荆山是自然的屏障,河谷是天赐的粮仓。古楚先人在沮水两岸的沃土之上,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间劳作,有汗如雨下,有歌尽飞扬。这歌声在时空中一路穿越而来……
荆山一带,春祭禾苗,秋祭山神,在很早之时,就懂得了种植五谷,掌握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播种收获关系。田歌成为劳作解困助兴娱乐方式。薅草锣鼓最为普遍。春种夏收,田歌悠悠。【铿锵的薅草锣鼓在田野响起,鼓师高唱,男女劳作。【阳歌,晌牌
阳歌子阳,阳歌子歌,上山下田去干活,日出日落天天忙,年年月月都快活。
阳歌子阳,阳歌子歌。上山下田去干活,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天里种荞麦。
阳歌子阳,阳歌子歌,上山下田去干活忙中打火夜插秧,秋收过后收高粱。阳歌子阳,阳歌子歌,上山下田去干活,男人耕田种庄稼,女人织布生娃子。
双人舞、群舞《求偶》画外音:田头垄上,林间水湄,是劳作的场所,是交汇的地方,怀春的男女,情歌对唱,把爱情的甜蜜挂在脸上,把幸福的憧憬刻在眉间,把生生不息的向往写在心上。
沮水河畔,鸟儿发出求爱的呼叫。在荆山沮水一带,人们一直把小儿鸡鸡称为“斑鸠”,把斑鸠交配称为“打水”。【茂密的森林,是斑鸠栖息繁衍的理想家园,斑鸠忠贞爱情,在清晨发出求爱的呼声:咕咕---【明镜的沮水河,波光粼粼,男人们在山上采药,他们见到对岸的女人,便学着斑鸠的叫声“咕咕——”,荡着古藤来到女人身边,岸边、林间的女人们被男人撩拨,激起了春潮。男女相见,如干柴遇烈火……【男女看到斑鸠交配情景,在梦幻的意境中,身心交融,舞蹈以形象的肢体语言,酣畅的表达火辣辣的性爱。唱:隔山隔岭又隔岩(ai),唱个歌儿甩过来,甩过来哟姐儿接着,接不着哟莫见怪,郎哥年年在等待。关关雎鸠一双鞋,在河之洲送过来,窈窕淑女难为你,君子好逑大不该,年年难为姐做鞋。
(青藤为床,一对对男女幻化为嘴对嘴的斑鸠??????)击乐与舞蹈《敲起鼓盆唱起歌》画外音:春华秋实,夏种冬藏,付出的是点点滴滴的辛劳,得到的是颗颗饱满的收成。荆山楚人为自己的勤勉,为风调,为雨顺,为天道酬勤,为上苍恩赐感念万分,踏歌起舞……【金秋季节,丰收的季节,满山红叶,荆山人苞茅房前屋檐下,挂着收获的兽皮,晒干的野菜、柿子、野辣椒。。。。附近偶尔传来猪、牛、羊的叫声。【人们欢庆丰收,身披稻草,跳起跺鼓舞,怀抱升、斗、盆,敲击石块,拍打而歌。鼓儿大,盆儿圆,鼓盆打起来响山间,鼓盆响起来呀,丰收粮食长满田。鼓儿大,盆儿圆,敲起鼓盆儿来到姐儿面前,
姐儿你长乖呀,两只眼睛圆又圆鼓儿大,盆儿圆,鼓盆敲得姐儿红了脸,姐儿你莫害羞,哥哥我带你走天边。
《苞茅缩酒歌》画外音:好山有好水,好水出好酒,古楚先人用清香的苞茅草过滤,制作成独具风味的苞茅缩酒,成为了王室的贡品,苞茅缩酒更以它独特的品质,在沧桑岁月中孕育了荆山儿女纯朴、热情、豪放、豁达的胸怀。苞茅缩酒是荆山人运用当地苞茅草过滤的一种酒,简称苞茅酒,在当时,是上等好酒,主要用作贡品。苞茅是荆山人建造房屋的材料,茅草屋就是用苞茅制成,茅草屋沿袭至今。【汉子们抱着苞茅缩酒坛。开坛酒香扑鼻,汉子们豪饮,足显粗犷、匪气、霸气。【汉子一声叫喊:苞茅酒来啰------众男女涌上。天的个咣噹锤呀对着天喝对着地喝,男人一起喝,女人一起喝,对着月亮喝,对着太阳喝,
喝他一碗苞茅酒身体壮的像一头牛,喝他二碗苞茅酒,婆娘见我跟着走,喝他三碗苞茅酒天塌下来也不愁天的个咣噹锤呀
情景歌舞《卞和献玉》
画外音:荆山保康,卞和故乡,流传着卞和献玉的故事,他历经三代楚王,受尽屈辱,仍忍辱负重。终被文王认可,封为“和氏璧”,历代帝王视为传国玉玺。卞和献玉追求真理的悲壮故事荡气回肠,千古流芳。卞和,春秋时楚国人。荆山(今襄阳保康)人.和氏璧的发现者。卞和荆山(今保康县境)人。春秋时楚民。相传他在荆山得一璞玉,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石头,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后,他怀抱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果是宝玉,遂称此玉为“和氏之璧”。此璧后传入赵,再转于秦。因献玉而闻名古今。《韩非子》载,卞和在荆山得一玉璞(保康五道峡有得玉岩,传为卞和得玉处),献给厉王,厉王使人鉴别,说是石头,有欺君之罪,断其左足。到武王(约公元前年)即位,卞和再次献玉,武王使人鉴别,仍说是石头,又断其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恸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去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戮之而漫(欺骗),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宝玉。因此称“和氏璧”。《史记?卷八十一》所说的“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献之宝玉。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和氏璧作为玉玺,命李斯镌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荆山,悬崖峭壁,飞瀑倒挂,虎吼狼嚎,怪鸟啼叫。【这一节,表现卞和寻玉,献玉悲壮历史。【卞和在山水间寻找宝玉。舞蹈展现卞和三次献玉的历程,【铿锵的挖山声音,布满剧场,在剧场里回荡。一个充满自信的荆山汉子卞和,身背竹篓,手持铜锄,在陡峭攀爬,岩壁上,挖得一块璞玉,他惊喜若狂,在舞台上奔跑呐喊:找到了,找到了。众楚民争相瞻望。天际传来阵阵滚雷,他奔向远方,呼喊。【卞和出现在高处,他的双脚被砍掉,发出泣血般的惨叫。【卞和哭着,回头看见楚文王走过来,卞和以头撞玉,顿时,有山崩地裂之感,一块硕大的奇玉焕发出异彩。【楚文王抚恤卞和,感慨万千,将玉举起来。庄严的音乐升起。荆山高沮水长卞和找玉走四方荆山高沮水长卞和得玉献楚王一献宝玉给厉王厉王不识真宝藏卞和被断一条腿苍天无语大地悲伤荆山高沮水长卞和献玉荡气回肠荆山高沮水长卞和献玉荡气回肠荆山高沮水长卞和找玉走四方荆山高沮水长卞和得玉献楚王二献宝玉给武王武王也不识真宝藏卞和又断一条腿苍天无泪大地悲凉
荆山高沮水长卞和找玉走四方荆山高沮水长卞和得玉献楚王三献宝玉给文王文王慧眼识宝藏宝玉取名和氏璧苍天有眼大地震荡荆山高沮水长卞和献玉万古流芳荆山高沮水长卞和献玉万古流芳荆山高沮水长卞和献玉万古流芳荆山高沮水长卞和献玉万古流芳
【“和氏璧”幻化成玉玺,上面镌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几个字。众人举卞和,追光“玉玺”。原生态巫傩乐舞《祭祀》画外音:能催生万物的太阳啊,能带来光明和温暖的火,能佑护后代万世永昌的先祖啊,能赐予人间太平吉祥和无穷福音的神,巫傩神歌在火光中跳跃,《沮水巫音》吹奏出最虔诚的声音。
《史记》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荆山人把祖先视为“火神”,崇火、崇阳。流落在沮水一带的《沮水巫音》相传很久以后成了楚国宫廷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庄严肃穆、诡谲、神秘。
(1)祭火【本节以强烈的色彩表达神秘幽暗诡谲。【荆山,黑暗中,人影绰约,似幽灵跳动,神秘诡异。楚人手持火把。《沮水巫音》开场【此处可以揉进《端公舞》。(唱)楚之先祖兮,颛顼高阳兮,卷章重黎兮,高辛居火正光融天下兮火、火、火,火神、火神,吾乃火神,点燃天上月亮,点燃天上太阳,点燃满天星斗。(2)祭祖【众人点燃苞茅,祭祀苍天??????【诡异的巫音喇叭吹奏起来,火板凳舞起来。尾声走出荆山画外音:此鸟不飞,飞则冲天,此鸟不鸣,鸣则惊人。古楚先人以其伟大卓绝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信念,在荆山深处历经多年的成长生息,发展壮大,终于可以豪迈地走出大山,去成就千古不朽的伟业!谱写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篇章。【火舞,众舞蹈意象为火焰。【凤凰在火中挣扎,翻滚,(男女双人舞)【烈火蔓延,火光冲天,凤凰翩翩翱翔【一轮朝阳冉冉升起。【一面面荆国大旗变为楚旗??????【众人跪地仰望猎猎飘扬的旗帜??????【《走出荆山》歌声响起。走出荆山,道路是多么宽广,走出荆山,歌声是多么嘹亮,走出荆山,拥抱那灿烂的太阳。【演员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