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相关传说 >> 古村美食鸡年说杏花鸡之白切的艺术
在十二生肖中,属禽类的只有一种,那就是鸡。
“杏花鸡”起源于何时,已不得而知。
从现有的文物考古实物资料看,已有超过年历史。
杏花镇罗伏嘴村地名叫“鸡罩顶遗址”出土的汉代鸡笼罩(图):
白切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传统名肴,是粤菜系中的经典。
杏花鸡尤其适合做白切鸡。
杏花鸡的主要特征是细小味香,皮薄肉瘦,肉质细腻,高蛋白、低脂肪,山地鸡肌肉结实,骨骼细而坚硬,肉质还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肉质紧密,味道鲜美,名声在外。
白切鸡又名"白斩鸡"。清代人袁枚《随园食单》称之为白片鸡。
杏花鸡外貌特征概括为“三黄”(羽黄、脚黄、喙黄),“三短”(颈短、体躯短、脚短),“两细”(头细、肢细)。
杏花鸡,是入选《中国家禽品种志》的鸡品种之一,入选中国已注册代理标志名录,年被评为广东十大最具人气土特产,年被评为广东十大名鸡品牌,在年举办的第六届广东省举办的农博会上,获得省区域公用品牌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在世界粤菜厨皇大赛中,花雕浸滑鸡等名厨主理折桂竞赛,闻名遐迩。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生财有道》对杏花鸡进行了报道。
白切鸡,吃的是鸡本身的味道。杏花鸡天然散养的环境,让杏花白切鸡风味独特。
封开著名民俗学家“老古董”陈楚源先生在百鸡宴上介绍杏花鸡的养殖环境:“四面高山,山环水绕水环山,北回归线也正好在这里穿过。山地鸡在山野之中呼吸着新鲜空气,饮用清泉,觅食草子、虫蚁,还有宽阔小山岗作为运动场所供其自由尽情的活动,这里的土壤ph值为5.5-5.6之间,属微酸性,土地的各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锰)特别适宜杏花鸡的生长环景,加上饲养者使用特有草药(白花苦晩藤)保健和有机粮食喂养,杏花鸡只只体质健壮。”
无鸡不成宴。每逢宴席,少不了白切鸡。
吃白切鸡,是沿袭下来的风俗,也是习惯,更是一种文化。
杏花人能养鸡,养好鸡。
“皮是金黄肉是香”是白切杏花鸡的真实写照。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生起了灶火,雾气缭绕,白切鸡的味道飘出了很远。
鸡汤,米饭,古人的鸡黍,一直延续到现代。
配上山地老姜,自家菜园种的葱头:
还有就是:芫茜(香菜)。
在百鸡宴上,白切鸡都是绝对的主角。
《论语.微子》荷筱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所谓“鸡黍”,就是鸡汤米饭。粗茶淡饭,或者就是白切杏花鸡的简单。
简单,就是一种境界。
您的赞赏,将用于公益志愿服务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