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铭记作为西峡人,关于重阳马鞍桥的传说

发布时间:2016-10-3 15:56:14   点击数:

西峡是一座小城,但是在这座小城里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正值盛夏,周末!小编带你聆听一场关于西峡这座小城里蕴藏的这段历史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今日话题

关于重阳马鞍桥

马鞍桥没有桥,地形也并非像马鞍。

很久以前,马鞍桥并不叫这个名字。它是一个森林茂密、住着几户农家的山村小庄,也是通往西安都府的一捷路段。

相传在明朝末年,有一将领奉命带着一支人马,从这里开往西安,抵抗清兵。当他们行至西峡口丁河店一带,闻听西安被清军所占,朝廷败倒已成定局时,便偷偷解散人马,让部下有家还家,无亲投友。只有这名将领和几位贴身亲信不肯回家。他们想:回家吧,朝廷知道了一定要斩;往西再走吧,如遇清军一旦被捉也会被杀。将领便和几个亲信来到了这个山青水秀、风景宜人的僻静山庄,隐姓埋名住下来。

清朝定都北京后,动乱的局势慢慢安定下来。他们看到这里时常有人马通过,将领的马夫献计道“主人在家曾会做马鞍,这里又有买主,不妨做做马鞍,挣点银两,以度晚年。”这位将领觉得言之有理,便收拾房屋,摆开铺店,做起马鞍来。

他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新式马鞍。由于他们脑子灵,手艺巧,做出的马鞍似轿子一般美观舒适。过往的行人一传十,十传百,众口是金,美誉远扬。人们都把这称心如意的马鞍称为“马鞍轿”。就这样,叫着叫着,这个小山庄也叫成“马鞍轿”了。传来传去传俗了,后来成了“马鞍桥”。

年3月19日,日本以第12军师团步兵第联队为右翼从临汝出发,步兵第联队为左翼从登封出发,向宛西进犯,拉开了豫西南鄂北重大战役之序幕。

26日,日军第师团经镇平西犯,28日占领内乡县城,29日会同坦克第3师团进攻西峡口。30日西峡口失陷后,日寇继续西进,企图经奎文关、丁河店、重阳店攻占西坪镇。担任正面防御的国民党第31集团军主动后撤,诱敌深入,利用西峡口至重阳店之间30多公里公路两侧的高山,实施后撤包围“袋形布阵”战术御敌,口袋底设在马鞍桥。

  马鞍桥位于重阳店西3.5公里,是内(内乡)西(西坪)公路上的一段长米、宽30米狭隘弯曲谷底,两边山峰陡峭,由国民党78军新编43师、团担任公路南北两侧阻击防御。针对西犯之敌配备有数十辆四七型战车(俗称乌龟子),他们调来军部战车防御枪(美国提供的新式武器,穿甲力强,俗称鸭嘴枪)中队,在马鞍桥西一处叫蜂洞的关隘构筑射击工事。

  4月1日至4日,日军在国民党守军的节节阻击下,经丁河店、重阳店,西犯到43师防守的马鞍桥阵地。4日入夜,公路南北两侧的、团守军以猛烈的火力封锁公路,而日军则采取波浪式战术,不停息地轮番进攻。团第2营以猛烈炮火轰击敌人,战斗持续数小时,敌我双方伤亡都很大,4连、6连官兵均伤亡过半,6连连长李长庚及37名战士阵亡,但马鞍桥阵地依然安在。

  深夜,日军9辆战车向我方阵地猛扑过来。眼看敌军就要突破防线,只见贺一凡营长振臂高呼:“现在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时候了,不怕死的跟我上!”霎时,由营部勤杂人员、轻伤战士40多人组成的敢死队带着手榴弹冲向敌战车,军部的战车防御枪队也开炮了,一下子把刚刚窜进防线的日军战车击毁。敌人失去了战车掩护,立即溃不成军,败退下去,再也没有力量发动进攻。时任国民党军43师团2营上尉参谋的徐耀峰在战后的回忆文章里写到:“……那夜,前沿阵地上军号齐鸣,枪炮声、喊杀声震耳欲聋。我在营指挥所里与营长贺一凡对面讲话都听不清。到底组织了多少次反冲击,我记不清了,反正敌人上来,我们就打……”

5日拂晓,守卫马鞍桥的国民党新编43师在增援友军的配合下,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全面反攻,日军丢下遍地死尸,仓皇后撤至丁河一带,从此再未踏过马鞍桥一步。马鞍桥成为日寇侵犯豫西的最西点。马鞍桥这个只能在1∶军事地图上才能找到的地名,从此载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不朽史册。

为纪念马鞍桥战斗,西峡县人民政府于年在马鞍桥战场遗址上修建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纪念亭,以祭奠为我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抗日英灵。

内容来源:《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南阳市分卷西峡卷》,部分整理来源于网络综合

权威发布,服务本土!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xgcs/13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