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发布时间:2016-11-19 19:27:22   点击数: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九月九、晒秋节。重阳之说,与“九”相关,源自《易经》以阳爻为九。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为重阳。

老北京人认为,重阳节是一年中最美的时日;而诗人们则认为这是一个最富有诗意的季节。重阳时节,呼朋引伴,登高、食蟹、饮酒、赏菊、赋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关于重阳的佳句。

自唐代起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并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而在这一天,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出游赏秋、登高远眺等,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节日活动。

品秋果尝秋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应时食品,就如同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阳糕是用面粉加上枣、栗子或其它干果蒸制成的,上面插有小彩旗。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写到重阳节前,贾宝玉的丫鬟袭人让宋嬷嬷给史湘云送去两个小掐丝盒子,一个装的是两样鲜果,另一个装的便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梦幻君听说清朝的时候,人们吃重阳糕颇有讲究,还伴有一个小小的礼节。在九月初九这日清晨,长辈们将重阳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额头上,口中还祝福道:“愿我的孩子事事皆高。”这是取“糕”与“高”同音,表达了人们对儿女的殷切祝福。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征着未来的日子步步皆高。

赏菊吟诗

文学家苏轼写下了“菊花开处乃重阳”的佳句,民间也有“无菊不成节”的说法。菊花盛开在农历九月,成了农历九月和重阳节的象征。梦幻君见《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写的就是重阳节赏菊写菊花诗的情景。

《红楼梦》里的重阳菊花诗不仅情景交融,而且诗中有诗,以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的谶语,抒发了个人情怀,也预示了各自的人生命运。比如薛宝钗的《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咏菊诗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对薛宝钗的这首诗,探春的评价是:“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

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在重阳节酿菊花酒、食菊花瓣。在古代,菊花酒被视作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梦幻君料想在这个时节,众人在大观园里三五成群的同赏菊花、共饮美酒,也应该别有一番情趣。

头戴菊花--“簪菊”

除了赏菊之外,古时重阳节人们还要簪菊花。簪菊花和重阳节插茱萸一样,都是为了辟邪。据说,古时人们的饰物较少,常以鲜花作为女性的点缀之物。古人从菊花的药用功能联想到菊花的辟邪功能,所以重阳节时会在头上簪一朵菊花。不过,佩戴菊花不仅为了辟邪,还因菊花又名“延寿客”。

晒秋

重阳是个丰收的日子,从前的农村人实在,在这天赐的好时节,为了报答上天,“晒秋”便成了朴实的农村人对老天爷表达感恩之情的举动。成熟的果蔬悬挂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晾晒,形成一道道丰收的喜庆画面,江南一带的古镇小村,能歌善舞的村民们敲起锣打起鼓,叮咚作响锣鼓声作伴奏的盛典,映衬着是村民们一张张喜庆欢笑的脸。

登高望远

重阳时节“两九”相重,古人认为这是一个由盛转衰、趋利避害的日子,登高望远的习俗自古流传。而九月九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与长久的“久”同音,是长寿的象征,老人们要是在这天攀上高处,登高远眺,吸万物之阳气,与天相亲,既是强身健体的有益举动,也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转眼又是一年九月九,青石巷中灯火依旧,一壶老酒湿了衣袖,唯有思念欲罢不休。这些流传至今的各种传统习俗和物品,或许只唤作重阳节的应景之物。然而当时光流传、物是人非后,还是当初从母亲手中接过的那一碗汤酒,至今仍觉暖心。

转自《一点资讯》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xgcs/18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