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相关传说 >> 唐代中秋玩月诗与道教信仰
唐贞元十二年(公元年)的八月十五日夜,旅居长安的欧阳詹与他的乡人探访朋友,在朋友所寓永崇里的华阳观,写下了这段《玩月诗序》:
月可玩。玩月,古也。谢赋,鲍诗,朓之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贞元十二年,瓯闽君子陈可封游在秦,寓于永崇里华阳观。予与乡人安阳邵楚长、济南林蕴、颍川陈诩,亦旅长安。秋八月十五夜,诣陈之居,修厥玩事。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大寒,夏则蒸云大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乎玩。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况埃壒不流,大空悠悠,婵娟裴回,桂华上浮,升东林,入西楼,肌骨与之疏凉,神气与之清冷,四君子悦而相谓曰:斯古人所以为玩也,既得古人所玩之意,宜袭古人所玩之事,作玩月诗云。[1](P)
从欧阳詹的诗序中可以看出,赏月习俗,原本没有固定于八月十五日,但“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太寒,夏则蒸云太热”,秋天是寒热宜人的季节,八月十五正当秋季中间,天高气爽,澄空望月,“虽他时之并照,何斯夕之为明?”[2](P36)他在诗序中举出了谢庄的《月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为例说明玩月是唐前已有之风。文中所谓“袭古人所玩之事”,其实也就是“作玩月诗”。
关于玩月,学者张泽咸在《唐代的节日》一文中指出鲍照的诗是他所知较早的中秋玩月作品。[3](P)而在唐代,笔者以《全唐诗》作一统计,其中标明中秋或八月十五为题的诗作,有余首(未计入其他诗中描写中秋月的诗作)。虽然在数量上中秋玩月诗不能与重阳诗作相提并论,但与立春等节日诗作相较而言已属多数了。这些大量的中秋赏月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即唐代的中秋,诗人以赏月为题进行吟咏是相当流行的。
不过,在对唐人中秋赏月诗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70多位作者(兹不一一列举),其主要生活年代大多在中唐及以后。在笔者搜集的唐人中秋玩月诗中,最早有李峤《中秋月二首》,[1](P)其后杜甫,再而下刘禹锡、白居易等均为中唐时人,至于无可、齐己等则更晚。既然玩月是古已有之,为什么中秋之月没有被此前的唐代诗人所特别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有效北京市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xgcs/6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