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知识篇快被遗忘的古代汉族习俗周

发布时间:2017-8-6 17:55:27   点击数:
周代(郑国)踏青

溱洧河畔钟鼓交,踏青游人乐陶陶。红男绿女佩香草,两情相悦赠芍药。《诗经·郑风》有一首民歌《溱洧》,其中说:一对青年男女,要到溱洧二河边上去看集会,他们相互逗笑,并赠送芍药。

汉弄剑与踏杯舞

壮夫弄剑不弄丸,上下青光慑人寒。长袖应随笙鼓乐,跳踏圆杯舞君前。四川出土汉画像砖中百戏部分有『跳丸』或称『弄丸』者,一男子赤上身,双手上举,空中有五个圆球,加其手中一球当为六球。

汉猴戏

黄毛红臀小胡狲,翻斗爬竿踏车轮。顶盔挥旗羊做马,妆扮美女笑煞人。汉代画像石中百戏图里有猴戏形象,可知我国驯猴作戏的历史甚早。迄明清时,玩猴者多为谋生之计流浪江湖。玩猴艺人多为一副扁担,挑两个箱子;或牵羊,带助手扛一长十字竹竿。在选好场地后,敲锣引人驻足。一般令猴翻筋斗、担水、走索;或爬高竿;或开箱戴面具,穿戏衣走场。《燕京岁时记》:『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余扶犁跑马,均能听人指挥。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马者,以羊易马也。』

溥仪在出席东京审判作证时,严词斥责伪满洲期间,他的傀儡状态时,怒称那些年,简直就是“猴戏”!

汉六博

六白六黑十二棋,双方相争博一局。只缘获筹心欢悦,废寝忘食仍嗜迷。六博在汉代流行。出土汉俑即有二人对坐六博者。鲍宏《博经》:『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掷头,谓之琼。』每人六棋,局分十二道,中间横一空间为水,放鱼两枚。

晋重阳饮菊花酒

九月采菊酿酒香,来年开坛又重阳。畅饮何必陶隐士,难得佳节入醉乡。农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又称『重阳』。汉代已有重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风俗。饮菊花酒的时代,一般认为是从晋代陶渊明时代。

晋斗鸡

斗鸡芥翼争英雄,双距利刃逞威风。羽毛飞扬分胜负,终在纨绔欢乐中。斗鸡在战国时期已很盛行。《国策·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免病居家……相随行斗鸡走狗。』

晋代馈春盘

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韭黄。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如《荆楚岁时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周处《风土记》:『元日造五辛盘。』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五辛盘又称春盘。

晋代流觞成诗

修禊文会聚溪头,羽觞载酒曲水流。酣饮赋诗联佳句,留得美名在士俦。《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证明周代已有到水边洗涤污浊、消灾去病之俗。所谓修禊,即指临水洗濯以除不祥。

北朝踏青

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游人谁顾杨柳绿,竞看佳丽映桃红。踏青之俗早在汉代之前已经盛行,《晋书》载: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人们出外踏青。到了唐代更为盛行。如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孟浩然有『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上阳琴院-打造一流的古琴爱好者学习交流平台,为古琴爱好者营造一所幽雅、养心的学习环境。

 杨璐嘉老师

邮箱:

qq.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个医院好
白癜风那家医院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xgcs/68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