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酒之道

发布时间:2018-5-15 15:15:47   点击数:

古来酒有其道,根本为“中和”。即酒无嗜饮,饮而不过,平和协调,无过无不及,合乎礼、中庸之道,是为酒道。儒酒圣源,道法儒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儒酒之道

在中国古代先哲看来,万物之有无生死变化皆有其“道”,人的各种心理、情绪、意念、主张、行为亦皆有“道”。饮酒也就自然有酒道。中国酒文化自春秋以来,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出现了以儒家思想为基准的“酒德”“酒礼”。冥冥中,“酒道”便成了“儒道”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酒道的根本要求就是“中和”二字。“未发,谓之中”,即是对酒无嗜饮,也就是庄子的“无累”,无所贪酒。“发而皆中节”,有酒,可饮,亦能饮,但饮而不过,饮而不贪,饮似若未饮,绝不及乱,故谓之“和”。和,是平和协调,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这就是说,酒要饮到不影响身心,不影响正常生活和思维规范的程度最好,要以不产生任何消极身心影响与后果为度。对酒道的理解,就不仅是着眼于即饮而后效果,而是贯穿于酒事的自始至终。“庶民以为饮,君子以为礼”(邹阳《酒赋》),合乎“礼”,就是酒道的基本原则。但“礼”并不是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试点的变迁,礼的规范也在不断变化中,“道”却没有淡化,相反地更实际和科学化。

于是,由传统“饮惟”的对天地鬼神的诚敬转化为对尊者、长者之敬。儒家思想是悦敬朋友的,孔子就产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美酒表达悦敬并客人出先饮是合乎礼道的。古代社会,很是讲究尊卑、长幼、新疏礼分的,因此在宴会享座的确定上不能乱了先尊长后卑幼的名分。现代社会虽无太多的繁文缛节,但是中华民族尊上敬老的传统思想早已根深蒂固,饮酒时尊长先饮表现了对尊长的礼让,谦,尊敬。即是“敬”则不可“强”酒,随个人之所愿,尽个人之所能,酒事活动充分体现一个“尽其欢”,是欢快愉悦之意,而非雷动、手舞足蹈的“轰饮”。无论是聚饮的示敬、贺庆、联谊,还有独酌的悦性,都循从一个“享酒”的原则,即饮不过量,不贪杯,不耽于酒,仍是传统的“中和”,亦可理解为一个“宜”字。这样,源于古“礼”的传统酒道,似乎用以上的“敬”“欢”“宜”三个字概括了。圣源儒酒,内在传承儒家文化,外在延续中华酒文明,以儒家思想为底蕴,饮酒尚德,深研酒道,并升华为儒道,内外合一,以千年文化承载万物,博容天下。

儒酒之德

文武有德,酒亦有德。酒德始出儒家,孔子始倡“饮酒以不醉为度”合度者有德,失态者失德,恶趣者无德。圣源儒酒,厚德载物,饮酒尚德,品味思源。

文有文德,武有武德,饮酒自然有酒德。我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古代饮者就已经开始注重酒德。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就总结,王朝败于酗酒,提出饮酒要限制的主张。春秋时期,孔子对饮酒有了鲜明的个人见解“饮酒以不醉为度”,“唯酒无量,不及乱”。当时的“君子”对饮酒的态度是“酒以成礼,不继为谣,义也,这里的“谣”是指饮酒过量。为了引导人们崇尚酒德,古人还专门制定“酒礼。为了强化酒德,周代曾专门设置一种叫“萍氏”的官职,督察提醒人们饮酒须谨慎有节制。另外,古人反对在夜间饮酒,明代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古人饮酒有节,多不至夜”。前秦苻坚的黄门侍郎赵整写了一首劝戒的《酒德歌》:“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纣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侧。”以前人酗酒亡国之例警训苻坚,使之反省而接受这一劝谏。对一些执迷不悟的酒徒,古人习惯以形象实例规劝从酒德。唐朝诗人孟郊曾作诗《酒德》“酒是古明镜,辗开小人心。醉见异举止,醉闻异声音。酒功如此多,酒屈亦以深。罪人免罪酒,如此可为箴。”警醒世人饮酒尚酒德,以酒为镜省自身。

中国自古就为礼仪之邦,礼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饮酒应有酒德。酒德,指饮酒时的道德规范和酒后应有的风度。合度者有德,失态者失德,恶趣者无德。“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尚书·酒诰》甚至提出了“饮惟祀”(只在祭祀活动时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执群饮”(不可聚众饮酒)和“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的要求。可见,儒家并不反对饮酒,只是要求饮酒应有礼仪规范。中国酒文化有含蓄性和约束性,由于中国酒文化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以“酒礼”、“酒德”为主要内容的儒家型酒文化思想,把酒当作是礼仪的象征,饮酒活动是人们学礼、施礼,进而达到人、天合一的一个重要途径。因而,孔子曾提出酒德是“唯酒无量,不及乱”,即饮酒的多少各人不同,没有具体数量的限制,但饮酒之后要保持神志清醒,不放荡形骸,否则便是无酒德了。酒德是酒文化的精髓,却越来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生产力的进步,跟应该是精神文明的进步,酒德也是我们所提倡的,追溯的饮酒概念,让我们体会古圣遗风,做现代社会的时尚饮者,做儒文化的引领者。

儒酒之俗

早在夏、商、周三代,酒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礼仪风尚就已紧密相连,并且公式化、系统化。当时,曲蘖的使用,使酿酒业空前发展,社会重酒现象日甚。反映在风俗民情、农事生产中的用酒活动非常广泛。近现代民间习尚的婚礼酒、丧葬酒、月米酒、生期酒、节日酒、祭祀酒等等,都在周代风俗文化的“八礼”中寻到源。春秋时期,儒家文明兴起,对当时的社会习俗、礼仪以及道德规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孔子周游列国,沿途授学解惑,广招门徒,大力推行以礼治世,恢复古礼。时推风移,民俗活动因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其内容、形式乃至活动情节均有变化,然而,唯有民俗活动中使用酒这一现象则历经数代仍沿用不衰。

生期酒:老人生日,子女必为其操办生期酒。届时,大摆酒宴,至爱亲朋,乡邻好友不请自来,携赠礼品以贺等。

婚礼酒:提亲至定亲间的每一个环节中,酒是常备之物。打到话(提媒)、取同意、索取生辰八字,媒人每去姑娘家议事,都必须捎带礼品,其中,酒又必不可少。婚期定下,男家又酒肉面蛋糖果点心一应俱全,成亲时,新人要双双向参加婚礼酒宴者敬酒表示致谢,此时,小伙们少不了向新婚夫妇劝酒,高兴起来,略有放肆,逗趣、玩笑自在其间,婚礼酒宴充满民间特有的欢乐情趣。

祭拜酒:涉及范围较宽,一般有两类,一是立房造屋、修桥铺路要行祭拜酒。凡破土动工,有犯山神地神,就要置办酒菜,在即将动工的地方祭拜山神和地神。其中酒为主体。二是逢年过节、遇灾有难时,要设祭拜酒。除夕夜,各家各户要准备丰盛酒菜,燃香点烛化纸钱,请祖宗亡灵回来饮酒过除夕,祭拜结束,全家方得起勺用餐。分岁酒:亦称“新岁酒”,一般在除夕之夜进行,一家人围坐吃喝,欢快异常。在喝“分岁酒”时,不仅要在门上贴大红门联,且全家灯火通明。如有人远在外地,不能回家过年,则要让出一个席位,摆上筷箸,斟满酒,以示对远地亲人的怀念。如若盼子心切,就在席上外加一酒杯和筷子,以预示明年人丁兴旺,这称“添人增口”酒。

元宵酒:元宵即上元,指农历正月十五日。绍兴风俗除闹花灯外,是夜,男女老少还要在家喝元宵酒,早晨吃用各种馅子做的“汤团”。

挂像、落像酒:旧时每逢腊月二十前后,都要把祖宗神像从柜内“请”出来挂在堂前,并点燃蜡烛,供上酒菜,祭祀一番,这就是“挂像酒”。到正月十八,年事已毕,就得把神像“请”下来,这时又得祭祀一番,办“落像酒”,亲朋好友,族内长幼相聚欢饮,喝过“落像酒”,过年活动就告结束。

时节酒:清明祭扫祖坟带去的酒菜在坟地祭过后就送给“坟亲”亨用,自己回家喝清明酒。有些人家没去墓地祭祀,也在家中摆酒祭奠祖宗,俗称“堂祭”,祭后族人聚饮,这也是“清明酒”。端午酒。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门前要挂菖蒲、艾以避邪,中午要喝端午酒,并要置备“五黄”,即黄鱼、黄鳝、黄梅、黄瓜和雄黄酒。这时家家户户都打扫灰尘,因为过了端午,盛夏来临。所以喝端午酒,过端午节,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卫生节日,此风俗流行至今。七月半酒。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鬼节。旧时河中要点燃河灯。白天要摆七月半酒,晚上在各家神龛前要供上茶水,洗脸盆内盛上水,放上毛巾之类,让亡灵擦汗,洗脸。冬至酒。民间有冬至给死者送寒衣的习俗。这一天,祭奠之后,焚化纸做的寒衣供死者“御寒”。这一祭祀酒席,俗称“冬至酒”。祭祀之后,亲朋好友聚饮,既怀念亡者,又联络感情。

生活酒:生活上的酒俗与酒习有:1、新居酒,和解酒,宴宾酒,除游乐性的如“元宵赏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赏菊品蟹”等约亲友小酌外,尚有“洗尘酒”、“接风酒”、“饯行酒”、“送别酒”等。另外,还有“会酒”、“罚酒”、“谢情酒”、“仰天酒”等。

酒俗亦为礼,自古有“酒已成礼”之说。以酒待客,以示尊敬谦恭,饮酒合度,劝酒合礼,是谓君子。酒俗之礼,多发于民间,世代相传,婚丧嫁娶,祭祖拜天,接风饯行,破土乔迁,得周做寿,谢情团圆,逢节不落,岁岁年年。

儒酒之尚

中国白酒采用固态蒸煮,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精心酿制而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蒸馏酒,传统工艺酿造的白酒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传承,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根基,代表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养生文化。白酒的起源由来已久,关于白酒的作用,《汉书?食货志》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这是古人对酒的高度评价。我们的祖先在饮酒的过程中,发现了酒能“通血脉,散湿气”,“除风下气”,“开胃下食”,“温肠胃,御风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同时用酒入药还能促进药效的发挥。饮酒还有延年益寿之效,这一点在历代的医疗实践中已得到了证实。明朝李时珍写了《本草纲目》,这本巨著里边一共记载了二百多种中药酒。

酒之所以能够从古流传至今,长久不衰,究其原因与酒的有益养生作用还是密不可分的。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够掌握分寸,控制酒量,保证饮酒适度,酒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具体来说,饮酒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补充营养:许多酒饮品中都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既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热量,又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另外,酒所产生的热量也是饮酒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之一,通过饮酒,人体能够获得大量的热量,不仅能够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更能起到驱寒等作用。

促进消化:酿造酒的原料多以粮食或水果为主,因而酒又具备了粮食和水果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并起到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因此,在进餐的同时,适量饮酒,不仅能够增进食欲,而且能够帮助食物的消化,从而也可起到一定的促进营养吸收的作用。

保护心血管:适量饮酒还能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而且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从而可达到保护心血管的效果。

酒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纯粮酿造,文化可修生养性,酒本身则可滋养身体,圣源儒酒传承酒文化更兼儒家文化,承百世工艺,合自然之法,酿高品美酒,饮圣源儒酒,让人在物质享受的同时更有文化的熏陶,内外兼养,身心合一,为养生佳选。

土老帽酒

致力于打造中国老百姓最爱喝的纯粮酒!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
苯酚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xgcs/82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