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涨姿势古人是怎么放假的

发布时间:2021-4-10 5:22:02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极为丰富,员工们有固定的法定节假日和福利,学生们也有愉快的寒暑假,大家的假期都过得相当精彩,然而历史上古代人的假期却跟我们的生活大不相同,在元旦小假期来临前,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放假的。

没错,今天就是带各位一起看看古代的节日都是怎么放假的。有的是给你找“心理平衡”的,有的是拉仇恨的,对号入座。

1

秦朝

在秦朝,就是芈月的孙子的孙子的那个时代,没有法定节假日和具体的休假制度,相当于假期并不存在。

政府官员每天都要按时上班,如果遇到什么特殊情况,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需要提前请假,经皇帝或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方能离开。

秦时的官员请假称“告归”,告归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疾病需要回家休养,二是身体老迈需告老还乡。

太不人性化了~这么一比,7天假期,不少了。

唉!小编真替秦代的官员们感到无比虐心呐!想想我们现在的法定节假日,和秦朝比起来,还算是多的,我们可以利用假期缓解压力,放慢生活的节奏,享受美好的时光。

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虽然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交通十分便利,但是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像黄金周这样的长假,我们的游玩地点都会被堵得水泄不通,之后就变成了“千人合影”。

或许,秦朝人没有假期的时候是这样的

现在,我们的黄金周假期是这样的

(你能找到我在哪里吗)

2

汉朝

到了汉朝,休假制度初具雏形。假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例假,另一类是节令假。

除了春节、冬至等节假令,还规定每过五日可以休一沐。官员们以洗澡的名义放放假。

关于周末休假制度,《汉律》记载说:“官员每过五日可以休一沐,称为“休沐”,即休息和沐浴的意思。

因为当时朝廷要求各级官员集中在官衙办公和食宿,没有特令,平常不得回家,只有到了“休沐”,才可以洗浴更衣,回家团圆,打扫卫生或走亲访友,所以称做“五日休”。

PS:不禁问一句,衙门里没有洗澡的地方么?

这个休沐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星期六、星期天。此后,洗头洗澡这类搞个人卫生,也成为了古人节假日里的常规性内容。

汉朝官员还享有各种节令假,如冬至、夏至、春节等。除此之外,遇到特别的事情,官员可告假,也就是临时的假日。告假分为“予告”和“赐告”两种。

予告是因为有功,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予以休假,可带职休假,但不得归家。赐告则是因为生病给予的假期,但时间不能太长,汉代明确规定,凡请假三个月免官,经赐告者可延长假期而不免官。

若遇丧事,则依丧服制度,长则3年,短则36天。总之,放假时间可以因具体情况来确定,但是一般不能超过三个月。

3

唐朝

唐朝的休假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也更具人性化。唐朝永徽三年,朝廷将百官的休假由“五日休沐”改为十日一休的“旬休”,即官员每十日休假1天,上中下旬各一天,又称作“浣”,从此假期又有了“浣”的称谓。

《问奇类林》记载:“俗以上浣、中浣、下浣,为上旬、中旬、下旬。”虽然法定工作日延长了,但是唐朝放长假的天数很多。

在唐朝除了这样的常规假,每年还有3个“黄金周”。每逢春节、冬至、清明各休7天,中秋、夏至分别休3天假,元宵节、中元节、孟兰盆节、端午节、重阳节、三伏天几乎每逢节气都要休假一天。

就连皇帝生日、老子生日、释迦牟尼佛生日也都在放假的范畴。而且身为一个唐朝人,婚假也是很足的。

儿子的及冠礼有3天假,子女婚事放假9天,就连亲戚结婚也可以放假。还有探亲家、拜扫假等,而且天数不是现在所能比的。

父母在里以外的,每三年有30天探亲假,里以外的,每5年有15天探亲假。父母丧事,朝廷强制离职三年,为父母尽孝道。

其他近亲、远亲丧事,都有放假不等的天数。官员、老师丧事,放假3天;祖父母和父母忌日,放假1天,在第5个月有“田假”15天;第9个月还有“授衣假”15天。

除去婚假、丧假、探亲假,再算上遇到特殊日子的假期,假日超过了天。到了唐朝末期,还建立了退休制度,凡官员年逾七旬者,可以退休,称为“致仕”,享受半俸。

再看看现在请个探亲假,简直无法忍受了

4

宋朝

你以为唐朝是假期最多的朝代吗?Oh,No!宋朝才是假日最多的一个朝代,各种法定假和日节令假共计达68天。如果再加一个月的省亲假,实际每年享有98天。

除了这些常规假期外,又多了一项惠及各级官员的特殊规定: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官员“封印”,停止公务,回家探亲,次年正月二十返回衙门“开印”办公。

不仅如此,大宋还开发出了因地制宜的放假规定。比如父母住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30天定省假;在五百里外,每隔5年有15日定省假。

对比下咱们7天的春节假,小编只有呵呵了

5

元朝

到了元代,情况发生了变换。在元朝的统治者看来,生命在于运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休息,什么旬假、大休都没有了,全年节假日减少到了16天。加上旬假36天共休52天。算一算,跟现在好像差不多。

6

明朝

明朝的休假制度与宋朝相比,天数有了明显的变化,居然比宋朝少了将近一半。据《古今事务考》中说:“国朝正旦节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

也就是说,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共放假18天,加上每月3天例假及每年休假,总共只有50多天休假,唉!宝宝心疼你们啊!

仔细想想也能理解,在古代,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放那么多假期干嘛~

7

清朝

清朝的休假制度,前期基本沿袭了明朝的休假制度。甚至直接把冬至、元旦、元宵三节打通——放假月,官员们把大印封存起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一个月不用上班啦。太幸福了~

但到了清末,休假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假日制度影响,例假由原来的每月3天旬休,变为了星期日休假制,并一直沿袭至今。

▼▼▼新疆丝路环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116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