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农历12月为什么叫腊月

发布时间:2021-5-3 18:18:21   点击数: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白癜风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腊月打响迎春前奏曲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古时候也称“蜡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这里所说的,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说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农事上是“闲”了,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而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还有拖至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过年才算结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可看到。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富有魅力的。为了过好年,中国人要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诸多准备。人们要忙着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祗、祖先有个交待;要对一年来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要对亲戚、邻友、同僚给以节日的慰问,以使今后能更好地相处。对一年来的家庭事、个人事都要加以总结,以使在新的一年里,个人能更有进步,家业更加兴旺。

喝口腊八粥揭开迎春序幕

腊月作为迎接春节、辞旧迎新的前奏曲,有着丰富的内容和讲究,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开始,就揭开了迎接春节的序幕。腊月初八,也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民间俗称“腊八节”。在古代,腊八是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节日,并称此日为腊日。后来此日融汇佛教文化成为佛成道日,因此,在腊八节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繁多,品种各异,原料也不尽相同,比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桂圆、玫瑰、红豆、花生,甚至菠菜、鸡肉皆可入味,熬成口味各异的粥品,甜咸淡重,老少咸宜,受人喜爱。据说,腊八粥不仅是美味可以暖胃生津,健脾润燥,还可以增福添寿,因而是不可多得的吉祥美味。

过了小年就是年

腊月二十三,俗称农历小年,也有地方称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小年,顾名思义,是跟春节这个“大年”相对的。小年这天,最重要的仪式就是祭灶神。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为司饮食之神,即掌管人间饮食。晋代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并在小年这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报告。所以,人们为了灶神升天后能替自己和家人说好话,就在小年这天备好美食佳肴、糖品果蔬、醇香美酒恭送灶神升天,以祈求灶神能在玉皇大帝面前为自家甜言蜜语美言一番,并带着善报和福祉返回人间,庇佑家人来年顺利吉祥。也因如此,现在的许多地方仍然非常重视在小年这天祭灶神。

小年过去,迎接春节的脚步明显加快,要做的事情多了,讲究也更多了。《腊月歌》曰:“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由此可看出,自农历小年过后至大年初一之前,每天都有讲究,扫房、请香、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每一天的事儿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附:12农历月农谚

正月:岁朝宜黑四边天,大雪纷飞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处处棉花稻麦宜.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人忧.清明风若从南起,定是农家有大收.四月:立夏东风少病祸,晴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是蝗虫损稻禾.五月: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果园内受熬煎.六月: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中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厄,定主三冬多雨雪.七月:立秋无雨是堪忧,万物从来只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八月:秋风天气白云多,处处欢歌好晚禾.只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冬情.月中火色人多病,更遇雷声菜价增.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伤疾病损人民.十一月:初一西风盗贼多,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日色,来年定唱太平歌.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若逢大雪旱年来.但得此日晴明好,吩咐农家放心怀.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hd/116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