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活动 >> 重阳节将至,来摆下那些传统习俗的龙门阵
明天就是重阳节啦!关于重阳节,小伙伴们知道多少呢?你萌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又各有什么寓意吗?让我们一起来摆一哈~~
登高我们最熟知的关于重阳节的诗就是这首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其中就提到了登高。在古代,每逢九月初九,都要举家登高望远。望远,当然是为了观赏美景,观赏漫长的寒冬到来之前、最后的一瞬绚丽秋景;而登高,传说是为了避灾辟邪,有民间故事讲到,古时曾有一家人在九月九佩戴茱萸登山,回来后发现家中牲畜皆亡,唯有登高远走的家人无恙——虽然这是个遥远的故事,但是流传到风俗习惯里,上至帝后、下至民间,都会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望远。吃重阳糕前面讲到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登高望远的风俗,然而,并非每个地方都有高处可登。无处登高的人,在重阳之时就会以糖面蒸糕,以代“登高”,同时,也在其中赋予了高寿、高升的美好祝愿。这蒸糕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重阳糕啦~~重阳糕也称“花糕”、“发糕”,大多是以米粉为原料,加糖蒸制,再缀以芝麻、红枣、板栗、杏仁等。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的形状,最顶层还要捏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祭祖重阳节,许多地方都有祭祖的习俗。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因为必须要依靠前人总结的教训、祖先遗留的智慧来耕织种植,由此,就形成了一种祖先崇拜的文化心理。中国古人,对于先祖的无限敬重、对于祭祀的高度重视,都由此而来。赏菊重阳节,落木萧萧下,群芳纷纷谢,此时只有菊花,盛放傲人骄姿,独揽天地秋意,所以,当中国文化中提起重阳的时候,就必与菊花紧密相连。比如孟浩然唐诗里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友人把盏对菊、共话重阳;而李清照的宋词写“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独属于菊瓣长长的重阳深秋,菊花与重阳活动形影不离,重阳与菊香飘摇融为一体。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以其高洁淡雅、凛然凌霜的特质而深受文人爱重,借此寄寓自己内心的情怀。那么小伙伴们,在你们的家乡,重阳节是怎样过的呢?都有哪些习俗?快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综合自“子曰师说”、“易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