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活动 >> 重阳投资庄达:结构性资产荒未来演化路径
当前的“资产荒”并不是没有资产可以投,而是具备低风险特征、同时符合负债约束的资产缺乏,是结构性的资产荒。
一、当前资产荒是结构性的近期,市场对低风险资产的追逐热度高涨,“资产荒”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被广泛讨论之后再度受到热议。不妨先看几组数据:对于一线城市居民而言,房地产是低风险资产,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同比增速在30%以上;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固定收益类资产是低风险资产,5月份至今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降幅接近40bp,3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降60bp;分级A自5月以来普遍涨幅在6%以上;A股参与者对打新热情也持续提升,C类投资者网下打新的中位数中签率从2月份的万分之一下降至7月份的十万分之四;而受到利率下行和风险偏好外溢带动,低估值、高分红的A股蓝筹也迎来久违的行情。
严格来讲,一个经济体的资产与负债相匹配,并不会存在“资产荒”。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资产和负债在结构上的量价不匹配。从价的层面看,主要是两个缺口,一个是实体经济能够提供的投资回报率与预期回报率的缺口,另一个是金融资产投资回报率与负债成本的缺口。从量的层面看,简单说就是钱很多,但合意的资产很少。从企业部门来看,A股非金融企业现金总额同比增速从年以来持续上升,目前达到23%,即使扣除因地产销量大增导致现金较多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其余上市公司的现金总额同比增速也达到20%。企业缺乏优质的投资项目,手握大量现金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而M1与M2剪刀差的扩大也是这种现象在宏观层面的体现。再从金融部门来看,商业银行大量高收益的非标资产到期,而传统信贷需求不足、主动投放意愿也较低,只能投向低风险的债券、房贷等资产。
因此,当前的“资产荒”并不是没有资产可以投,而是具备低风险特征、同时符合负债约束的资产缺乏,是结构性的资产荒。
二、未来演化路径 ?从结构性资产荒产生的原因入手,未来的演化情形可能存在以下几种:
第一,收缩负债端。通过政策强行收缩负债可以缓解资产荒问题,但同时可能会带来资产的大幅抛售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基于年债券市场和年股票的经验教训,以及当前较为疲弱的实体经济,发生这种情形的概率最低。
第二,投资者在低风险资产上进一步加杠杆,并将“资产荒”演绎到极致。这种方式通过加杠杆放大利差,是需求扩张的一种。加杠杆实际上早就在发生,比如居民加杠杆购房、理财加杠杆买债、新股投资者加杠杆打新。但杠杆的绝对水平并没有到极限,如果实体经济无法扩张,在虚拟经济进一步加杠杆会积累更大的风险。但由于目前金融市场杠杆水平受到严格监管,通过这种方式演变的概率较低。
第三,增加海外资产的配置,比如港股。从绝对水平上看,H股相对A股的折价幅度还比较大;从分红水平看,A股股息率3%以上的个股大约只,占全部A股数量不到4%,港股通标的股息率3%以上的个股大约只,占港股通数量将近40%。随着深港通推出,海外权益资产的配置将有更多选择。我们预计国内投资者继续增配港股概率较大,但由于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仍然存在50万的账户门槛,参与度不会特别高,因此对解决结构性资产荒的作用不会很明显。
第四,风险偏好边际提升,增加A股等相对较高风险资产的配置。A股市场的优质权益资产仍没有被充分挖掘,在收益率曲线越来越平坦的情况下,从贴现法估值角度分析,盈利平稳、终值现金流占比高的企业(类似久期更长的债券资产)更加受益。尽管近期个别股票已经涨幅较大,但是从分红收益率、现金流稳定性、绝对估值等角度观察仍然具有吸引力。当然,指望低风险偏好资金再次推动类似年上半年的行情并不现实,一方面A股股息率达到一定标准以上的公司数量很少,另一方面蓝筹股上涨之后股息率进一步下降,除了保险资金以外,其余低风险偏好的资金很难忍受股价的回撤和波动。
第五,增加金融资产的供给,使得低风险资产的供需重新达到均衡。供给的增加有市场自发的因素,也有政策导向的因素。前者比如随着债券、分级A、高股息蓝筹股等价格的上涨,抛压自然增加;后者比如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国债的存量,通过增加新股供应降低打新回报率,从而对打新的需求达到稳态。我们看到5/6月份上市新股的平均涨幅在%以上,公募社保不加杠杆参与网下打新的预计年化收益率在2-6%之间(假设资产规模1-20亿,规模越小年化收益率越高)。而7月份新股发行审核明显提速,预计企业部门降杠杆压力下,股权融资比例的提升是大概率事件。
第六,投资者逐步降低预期回报率,理财成本加速下行,并最终和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提供的回报率达到平衡。年以来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下行,全市场1年期理财预期收益率从6%降至4%,但相比于利率债、信用债收益率的降幅,理财成本降幅还是比较小。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居民存款理财化、理财规模扩张动力仍在的情况下,预期收益率的下降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中期来看,这种趋势难以逆转,也许过不了多久投资者就会接受2-3%的预期回报率。
第七,通过改革释放经济活力,提升实体经济回报率,增加更多的资产供给,引导资金脱虚入实,修复各部门资产负债表。这是中长期最为理想的情形,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资产的供需错配,解决结构性资产荒问题。
总之,当前的“资产荒”源自资产和负债在结构上的量价不匹配,且主要集中在低风险、稳定收益的金融资产领域,短期来看相应金融资产供给的增加可以缓解需求过旺的局面,中期来看投资者将逐步接受较低的预期回报率,长期来看仍需要期待改革释放实体经济活力,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TheEnd-
北京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