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探秘新杏坛十一项秘诀弘扬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1-2-26 14:42:05   点击数:

齐鲁网孔子频道11月20日济南讯不管是独家策划《传统文化与家国梦》论坛、全程深度报道史学界“奥林匹克”还是邀请名家品读“中式生活”、推出传统节日节气系列节目、探秘文学名著解读《西游记》《三国》等,在近年来特别是年,山东广播电视台《新杏坛》栏目可谓是形式上不拘一格,在内容上“接地气”,线下活动更是遍地开花,不仅让观众观而有感、听而有得,还极大调动了老百姓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这档节目究竟有何魅力,背后有何秘诀,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独家策划《传统文化与家国梦》论坛

  嘉宾王蒙、鲍鹏山、杨朝明录制《传统文化与家国梦》论坛。

  年11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山东省视察指导工作。期间,专程视察曲阜和孔子研究院,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我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据了解,《新杏坛》独家策划“传统文化与家国梦”大型文化讲坛,邀请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知名文化学者鲍鹏山,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做客《新杏坛》,共同探讨如何让儒家文化及其代表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先人遗留给我们的智慧遗产,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发展的道路上绽放光芒,助圆中国梦。      王蒙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千年以来的治国理政之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儒家所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一直影响着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人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传统文化沉淀在我们的心中,它对于现今的治国理政有一套标准,无论时代怎样变化,这套标准对今天依然有着坚实的作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形成了我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要      在演讲中鲍鹏山认为人生下来就带着一颗善的种子,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培养自己内心中的善,让这样的种子生根发芽的过程。孟子确立“人性善”,就是为我们这个民族,确立我们自己独特的道德基石。从人性出发,我们可以赢得崇高与尊严,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在杨朝明看来,现代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孔子的思想虽然过去了两千多年,它所阐述所确立的价值观念仍然是我们的立足点。杨朝明在演讲中特别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年3月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话中,特别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门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的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在杨朝明看来,中国文化谈的就是如何建起人心的堤坝,孔子所确立和阐述的价值观念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它对于建设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全程深度报道史学界“奥林匹克”

  年8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当今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国际盛会之一,向有“史学界奥林匹克”的美誉。此次会议是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在为期七天的大会中,来自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的余位学者齐聚孔孟之乡。《新杏坛》栏目紧扣此次大会主题“历史:我们共同的过去与未来”积极策划和采访,用镜头记录了这次历史科学的思想盛宴和顶尖学者的观点碰撞。      《新杏坛》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系列报道于年8月30日至9月20日的节目中播出,总共分为四期,第一期《史学盛宴百年梦圆》,采访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显示了此次大会对中国史学界乃至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二期《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从历史学家的角度解读当下蓬勃发展的中国;第三期《历史与生活》采访与会学者感兴趣的各种议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研究兴趣的变化;第四期《历史:我们共同的过去和未来》对法国历史学家塞尔日?格鲁津斯荣获“国际历史学会——积家历史奖”记录并进行采访,鼓励青年历史学者投身历史研究。本期节目采访的各国学者肯定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以及此次大会成功举办的深远影响。

策划《国学梦?青春行》论坛

  11月9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系列活动之中华传统文化齐鲁论坛在曲阜师范大学举行。《新杏坛》栏目策划《国学梦?青春行》主题论坛,邀请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王大千,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鲍鹏山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余名“国学达人”挑战赛参赛选手、国学社团青春汇参展人员和高校大学生等一起交流,畅谈国学。

     在节目中,三位嘉宾首先进行了主旨演讲。王大千理事长作了《孔子与青年》的主题演讲,通过讲述青年孔子的故事,号召当代青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勇于立志和追寻理想。王大千指出,我希望当青春遇见了孔子,能够和他交个朋友。如果不读孔子,孔子还是孔子。但青春认识了孔子,你就会有不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自己。鲍鹏山教授的《文化经典与教育》,纵论古今中外,畅谈文化经典,阐明教育的社会价值和终极使命,为当代青年学子更好地度过求学生活照亮了道路。蒙曼教授的演讲题目是《诗意的青春》,希望年轻人不要过于务实,暮气沉沉,要在专业之外有真善美的教育,在生活之外有真善美的追求。

     在论坛的最后,三位嘉宾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学生受益匪浅,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参加论坛交流,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充满信心。

“四德工程”走进校园《新杏坛》线下活动遍地开花

 为积极响应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提升“四德工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广播电视台、中国孔子基金会、共青团山东省委联合发起“四德工程进校园”系列活动,推出以阐述弘扬“孝、诚、爱、仁”的“四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我们共同的价值观》系列活动,《新杏坛》负责具体执行。      年3月27日,“四德工程进校园”暨孔子学堂大学行《我们共同的价值观》活动首站来到山东大学,邀请了台湾大学知名学者傅佩荣先生进行了《遇见最好的自己》的精彩演讲;年4月23日,“四德工程进校园”暨孔子学堂大学行《我们共同的价值观》第二站来到山东建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做客带来了一场名为《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修养》的精彩演讲;年5月22日,“四德工程进校园”暨孔子学堂大学行《我们共同的价值观》第三站在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举行,著名学者纪连海为现场四百位师生带来了《人生的七个瞬间》精彩演讲……      文学生活馆是山东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组织发起的公益性文学经典阅读平台。自年起,每周五定时推出文学经典集体阅读与文化讲座活动,历时两年,积累了数千名观众,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山东广播电视台《新杏坛》栏目作为一档文化类栏目,秉承深入基层、广泛合作、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与文学生活馆开展了深度的合作,多次策划发起传统文化公益讲座,邀请《新杏坛》嘉宾魏新、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秦永洲为广大观众解读东汉历史与传统节日,受到了文学生活馆观众的热烈欢迎与积极响应,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反响异常热烈,实现了《新杏坛》在基层线下的“走出去”,也实现了一个文化栏目应有的社会担当。      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是对生命的拓展。每年的四月二十三日是“世界阅读日”,在今年四月,《新杏坛》推出了“世界阅读日”的特别策划,来到济南以读书会闻名的品聚书吧,邀请知名媒体人、济南品聚书吧总经理林雨、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马兵、青年学者魏新一起,就实体书店消亡、阅读方式改变、文学经典电视剧改编、读书会等热门话题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台下有来自“新杏坛俱乐部”的热心会员,他们对阅读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在讨论中,他们与台上嘉宾积极互动,共同分享阅读体验。      

策划推出《孔子学堂大家谈》

  “孔子学堂”是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创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以弘扬、传承孔子优秀教育思想为宗旨的公益性社会教育基地。      年7月,《新杏坛》策划举办了“孔子学堂大家谈”大型文化论坛,邀请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王大千、山东大学教授黄玉顺、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特邀研究员、梁漱溟之孙梁钦元、浙江大学文化艺术中心研究员于钟华、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徐国静五位在传统文化研究和实践领域卓有建树的嘉宾,共话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落地生根。来自全国各地的位孔子学堂“堂主”与嘉宾进行了深度互动,共同探讨了孔子学堂的内涵与宗旨,现在与未来。      记者了解到,《新杏坛》积极配合和推进孔子学堂共建计划,走访了青岛崂山书院、济南南全福社区、舜华社区、济南小南营村、德州拐尔庄村等多家孔子学堂,在与各个孔子学堂的交流中推广栏目,拓展栏目线下影响力。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家讲述《不能忘却的纪念》

  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新杏坛》栏目组邀请山东社科院研究员刘大可、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徐畅、青年学者魏新来到山东美术馆《影像中的山东抗战》展厅,一起回望山东抗日战争的光辉历史,缅怀抗战将士的英雄事迹,讲述《不能忘却的纪念》,回顾山东人民在抗战胜利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据了解,节目制作期间《新杏坛》栏目组还奔赴临沂、台儿庄等地,对抗战纪念馆、抗战亲历者进行了拍摄采访,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并制作成短片剪辑进入节目中。本期节目于年9月6日播出。

山东博物馆姜一涵捐赠仪式特别报道《赤子心故乡情》

  年8月8日,姜一涵捐赠开幕仪式在山东博物馆举行。九十高龄的台湾知名书画家姜一涵先生向故乡山东捐赠个人画作和收藏品三百余幅,让自己的作品和收藏能够“叶落归根”。      姜一涵先生曾先后担任美国堪萨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美术考古研究员,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艺术文化研究所主任、美术系主任;香港珠海书院、台湾东海大学和山东大学等著名院校客座教授;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姜一涵的书画在美国和亚洲受到了很高的赞誉,是中国现代美术、现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绘画和书法作品,为世界许多家著名博物馆、纪念馆和美术馆收藏。此次姜一涵先生的书画捐赠仪式,是山东文化界的一个重要文化事件。      为纪念和报道这一重大文化事件,山东广播电视台《新杏坛》栏目联合山东省文物局、山东博物馆策划推出姜一涵的人物专题片,摄制组走进与事件相关的济南、潍坊、台北、台中等城市进行拍摄,跟拍事件的过程以及人物生活环境。同时,联络姜一涵的朋友、学生、以及书法家、画家、评论家等进行采访,来讲述他们眼中的姜一涵。通过跟踪捐赠前后的事件,深入挖掘人物的故事,来展现一位艺术大家的心路历程,一位耄耋老人的故乡之情,赤子之心。此专题片在年8月30日姜一涵先生展览期间播出。

《儒学在日本》《吉祥如意年》解读传统文化在海外

  “打工皇帝”唐骏客串主持人在日本街头录制节目。

  交流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动力,作为山东省大型文化类栏目,《新杏坛》一直秉承“走出去”的节目原则,积极进行儒家文化圈国家、地区以及不同文化区域的交流合作,先后远赴美国常春藤盟校采访制作“康奈尔论坛特别报道”,赴台湾台北、高雄实地采访制作国画大师刘国松个人专题《系国怀乡桑梓情》;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的个人专题《余光中的美丽乡愁》等节目,拓宽了节目的深度与文化视野的广度。      年初,《新杏坛》秉承“走出去”的原则,摄制组跟随“打工皇帝”唐骏一起来到日本,走访了早稻田大学、日本最早的儒校足利学校、日本孔庙等地,探寻儒家文化如何在日本扎根。同时,栏目还专门邀请了世界儒学大会秘书处秘书长孔祥林、山东大学教授颜炳罡来到演播室,从日本儒学现状、日本青少年儒学教育等方面来探讨儒学在日本的情况。纵观邻邦,审视自身,以取长补短,让传统文化在中国绽放。

  《新杏坛》在年春节期间联合山东省文物局推出了羊年春节特别系列节目《吉祥如意年》。本系列结合年1月山东省在台湾的“山东文化交流节”的项目,远赴台湾,跟拍在高雄的“山东木版年画展”的开幕,将木版年画、风筝、剪纸、面点等颇具山东特色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都在节目中展现出来。其中《海峡两岸话新春》、《两岸携手闹元宵》等节目以海峡两岸过团圆节的角度来讲解传统节日,海峡两岸共话团圆。      栏目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吉祥如意年》系列山东、台湾两地取景,既各美其美,又能体现台湾与内地在文化基因上的一脉相承。同时栏目组外出拍摄了大量民俗的内容,让节目更加接地气。年画、对联、胶东大馒头、风筝等内容都会有直观的展示。这些外景录制的短片将会穿插在与演播室嘉宾的对话中,两者相得益彰。      收视表现上,《吉祥如意年之巧手过新春》同时段全国收视率排名第六,《吉祥如意年之羊年说羊》收视率进入全国网第七名,在观众抽评中也获得了一致好评。

名家品读“中式生活”

  中式生活,不仅指吃穿住用行的器具和载体;也指琴棋书画诗酒茶花的娱乐方式;更是指由祖先流传下来的生活方式、文化和由这些文化孕育出来的情怀。自古以来,中国人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就将日常生活根植于自然世界,并将传统的价值观念与哲学思考融入其中,形成了“在审美中生活,在生活中审美”的和谐状态,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活史便是一部审美史,一部艺术史。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6月,《新杏坛》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和青年学者魏新一起,解读和品味中国文化,推出了《中式生活》诗酒茶花系列的《诗歌趁年华》、《人生百味酒》、《人在草木间》、《花香满人间》四期节目。10月《新杏坛》邀请浙江大学文化艺术中心研究员、书法家于钟华推出有关中式生活书画系列节目,分别是《书以载道》、《笔墨纸砚》、《丹青之路》、《墨洒青山》四期。11月,“中式生活”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推出《琴风棋韵》系列,解读中式生活的琴文化与棋文化。      中式生活系列带领观众从观察中国人特有的日常生活出发,挖掘中式生活方式的精神内核,从中式生活的方方面面来透视、了解先人为我们遗留下的艺术审美与哲学思想这笔宝贵的财富,品味属于中国人的中国味道。

《新杏坛》推出传统节日节气系列节目

  中华传统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新杏坛》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期间推出了《大地清明》、《粽香五月话端午》、《月圆中秋》、《九九重阳》等节目,讲述了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美食和养生等内容。      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新杏坛》还推出了《二十四节气的秘密》系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被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二十四节气的秘密》系列共推出了《春天里的节气》、《夏天里的节气》、《秋天里的节气》、《冬天里的节气》四期节目,邀请了民俗专家和营养学专家,从民俗、历史典故、养生、美食等角度来讲述我们的传统节气。

纪连海探秘文学名著精彩解读《西游记》《三国》

  《新杏坛》本着“精英讲经典,精心出精品”的原则,推出了大量解读国学经典的系列,七月,由山东广电投拍的动画片《大圣归来》热播,获得好评无数。栏目策划和制作播出了由知名文化学者纪连海讲解的《老纪话西游》系列,在《大圣归来》热映期间播出。      记者梳理发现,“纪连海趣话西游记”系列共4期,分别是《圣僧唐三藏》、《齐大大圣孙悟空》、《春光灿烂猪八戒》、《卷帘大将沙和尚》。该系列选取了《西游记》中“取经小组”中广为人知的四位人物,从身上的谜团、原文与影视剧改编、历史原型等角度进行了解读,让大家更加了解原著中的人物,探究名著背后的谜题。      此前,栏目组还邀请纪连海老师录制了“三国系列”的《三国人物榜》,包括《盖世武将》、《神机军师》、《乱世红颜》三期。该系列按照“组”的概念来设计,将知名的武将、知名军师、三国美人做成英雄榜或者美人榜,每期节目会解读三至五位三国人物,以人物讲人性,以人性观历史。      《新杏坛》线上线下双向发展,在录制纪连海名著系列的同时,也积极发展观众俱乐部,组织纪连海粉丝与传统文化爱好者现场听讲,与纪连海老师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纪连海老师妙语连珠的讲座也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qy/112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