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起源 >> 办中国式幼儿园民族化情怀中华优秀传
赵春梅思想系统图
文稿袁霞责编刘敏合成
于德水众所周知,国际化(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趋势,更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它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席卷着世界的每个角落。国际化对人类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类文化以及教育的影响,更是巨大的和深远的。全球化的趋势和潮流,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全球化,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是“接纳、应对、选择、融合”。
民族化与全球化是统一的、辩证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民族化正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才凸显了无限的价值和魅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化是根基、是土壤、是不竭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主张,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只有姹紫嫣红之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要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学习借鉴。因此,对于民族文化,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是“传承、丰富、弘扬、创新”。
但现实是,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中国人存在着文化缺失、文化背离,甚至民族劣根性,这使得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孩子都在盲目追求西方事物,对中国本民族的东西漠视、怀疑。年轻的家长们认为,只有国外的东西才是好的,于是,孩子们穿的、吃得、用的、玩得,甚至看的电影、动画片,都被国外品牌占据了绝大部分;同时,我们的教育也在盲目追求和模仿西方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比如蒙特梭利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瑞吉欧教育等等,这些都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而使得我们缺少了对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的研究,更缺失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赋予教育的职责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悲哀在于我们认同了“文化殖民“,参与了“文化自殖民”;悲哀在于我们会亲手造就一大批“自毁长城”的后来人。孩子是文化的种子,需要成年人的灌溉。珍视自己的文化,把文化传给下一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银座幼教办中国式幼儿园的民族情怀与追求就是:呵护一方文化之土壤,传承一脉文化之源泉,树立一腔民族之情怀;植根中华文明、传承民族文化、完善人格教育,把儿童培养成具有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的中国人,具有中华文化烙印和深厚民族情怀的世界人。
一、一脉相承
北师大顾明远教授认为:“教育有如一条大河,而文化就是河的源头和不断注入河中的活水,我们只有彻底把握住河的源头和流淌了年的活水,才能彻底认识中国教育的精髓和本质。”
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幼儿园素质教育重要的的载体和途径。
1、理念——一脉相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广泛。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完善人格教育”。使孩子们能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具备“良好行为规范,高雅审美情趣,质朴道德操守,深邃哲学思想……”。而这些教育价值,正是与《纲要》《指南》以及银座集团十五年来所倡导的核心理念“终身受益的理念、全面教育的理念,科学认知的理念”非常一致,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有效推动和载体。
2、内容——水乳交融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又有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了国学经典、民俗文化、传统艺术等诸多内容,诸如“茶文化、中国年画、京剧文化、民间工艺、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少数民族、传统游戏、传统节日”等等,这些内容涵盖了“身体与运动、认识与操作、创造与审美、语言与艺术、品德与习惯”等五大领域内容,而这些领域内容,又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极度吻合,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3、形式——异曲同工
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民间文化具有“自发性、生活性、娱乐性、稚拙性”,而3—6岁幼儿的学习也应体现生活化、游戏化、自主性、启蒙性,因此,这些正与3—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非常符合。
二、知行合一
没有文化传承,生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个人的承担,文化也无从落实,无从体现。
银座幼教秉承着一种文化自觉,知行合一,努力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八大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1、传统节日
中国自古至今拥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传承着悠久的华夏文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国人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qy/1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