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都说吃过麻糍的人一定有一个香甜的回忆

发布时间:2024/12/29 11:38:26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随着年岁的增长,味蕾也仿似褪去了华衣。对朴实的味道也愈发钟情。那些故乡的寻常美味,背后仿似藏着一根线,牵着浓浓的人情味道,轻易地把我们拉回到旧时光里。它让我们更有想吃的冲动,这种冲动的原因十分单纯。因为小时候经常吃。五月的尘土在雨后散发着别样的纯香,那份炙热的乡愁不由得在心里发酵起来。大约是从小就爱吃的缘故吧,我的乡愁总和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乡的记忆,是我流浪的干粮。如果你也有兴趣来尝尝徽州美食,那就允许我先端上这份荆州麻糍可好?麻糍,是流传千年的绩溪荆州的特色小吃,一种由糯米、芝麻加工制作而成、粘性十足的甜食。因其香糯粘滑,且甜而不腻、糯而不黏的特性而颇受欢迎。农家打麻糍很有讲究。新糯谷收割到回家后,先剔净瘪壳、杂质。加工成上等的糯米后,用清水洗净,浸上一天半天,等糯米吸足水分而变得更加饱满后,捞出放进木榛里用大火蒸熟。蒸熟的糯米饭要端起迅速倒进石舂(当地几乎家家都有的一种圆口石头容器),再用头上套着铁头的木杵趁着糯米热度未凉时反复捶捣。这就是荆州当地俗称的“打麻糍”。打麻糍一般需要两人配合。一人拿石锤砸,另一人则要不时地把上面的饭团往下面拨,并且每捣砸2-3次,都要喂一次凉开水。打的人要掌握好力度,把水全部吃到麻糍里面,还不能让麻糍粘住石锤子,双手要不时的往粉团和石锤子上抹水,这样打出来的麻糍才会有韧性且绵软。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把糯米粉团捣舂的没有了饭粒的形状才可。麻糍打得越烂才会越“糍”。麻糍是当地重阳节的风俗小吃,后来逐渐演绎成了点缀生活的一道特色美食。小时候因为对这一美味的情有独钟,外公外婆每年都会在重阳和春节打不少于两次的麻糍。嘿!记忆里在锤子砸下石臼的一瞬间外公总会大叫一声,似乎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一起然后向那团白花花的糯米团子砸下去。而外婆则在一旁利用他举起锤子砸下去的间隙洒水,并揉搓滚烫的糯米团。他们有条不紊的配合着,等石臼里的糯米团完全捣烂,两位老人往往都已经是大汗淋漓。而孩子们就围在石臼边看热闹,焦急地等着热腾腾的麻糍。充分捣烂的麻糍从石臼中被取出,这时的糯米团已是一个洁白如雪、柔软如棉的大胖小子了。当地较普遍的吃法是将麻糍压成约1寸厚的大饼形状,往上面裹满芝麻和糖(也有的人家会用黄豆粉和糖代替芝麻,这道程序和“驴打滚”的做法很相似),再切成均匀的条形或块状即可入食。也有将打烂的麻糍拿在左手中,在食指与拇指间的“虎口”挤出,右手摘下,然后揉搓成一个个小圆团,在芝麻糖上滚一滚,这样的麻糍显得更为可爱。麻糍的整个制作工序到这也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味蕾的享受时刻了,一口下去,软糯的米香和浓浓的芝麻香就四溢开来。力道的恰到好处又使糯米的口感绵密无比,在唇齿间辗转流连,光滑细腻又不钉牙糊口。那绵、那滑、那香,单薄的文字实在很难诠释,欢迎您去当地亲自品尝才可真正体会其中滋味。麻糍还有易于保存的优点,再次食用时又别有一番风味。比较普遍的方法是油煎麻糍,操作简单,剪好的麻糍外黑里白,外酥里糯,芝麻的芳香在油锅的高温下扑鼻而来,实在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儿时性急贪吃,又因麻糍的制作工序经常要经一个上午的功夫,早已等得望眼欲穿的我总是没等它凉下来就将它塞进了嘴,结果总是被烫得嗷嗷直叫,还不住地说,太好吃了!一旁辛苦了大半天的两位老人总是被逗得哈哈大笑,甜蜜的责备里更多的是比满嘴的糯米芝麻香还浓稠的爱意。糯米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浓郁的麻糍香寄托着乡民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也裹满了老人们对子孙说不尽的疼爱。都说吃过麻糍的人一定有一个香甜的回忆,而我就有了一个香甜的童年。只是老人走后,父亲这一辈的人中已经很少有人会打麻糍了,儿时的记忆也渐行渐远。后来在外面也偶尔吃到过几次不同地方的麻糍,可终究不是故乡的味道。故乡是我停泊的岸,我是那只一天天驶远的船。无论走得再远,童年那熟悉的芝麻糯米香,伴着老人沉重而虔诚的捣臼声,穿山越水,依然夜夜入梦来。青梅未老,桑梓无恙,而光阴的马,一定会带我再回梦中故道,再尝一口麻糍香。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yuanedu.com/cyqy/149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