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阳_重阳节_老人节 >> 重阳食俗 >> 圣诞该不该过不要拿老祖宗说事
又是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毫无悬念的朋友圈又被刷屏了,与其看朋友圈的鸡汤或者是毫无目的性的祝福,倒不如去网上看看人们关于“洋节”的吐槽。
“我喜欢传统节。讨厌外国的节日。感觉蛮崇洋媚外的。”
“儒释道三家编制成的千年大网,被毛虫们毁的千疮百孔,以致于苍蝇蚊子全都进来了”
“过节是商家最喜欢的,也是商家大肆渲染的。”
“看看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还有多少被传承!又有多少人热衷过洋节?好像年轻的过洋节的居多,怕被人说不“潮”!醒醒吧,洋人祸害中国还少吗?”
“至于么?一个洋节?没看到你们过传统节日这么疯狂,到处送东西。求鄙视过洋节的经典语录。”
“讨厌一切节日.........”
近些年关于“洋节”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洋节”就是悄无声息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习惯。如果你要问纸上君本人是什么观点呢?我的回答应该是NOCARE!
仔细看网上关于“洋节”的吐槽,总结一下无非就是这样几点原因:
1、中国传统文化失落,一味追赶“洋节”,忽略了中国传统节日。
2、“洋节”就是一种商业炒作,就是为了掏人们口袋里面的钱。
3、典型愤青情节,排斥一切外来因素。
对于以上三个理由,纸上君有话说:
1、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是可以并存的,两者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尤其在中国,两者可以很好的融合。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人深受几千年儒家思想影响,性格相对内敛,致使民族传统节日也更注重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讲究合家团圆,是亲情至上的表现;清明端午是对古人的追思;重阳节是对长着的美好祝愿;七夕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所有这些传统节日都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和表达。
而外来节日更多是对个人信仰的追求,比如万圣节本身源自宗教祭祀,圣诞节更是基督圣主诞生之日。往往在外国节日当天,人人更注重表达形式,所以表现出来比较张扬。
这就好比太极的两极,一张一弛,一柔一刚,该表达情愫时潜心缅怀,该放空身心时热情豪迈。何乐而不为呢?
2、说洋节是一种商业炒作,那又怎样呢?从小的方面来说,适当消费还能讨心仪女孩子欢心,想想还是很划算的,至于你一不小心把半年积蓄都搭进去了,纸上君只能表示遗憾,不会量力而行的人就不要埋怨节日了;从大的方面说,既可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又能让百姓感受到异域的文化,多一个娱乐消遣的机会,也是蛮不错的。
3、至于排斥一些外来事物的人来说,纸上君就不过多评论了,这就好比更年期,愤青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
最后,纸上君要说的是,节日是给人过的,只要他能令你愉悦开心就够了。圣诞夜之际给女朋友送上一个大大的苹果,拉近彼此的关系,想想也是件很划算的事。
北京中科白淀风医院白癜风专家与您相伴